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亮
【摘 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成功的要素。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從愛心、情境等方面闡述如何給數(shù)學課堂加點“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shù)學。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糖;愛心;多元化;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4-0075-02
糖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飲食需要加點糖,生活中需要加點糖,對小孩而言,糖更是愛不釋手的物質。教師應該為數(shù)學課堂加點“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shù)學。那么,應怎樣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積極,并真正成為數(shù)學課堂的小主人呢?
一、用教師的愛激勵學生
學生是否喜歡教師的這門課,往往取決于是否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因此,作為一名新教師,首先應該懷著一顆愛滿天下的心來對待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往往喜歡親近好的事物,而遠離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往往也會有這樣的習慣,對于班級里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會給予更多的關注,而經常忽視那些成績不好或者平時行為習慣差的學生,所以在給予優(yōu)秀學生發(fā)展機會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更多地給予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關注。孫麗谷老師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很好,“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功地學習數(shù)學,只不過由于各自的學習基礎、能力和特點有所不同,因而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啟發(fā)、引導和點撥?!庇械臅r候,學生并不是真的不想學,而是有些力不從心,如果教師能給他們多一些關注,他們就不會失去對這門課的信心,或許還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比如,筆者班上有個男孩平時沉默寡言,上課也不舉手發(fā)言,坐的位置靠后,教師經常容易忽視他。一次打掃衛(wèi)生時,筆者讓他和另外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拖地,在檢查時,發(fā)現(xiàn)他一個人在默默地拖地,而且連門后面這種極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他都拖到了,而另一個學生馬虎地拖了兩組地就跑出去休息了。這件事給了筆者不小的震撼——雖然只是拖地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卻做得認認真真,看來他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學生。于是,筆者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而且還讓他當勞動委員,在學習上也給了他更多的關注,對他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啟發(fā)。如此一來,他逐漸對數(shù)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班級里的衛(wèi)生也管理得井井有條??梢姡词故悄瑹o聞的學生,只要教師對他多一些關愛,他就會對你所教的科目產生興趣,成績也會有進步。
二、用多元化的情境引導學生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它應當煥發(fā)生命活力,普照人文陽光。如何在豐富而又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及時捕捉具有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嘗試以學生的視角看問題,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巧設情境,把學生帶到教學情境中去,用情境感染學生。
例如,在參加片賽課教學“相交和平行”的時候,筆者就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校園,在校園圖中,出示路燈、電線桿、跑道、單杠、足球門這幾個常見的物體,讓學生去這些圖上找一找兩條線。筆者一邊請學生指一指,一邊操作演示出兩條線,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導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通過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充分體會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再如,在參加青年教師大比武中,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的時候,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小明和麗麗兩人去郊游,他們帶了一些好吃的,但是在分吃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分4個蘋果,怎么分公平?學生很自然地想到每人分兩個,這叫平均分,可以用數(shù)字2表示;然后分兩瓶水,要平均分,每人分到一瓶,用數(shù)字1表示;最后分一塊蛋糕,學生想到每人分半塊,教師順水推舟,問半塊可以用哪個數(shù)來表示?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自然、貼切的情境—— 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分得的結果不能用整數(shù)表示,這一認知沖突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學習分數(shù)“■”奠定了良好的心理認知基礎。
三、用多樣化的課堂吸引學生
斯賓塞說:“在所發(fā)生的一切教育的變革中,最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把知識的獲得當成一件快樂的,而不是苦惱的事情?!睌?shù)學課上,教師要努力使數(shù)學課堂多樣化,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好玩有趣,學生就會形成積極的“心向”去玩數(shù)學。學生喜歡玩數(shù)學了,也就有了“沉乎其中”的樂趣,就會覺得數(shù)學課堂“甜”了。
例如,筆者在教學“認識周長”這一課時,安排學生每4人一個小組,并且為學生準備了剪刀,印有幾種圖片的紙片、細線、硬幣,等等。然后,課堂中通過動手剪一剪,自己摸一摸,小組合作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去體驗一周邊線,體驗邊線有長有短,有曲有直。通過這樣的一個變式教學模式,反而讓學生變得更加主動,更加有興趣地去學,去探索知識。
四、用多種形式的練習訓練學生
邱學華老師說過,怎樣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可從外在和內在兩方面進行。內在方面主要是依靠數(shù)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使學生從中產生興趣。因此,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教師應配合課本,盡可能采用趣味題、游戲題、智力題和思考題,使學生在練中生趣。由內在方面發(fā)生的興趣,使學習數(shù)學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且能夠持久下去。筆者剛開始工作時,一直專心思考課堂教學設計,而往往忽視對練習的設計,導致在課堂的后半段時間中,有些學得好的學生往往覺得練習太簡單而提不起興趣,有些學生又覺得某些題目太難也缺乏興趣。之后通過磨課、聽課、請教老教師,筆者才意識到,原來練習的設計也需要多樣化。
在之后的課堂中,筆者一般都會設計有層次的練習,設計一些趣味題、游戲題、智力題和思考題。例如,在教學五年級“找規(guī)律”的時候,在課堂的最后,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道游戲題:先請4名同學上臺站成一排,一人一字讀屏幕上出示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闭l讀到最后一個字誰就被淘汰,學生感到很新奇,很有興趣。由此可見,通過設計這樣的練習,不僅學生的知識能得到鞏固,而且學習的興趣也會日益高漲。
五、用耐心感化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對教育事業(yè)應該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我們經常說孩子需要父母用愛來引導和培養(yǎng),其實學生同樣也需要老師的關愛。
筆者剛工作時,總認為小學的知識簡單易懂,而忽視了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在對一些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時往往會急躁,導致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不是很理想。隨著教學經驗的日益豐富,筆者對學生多了一份愛心,也多了一份耐心。比如,在班上,有個女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差,語數(shù)英三門功課都很不理想,對學習也沒有什么興趣和信心。為此,筆者就利用課間,在辦公室?guī)椭喺e題,在講解過程中,筆者常常給予她鼓勵,使她增強學習的信心。慢慢地,她的數(shù)學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績也有較大進步。
綜上所述,教師要真正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自己的教學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打造優(yōu)質課堂,讓自己的課堂 “糖”味十足。
參考文獻:
[1] 鄭毓信.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2.
[2] 周德潘.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柏艷麗.淺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N].巴音郭楞日報,2009.
(編輯:朱澤玲 實習編輯:程渺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