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向燕
摘 要:作者根據(jù)自己多年以來的教學實踐,對閱讀在中職語文課堂,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閱讀;職中;語文;課堂中;分析
1 現(xiàn)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所遇現(xiàn)實問題
1.1 不以學生的想法為主
以往的閱讀教學,教師沒有少費力氣,但是收效卻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以學生的想法為主,或者是不重視學生的內心思想,這就導致事倍功半。教師老是想著能教給學生捷徑可走,可是現(xiàn)實情況確實不是這樣,很多閱讀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而不是能由教師代替得了的,只有學生自己對閱讀自主思考,才能使其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1.2 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很多學生的閱讀并非一開始就是好的,也是在后期多做練習,多加研究才有所成績的,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但是,當前的閱讀教學卻與之不同:
(1)是因為學生的思想是各不相同的,也是比較自由的,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的思維模式是不相符合的。
(2)是因為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受約束的太多,這里是指教師無形中對學生思維的約束,如上述說的,教師想教學生捷徑,為的是能實現(xiàn)在規(guī)定時間內使教學目標完成的愿望,可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大家又都知道,教師不應該老是不松手,而是應該相信學生也是有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的,不要起到揠苗助長的反效果。
2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措施
2.1 要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眾所周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華羅庚就說過,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這些都道出了無論什么樣的學習,都是需要一個前期的積累的,正如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舉個例子,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是躬耕于南陽的時候,十年磨一劍,之后輔助劉備,助其成就大業(yè),開創(chuàng)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語文的學習,需要大量的閱讀文章,熟記名言警句,直至融會貫通。
2.2 對文章的意思要學生多揣摩
一篇文章總會有它的中心句,重要的詞語,要學習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揣摩,不要只是看其表面意思,很多時候,作者想表達的思想都就從中心句,關鍵詞和特定的情景中表達出來。學生要懂得深入剖析文章,切實體會作者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和作者內心的想法產(chǎn)生共鳴,但是這些基本功又是需要前期的積累才能順利進行的,所以,語文的學習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2.3 要學生堅持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并加以表述
高中學生不同于初中生和小學生,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已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有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也都積累了大量的學習語文的經(jīng)驗,通過對一篇文章的學習,他們也可以說出其中的主要意思,并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甚至有時候,有些學生還可以針對文章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這就說明高中的學生已經(jīng)很大,大到可以適當放手,讓他們自行體會文章的內涵和精彩之處。然后通過自己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教師可以再讓個別學生說出其中含義,并讓這幾個學生的見解和其他學生的看法產(chǎn)生互動,讓他們互評互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發(fā)揮。
2.4 學會對文章進行賞析
看一篇文章,不僅要懂其中意思,更要能分析出作者當時寫這篇文章時候的背景或狀態(tài),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會欣賞文章的好,又要學會分析其中的不足,然后在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靈活運用,把好的寫作手法記錄下來,讓它為自己的文章服務。同時,通過賞析一篇文章,明白文章的主體框架,以及一些重點詞句。
3 總結
總而言之,書山有路勤為徑。做好高中閱讀工作需要積累,也需要找到其中的方法,而不是抓住一篇文章就毫無頭緒的讀起來,做到最后甚至說的什么也不知道。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認識文章的文體特征,分析常用的寫作手法。除此之外,還應充分結合學生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理解部分學生對文章一些獨特的感悟,鼓勵學生的多元思維,讓他們切實對閱讀有興趣,愿意去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