熊建芳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英語學科作為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其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多樣化為課堂的實效性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效的英語課堂對學生語言知識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但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把學生視為裝知識的容器,一味的去灌輸,而是要尋找一個媒介,這個媒介不是機械的,沉悶的,或是缺乏生氣與樂趣的,而是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它就是我們在英語課堂中的另一種語言——肢體語言。我們知道一味的使用語言來描述英語,是很難有效的將知識傳達給學生的,因此,通過研究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通過思維和動作的互動來感知語言情境,并提升英語交際表達能力。
關鍵字:肢體語言小學英語語言知識實效性
· 【中圖分類號】G623.31
肢體語言是指通過面部表情、眼神、身體姿勢、手勢等身體的各個部位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互動的一種非言語性的行為。它是通過形成各種圖像符號來表述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讓學生能直觀的通過感受、觀察等來理解教師的意思,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而言,英語這種語言是他們首次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一種語言,在其啟蒙階段教師就應該抓住語言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易于并樂于學習語言,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表達上下功夫,那么教師對肢體語言的應運,會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老師要表達的意思,更易于學生理解并接受,激發(fā)了其參與課堂學習的欲望,使其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該如何創(chuàng)設含有肢體語言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達到教學的目的呢?下面我將通過實際中的教學案例來淺析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實效性。
一、 通過手勢、眼神向學生傳達意境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小學生的自身知識存儲量是有限的,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運語言輸出和肢體動作的互動,使學生利用已有的認知水平去感知教師要表達的語言情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接受語言知識教學,讓學生從枯燥無趣、難懂的語言課堂教學中逃脫出來。如教師上課在需要學生起立時,可以在講“stand up”的同時,配合伸出右手,擺出請“please”的動作,然后再將右手像上的動作,讓學生直觀的明白教師的意思;“sit down”可以用右手手掌向下的肢體動作表達;“open your book”配合兩手大開的肢體動作等等;這些手勢肢體語言動作可以向學生直觀的傳達自己的意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聽感覺很快的明白教師的意思,同時能很好的接受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此外,眼神也是一種課堂中常用的肢體語言,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神的交流,可以讓師生的感情更深厚,目的更直白。學生內心的困惑、不解、恐懼、不安等都可以通過眼神反應出來的。教師內心的關心、關愛、期待、鼓勵、渴望交流和對學生的信心等也都可以從教師的眼神中看出來。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眼神來增進彼此的了解、情感交流,從而達到課堂互動。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可以給予學生充滿希望充滿信心的目光,對學生的回答根據(jù)情況給予或是肯定或是贊許或是鼓勵的目光。從而增進師生的感情交流,加強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 肢體語言在單詞、句子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學習需要進行詞匯量的記憶,冗余復雜的英語單詞及其意思,加上令人匪夷所思的英語句子和段落情景,這都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教師就需要通過肢體動作來引導幫助學生去理解,增加語言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設計肢體動作,例如在講解像cat、dog、chicken、bird等動物類的單詞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它們的聲音及相貌特征來進行肢體模仿教學;像thin、fat、little、big等類形容詞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夸張的形體特點來設計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像tired、like、scary、happy等情感類詞語教師可以根據(jù)表情來設計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像run、dance、jump等動作類詞語教師可以根據(jù)動作來設計肢體語言進行教學等等,這些既形象又具體,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將單詞通過動作表演記憶于腦海,要比機械的識記效果好的多。肢體語言在句子上的應用也不例外,在講“Point to the window”時教師可以通過用手指著窗戶的動作,讓學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進而理解句型。然后“point to the book”,訓練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夠運用句子。再如講”how many girls“,教師可以做出數(shù)數(shù)的表情及動作,讓學生明白教師的意圖,并參與學習中等等。肢體語言在傳授單詞和句子等上的應用能很好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加深學生對單詞、句子的理解和運用,從而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真正脫離啞巴英語。
三、 肢體語言在課堂氛圍師生情感中的積極作用
肢體語言的運用增強了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肢體動作,學生感知肢體語言,進而形成圖畫,在通過圖畫場景引出英語表達。這種肢體和語言的互動加強了課堂的活躍度及語言表達的靈活度,還更輕松的將知識傳授給了學生,讓學生能通過場景就想到英語,極大的增強了學生運用英語的廣度和學習的興趣。讓教師更輕松更順利的將知識傳授出去,讓學生能在快樂中獲取知識,在知識中感知語言的快樂。
四、結語
小學英語課堂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拘一格的,但是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的實踐層具有必要性,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掌握知識的不同層次進行梯度教學,把學生從“不知”引到“知之”,從“知之”引到“好之”,然后提升到“樂之”。這樣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而有效的課堂,師生關系也將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和諧發(fā)展,從而有效的提升了學生整體的英語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
參考資料:
[1] 陳明強. 簡談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采用肢體語言的現(xiàn)實意義[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09(11)
[2] 黃偉紅. 追求有趣有序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J]. 教育導刊. 2011(04)
[3] 曾曉艷.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J]. 科技信息. 2010(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