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輝
摘要: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非常必要的。本文筆者就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常用方法作初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
俗語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庇迷谡Z文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由此可見,好的導入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在分析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運用有效的課堂導入形式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積極思索,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具體來說,語文課堂導入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復習舊知導入法。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復習已經(jīng)學過與新知識緊密聯(lián)系的舊知識,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例如,在教學《梅花魂》時可這樣導入:你能背誦我們已學過的贊美梅花的詩嗎?我們知道的梅花有著什么樣的精神?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梅花的文章——《梅花魂》。這樣既復習了已學的知識,又緊密地聯(lián)系了新授的內(nèi)容,使知識系統(tǒng)化。這種方法更可廣泛地用于第二課時的教學。如在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時,由于學生以前學過很多關于春天的古詩,我引導他們搞了個五分鐘的賽詩會,學生情緒高漲,常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此時再導入新詩的學習,學生無不躍躍欲試。
學習新知往往離不開舊知。語文教材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雖不如數(shù)學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緊密,那么明顯,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用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教材之間的聯(lián)系很多:有的題材相同,有的結(jié)構相仿,有的主題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導入新課時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問題導入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毙W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經(jīng)常會問很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一個有趣的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以求解開疑團。如教學《大海的歌》時,在上課伊始,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海嗎?”很多學生說:“看過?!薄澳敲茨銈冋J為大海會唱歌嗎?”“不會?!睂W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暗抢蠋熣f,大海會唱歌?!痹捯魟偮?,學生就議論開了,滿臉不信的表情,“怎么可能,大海怎么會唱歌呢?”教師微笑著說:“同學們,想知道大海為什么會唱歌嗎?它又是怎么唱歌的?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痹诤竺娴慕虒W中,教師圍繞問題展開教學,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憤悱”的狀態(tài)下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去探求知識。
三、用教具導入
教具是輔助教學的——種重要手段。運用恰當?shù)慕叹哌M行教學,可使學生由抽象思維變?yōu)樾蜗笏季S,有助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如講授《小桔燈》這篇課文時,可做一個小桔燈模型,點燃后,對學生說:“雖然這小桔燈發(fā)出的光不如電燈那么亮,但它卻照亮了一位作家的一生?!币槐K小小的小桔燈如何照亮了一位作家的一生?在小桔燈微弱的燈光的吸引下,讓學生帶著疑問朗讀課文,教師加以輔導和分析,小桔燈的象征意義就會迎刃而解。
四、前后知識聯(lián)系法
“前后知識聯(lián)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zhuǎn)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diào)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qū)W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五、故事誘導法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毙W生正處在充滿想象和幻想的時候,他們對童話故事情有獨鐘,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故事來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就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來講述課文:“從前,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疼愛她的奶奶和媽媽都不在人世了,她每天都要去賣火柴,就是大年夜也是如此。大年夜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是歡聲笑語,只有她走在空蕩蕩的街上,沒人買她的火柴,她還不能回家,天好冷,她好餓、好冷、好孤單……”用這樣的故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就把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了出來,使得學生牽掛著主人公的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地就能全情投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六、活動導入
實驗演示導入法是指教師采用直觀演示法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學生尋求探索方法的興趣的一種導入方法。如課文《烏鴉喝水》一課的導入:
師:(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講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學們觀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
生:水越來越多,水面越來越高了。
師:有一只聰明的鳥就是用這樣的辦法喝到水的,這一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吧!
采用直觀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
七、利用圖畫導入
圖畫具有直觀性,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出示描述課文內(nèi)容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由此導入新課。這種做法不僅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而且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如講《松鼠》一文時,可先畫一彩圖掛在墻上,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概述松鼠的外貌,由此導入新課,使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指引下掌握全文。
八、猜謎激趣法
給小學生猜謎語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自然而然地投身學習。比如,在教學語文第三冊《看雪》這課時,教師可以引用關于雪的謎語:“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nèi)f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比缓笞寣W生猜一猜是什么。學生在猜出答案后,教師還可以展示很多美麗的雪景。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課堂氛圍非常輕松愉悅,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總之,導語設計的方法多種多樣,不能一一列舉.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個精巧而成功的導語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導語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對整堂課的成敗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精心設計課堂的導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