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麗
摘要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shù)。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努力將學生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的教學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向?qū)W生滲透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和為人處事的技巧,使學生在面臨復雜世事時能輕松應對,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樂觀積極 為人處事 思維模式
G633.3
隨著工業(yè)社會的不斷推進,職業(yè)教育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如何來激發(fā)職校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是擺在職業(yè)教學老師面前值得深思的問題。為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和為人處事的方法,為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打下基礎。
一、在教學中滲透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
多數(shù)中職生源的文化素質(zhì)較低,這也是所有中職課程面臨的問題。學生到課堂聽課,一是受學校紀律的約束,二是應付考試,沒有去接受業(yè)務知識的欲望,上課或自習看小說、睡覺,混時間大有人在。 再有就是逆反心理嚴重。盡管學生有這樣那樣的情況,作為老師應該積極思索,讓學生在最熟悉的語文課堂上活躍起來。
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能夠影響學生。消極的老師總能偵查出消極的一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急躁、否定、嘮叨、抱怨、批評、指責等等,他們傳遞給學生的基本都是負面信息,久而久之,學生看問題就愛消極。積極的老師總能發(fā)現(xiàn)到積極的一面,油然而生的就是冷靜、肯定、聆聽、鼓勵、贊揚、激勵等等,他們感染給學生的幾乎都是正面信息,日久天長,學生看問題就會積極。
所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處事能力,首先要幫他們養(yǎng)成積極看問題的思維模式,而要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思維模式,老師看問題首先要積極。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在課堂上利用文本向?qū)W生滲透樂觀積極的思想。比如《我很重要》一文,該文新穎獨特的立意、層層推進的思路結(jié)構(gòu)、欲揚先抑的筆法、情感強烈的對比和新鮮生動的修辭手法彰顯了文章的與眾不同。而針對部分中職生總是自信心不高,愿意自我貶低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講授《我很重要》這一課時,要讓學生領悟到:面對生命的形成,我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連綿不斷的鏈條”中的“精致的一環(huán)”;面對父母的愛、夫妻的情、對后代的責任、朋友的友誼,我們是“不可重復的孤本”;對于工作和事業(yè),我們是“不可或缺的主宰”。就好比對于一株新生的樹苗,每一片葉子都很重要;對于一片干涸的土地,每一個雨滴都很重要。教師要鼓勵這些即將走出校園、邁入社會和職場的學生們建立信心,就像課文最后描述的那樣“能夠昂起頭,對著我們這顆美麗星球上的無數(shù)生靈,響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所以通過學習這篇美文,要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的品質(zhì);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教育他們欣賞生命、努力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石縫間的生命》一課,也傳遞了這樣的人生感悟——“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從而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币涣7N子看似渺小,無法安排自己的命運,實則不然。生命有時無法選擇自己的境遇,但卻可以選擇樂觀積極,選擇頑強。野草選擇了頑強,在本已細瘦的薄葉下生長出根須,顯示出生命的尊貴;山花選擇了頑強,把根深埋在石縫間狹隘的間隙里,昭示著生命就是拼搏;松柏選擇了頑強,盡管身已扭曲,頭卻昂然揚起,詮釋著生命的崇高和倔強。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把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tài)度傳達給可愛的學生們,把語文教學中的鮮活的例子植根于他們的腦海之中。
二、在教學中滲透為人處事的方法
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要求語文教學必須大膽探索嘗試新內(nèi)容、新方法、新手段,將素質(zhì)教育與文化課課堂教學緊密結(jié)合,使職業(yè)教育的文化課教學充滿活力,變被動教學為快樂教學。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才能使學生的記憶保持長久。語文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夠巧妙地將語言、音樂、藝術(shù)、邏輯推理、運動等多種技能的培養(yǎng)和學習聯(lián)系起來,把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教學中滲透為人處事的方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掌握科學和社會知識,并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及其重要性。
生活中,我們不能隨便批評、責怪或抱怨他人,應教育學生懂得寬容。作為教師,要在日常的生活、教學中體現(xiàn)出寬容之態(tài)來。當然,寬容不是對過錯的視而不見、置若罔聞,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原諒對方目前的落后,并用發(fā)展的眼光相信他的優(yōu)秀,我們不能因為一件新衣服上有了一點污跡,就否認這是一件新衣服,同樣也不能因為某個人做錯了事就否認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這種否認會傷及他的自尊,甚至會給他的心理埋下障礙的種子。面對每一個成長的靈魂,都不能抹殺他的真誠,他的單純。使用最恰當?shù)慕逃侄?,讓每個孩子都健康的成長,這是為人師者的責任!
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課文都透著深刻的生活哲學,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叫《淡之美》,作為一篇說理散文,她的語言優(yōu)美、自由靈活。文本中蘊含了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作為一種生存方式,淡,蘊含著人生的大智慧。她是進取中的從容自如、榮辱不驚、樂觀豁達、舒展大氣。她是歷盡人世滄桑之后的經(jīng)驗和感悟,是拋卻私欲和狹隘之后的曠達和灑脫,是了悟生命真諦之后的飛躍和升華。但是作為語文老師,更應該讓學生懂得:淡,不是讓我們消極,不是教我們漠然,而是讓我們除卻心頭的浮躁,不要為人世的浮華迷失雙眼,“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蓯鄣膶W生們雖然年紀輕,經(jīng)歷淺,還不能完全體會淡美的精髓,但是通過語文課堂的學習、老師的講解,他們已將淡美之意記誦在心,相信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會更好的揣摩和品位吧。
為人處事其實也是一種修養(yǎng)。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循循善誘,用自己的經(jīng)驗與智慧,為學生打開一扇獲得為人處事方法的大門。
有這樣一例。一次,歌德與一位尖刻的批評家狹路相逢,兩人面對面站著。那批評家十分傲慢地說:“對一個傻子,我絕不讓路!”歌德馬上站到一邊,微笑著說:“我恰恰相反”。大師以其狡黠的語言表現(xiàn)了自己。還有一例。當代大家余秋雨先生在大連八中與學生交流時說過一段話,當學生提到怎樣看待異性同學交往時,余秋雨說“以你們的年紀,應該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有這樣一個人存在,你們互為所生,并終將走到一起,廝守一生,鐘愛一生,但這中間你們雙方都將經(jīng)歷許多磨難才能找到對方,以我的經(jīng)驗來看,這個人不會那么巧正好在八中!”全場同學都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做人為本。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探索與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挖掘語文教材的深刻內(nèi)涵,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樂觀積極態(tài)度和為人處事方法的滲透,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求知、成長的動力,使語文教學更生動更富有內(nèi)涵。
參考書目:《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 葉瀾 主編 教育科學出版2001年
《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 蔡克勇 著 吉林人民出版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