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元
摘要: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放式實驗教學更有助于高中實驗課有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 ;開放式實驗 ;轉變觀念
一、開放性生物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做好多方面的準備。首先是實驗器材的準備,在開放性生物實驗中學生實驗方案設計多樣化,實驗器材多樣,因此教師要充分準備實驗器材,才能使學生的設計、想法得以實現(xiàn)。當然更要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實驗裝置。其次是教師的知識準備,實驗之前教師要盡可能地查閱與該實驗有關的資料,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現(xiàn)象,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與學生充分討論、共同探究。
體現(xiàn)每個實驗開放性的側重點。有的要求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如:光合作用需要光和葉綠體的實驗;有的需要通過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然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如: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實驗中測定溫度和濕度;有的重在設計實驗方案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探究葉片氣孔的分布和數(shù)目的實驗。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實驗加以不同的引導。
二、實施開放性生物實驗的措施
1.積極轉變觀念,體現(xiàn)民主思想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基本上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處于被支配的角色。由于實驗課的課時較少,實驗器材、設備有限,不少學生參與生物實驗課往往是“走過場”,無法通過實驗課消化、理解知識點,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實驗過程,這樣一來,生物實驗課的收效甚微。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特別是要改變、糾正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理念,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理念,總是不自覺地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了一條鴻溝,使學生有問題不敢說,教師與學生關系不親近、不融洽。所以開放式的實驗,更需要教師放下“架子”,營造一種平等、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
比如在進行“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實驗時,用新鮮菠菜葉和口腔上皮細胞制作臨時裝片,利用葉綠體在顯微鏡下呈綠色、球形或橢球形以及健那綠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這個原理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筆者要求學生帶來新鮮菠菜葉,剛上課時有的學生還沒進入實驗的狀態(tài),筆者并沒有立即批評學生,而是幫助學生營造民主、和諧、向上的實驗氛圍,這時候筆者對學生說:“平日我們吃了這么多蔬菜,從來沒有在意蔬菜里面的學問吧?今天我們以菠菜作為材料,大家猜測可用來觀察葉綠體還是線粒體呢?”同學們一般都能回答用來觀察葉綠體。然后筆者再問:“那用什么材料來觀察線粒體呢?”學生答:“用口腔上皮細胞。”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教師由于沒有積極轉變觀念,而是遇到問題就嚴厲批評,導致課堂氣氛緊張。
2.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實驗條件,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力求體現(xiàn)“五性”,首先是“挑戰(zhàn)性”:引起沖突,產(chǎn)生不平衡,提出能力挑戰(zhàn);其次是“趣味性”:富有趣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第三是“開放性”:解題思路靈活多樣,問題答案不一定唯一;第四是“差異性”:關注個體差異,適合各層次學生,由淺入深地作出回答;第五是“實踐性”:伴以個人或小組的探究實踐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提出,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fā)其探究。如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見的不同季節(jié)中葉色的變化為情境提出問題:“葉在夏天是綠色的,到秋天變黃是為什么?”組織學生討論,并進一步引導:“黃色的秋葉中的色素叫做葉黃素?!薄叭~子從綠變黃,葉子的色素組成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葉黃素是否也存在于綠葉之中還是在秋天才出現(xiàn)?”在此基礎上,請同學提出假設。教師請同學進行充分討論,有人提出,葉黃素是從葉綠素轉變而來的;有人認為,秋天葉綠素被破壞了,葉黃素生成了;還有人猜測,葉綠素與葉黃素都存在于夏季的綠葉中。針對這一看法,教師指出:這種猜測認為,葉綠體中存在不止一種色素。隨后,教師可引出本次實驗:把葉綠體中的色素提取出來,再用一種方法試圖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看一看它們是不是不止一種色素?
3.融入管理開放,促進自主學習由于實驗課時較少,學生參與實驗的機會很少,不少學生雖然對實驗“蠢蠢欲動”,但是苦于平日學校實驗室不開放。所以筆者認為,生物開放式實驗可以融入開放式的管理,當然這種開放并不是學生可以隨心所欲、隨意出入,而是融入有秩序、有組織的管理,比如班級中可以設定幾名實驗組長,實驗組長根據(jù)小組學生的需求,向學校申請,可以有組織地進入實驗室,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溫習、鞏固實驗操作,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4.改進評價開放,激勵學生探索有位學者曾經(jīng)說過:“認可贊美和鼓勵,能使白癡變成天才,否定批評和諷刺,可使天才變成白癡。”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深深領悟到這句話的內涵,當教師對學生贊美、認可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會空前提高。而開放式的生物課實驗教學更需要開放式的評價模式,教師對學生充分理解、寬容,才能進一步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探究,特別是針對班級里的一些后進生、學困生來說,理解和寬容是善待他們的最好方式,也有助于他們的積極進步。
針對個別學生在學習上比較吃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情況,筆者一般都采用鼓勵的態(tài)度,因為這樣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較好,只是沒有找對方法,在筆者的鼓勵之下,他們逐步積極探究,漸漸恢復自信心。而針對有的學生平日只要有點成績就得意忘形,筆者往往會加以鞭策,積極引導這一類學生要具備不驕不躁的學習作風。針對班里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的自覺性很強,筆者會采用欣賞式的評價,給予他們肯定以及更高的信任。由此可見,開放式的評價方式,也需要劃分一定的層次,面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模式。
三、結語
基于探究的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是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課程目標指導下的實驗教學改進行動,它的亮點是挖掘課本實驗的內涵、拓展課堂實驗的功能、提升實驗教學的品質,充分體現(xiàn)“自主、探究、合作” 新課程理念,對于推進“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的生物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建霞.開放式教學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08(33).
[2]宋海燕.步入生物殿堂搭建成長平臺[J].黑河教育,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