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麗霞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初中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學來說,更加強調(diào)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確立學生主體的前提下,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很強。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人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生活體驗、見地不一樣,因而對文本的感悟也不一樣,閱讀、理解過程就會不一樣。因此,語文老師要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關注學生的多樣性,即主動性、潛在力,差異性和生成性,從而實施好個性化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一、營造良好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新的背景下,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與幫助,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有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愿意與教師交流,提升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且能更好地掌控學生的心理走向與學習情況,如此一來,更有益于教師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改造。比如,可以在課堂的開場部分進行創(chuàng)新,以故事的形式或者演講的形式帶動語文課堂的氣氛,既給學生更多參與的機會,又能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興趣,更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重視閱讀方法指導
(一)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人文素質,特別是文學素質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才的重要特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語文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閱讀教學方式改革的提出可謂是恰到好處,能夠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矛盾。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徹底擺脫“教書先生”的形象,在“解惑”的同時時刻關注著“學生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起來并加以實現(xiàn)”這一本質性問題,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教學生所需,;而在新型閱讀教學方式指導下的學生也能自主地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去,積極動手,開動腦筋,團結互助,探求知識,從而擺脫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教與學的畫面。
(二)語文閱讀教學要體現(xiàn)新課程。目前推行的新課程改革是面向每一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新課程力圖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能充分調(diào)動與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這些方式的轉變,也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三、采用框架閱讀法鞏固知識
這是一種基于文章整體的閱讀方法,通過某一類文體的內(nèi)容特點和規(guī)律性,經(jīng)過分析和歸納,形成一個個結構“框架”。在學習相關內(nèi)容時,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歸納和對比,迅速找相應的內(nèi)容,更好地把握記憶。如學習議論文《談語言》、《開動機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議論文具有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這三個要素構成了議論文的閱讀框架。按這一框架,我們在讀以上幾篇文章時,就要分析具體的論點、支撐論點的論據(jù)是什么,以及使用了什么方法進行論證的。在框架內(nèi)閱讀文章,能在閱讀之后對文章的內(nèi)容和特點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蚣荛喿x法的制定關鍵在于構建合理的框架,并且該框架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廣泛適用性的特點。一般的如記敘文的六要素,小說的三要素,就是現(xiàn)成的框架。閱讀在框架下進行,框架在閱讀中補充和完善,這樣既能有效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還能使閱讀更加有條理性。
四、教給學生閱讀技巧
學生一本書,不能拿到就閱讀,先看看前言,書中的內(nèi)容是什么,是否適合我們閱讀,對文章的目錄進行瀏覽,看看書中內(nèi)容是按什么邏輯編寫的,俗話說:"讀書破萬卷"這個書必須有益于我們的書,否則就破不了萬卷,甚至可能走入閱讀的誤區(qū)。這書對數(shù)的選擇,對書的選擇要豐富多樣,不能偏食,偏食營養(yǎng)就不良,宇宙是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nèi)嬲J識世界必須文、史、哲、自然科學的書籍都要閱讀。
閱讀具體的文章時,第一:整體感知,拿到文章后,對文章初步瀏覽,看看文章的整體結構,大概內(nèi)容是什么。第二:學會找中心句,中心句常常在每段的開頭或結尾,找出文章是什么后在分析為什么,在文中找出相關的信息來論證。三:分析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有的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有的按空間書序來寫的,理清文章的表達手法。四、分析提煉文章主題思想,全面提煉文章的信息,理清文章的結構,去其次要信息,提煉主要信息,理清文章脈絡。
我們以課本《故鄉(xiāng)》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魯迅從總體生看寫了過去的故鄉(xiāng),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未來故鄉(xiāng),故去的故鄉(xiāng)是充滿童趣和五彩繽紛的故鄉(xiāng),回憶了他與少年閏土的童年,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是充滿心酸和惆悵的故鄉(xiāng),通過中年閏土和楊二嫂表現(xiàn)出來, 未來"理想"的故鄉(xiāng),過去的故鄉(xiāng)是美好的,可是消失了,沒有童趣了,現(xiàn)實故鄉(xiāng)是承擔生活壓力和社會精神壓力故鄉(xiāng), 未來的故鄉(xiāng)要人們?nèi)プ非螅?chuàng)造,文章中說:"世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展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理想故鄉(xiāng)追求。層次清楚,中心也十分突出。
“多元解讀”是真實的閱讀,是孕育創(chuàng)造性品質的閱讀,理應受到格外的重視和尊重。我們應把文本多元解讀真正落到實處,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行為,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們期待著,在學生閱讀的枝頭上綴滿富有個性的花朵,鮮艷奪目。
參考文獻
[1] 柴淑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2(01)47-48.
[2] 于靜.《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的實施策略》.[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03)57-58.
[3] 范錚.《文學批評理論關照下的多元解讀——以為例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2(18)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