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慶,盛蘭芳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浙江“三位一體”招生制度執(zhí)行效果評價研究
——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
王玉慶,盛蘭芳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對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執(zhí)行效果進行評價,提出了評價指標體系的依據和原則,從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高中三個視角設計了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調查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說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能夠較好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但對提升學生成績的作用并不顯著、現(xiàn)有制度設計已較完善、不同主體在看法上存在差異,提出了進一步對接高校與高中的需求、改進綜合評價的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擴大試點高校的范圍等對策建議。
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多元視角評價;利益相關者
“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模式作為浙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內容之一,是指融統(tǒng)一考試(高考)、綜合素質評價和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學考)為一體,最后折算成學生總成績,高校將此作為依據進行招考錄取的一種新型招生模式。多元性和綜合性是該新型模式的兩大特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四個層面是其多元性的具體表現(xiàn);而綜合性體現(xiàn)在一是錄取依據綜合了統(tǒng)一高考、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測評三方面的成績,二是綜合素質評價由中學的綜合素質評價和招生院校的綜合素質測試(包括面試、筆試和操作技能考試等)兩部分構成[1]。2011年浙江工業(yè)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首先進行了“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2017年浙江省已有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水平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工業(yè)大學等省屬高校在內的51所高校參加。對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的執(zhí)行效果進行評價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不僅可為進一步完善浙江“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而且對全國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也能提供經驗啟示。
(一)利益相關者分析
弗里曼在《戰(zhàn)略管理:一種利益相關者的方法》一書中提出:“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一個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或者受到一個組織實現(xiàn)其目標過程影響的所有個體和群體”[2]。在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擴大高校自主權、將高中教育與高校有機結合在一起成為招生考試制度發(fā)展的方向,其中涉及的教育主管部門、高校、中學無疑是會影響到“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主要利益相關者。
1.教育主管部門。統(tǒng)籌管理全省的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職業(yè)教育等工作,歸口管理全省的學歷教育及其招生考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研究生層次的招生計劃并組織實施是教育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3]。由于招生工作的復雜性,在“三位一體”制度下,由各高校實施具體招生工作,教育主管部門主要是進行制度設計和完善、在下放權力的同時采取相關監(jiān)管措施。
2.高校。高校是“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制度的執(zhí)行主體,發(fā)揮在人才選拔模式、綜合素質測試方法、報名條件、計劃人數編制及成績折算方法等方面的主動權[3],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有效配置資源,有足夠大的主動性去保證“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有效推行,并能夠發(fā)掘符合自身培養(yǎng)特色的人才、擴大社會影響力,是高??紤]的關鍵利益所在。
3.高中。高中作為教學主體,升學率一直是關注的焦點,“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制度使得高中必然要系統(tǒng)考慮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提高學業(yè)水平。因此,如何使高中教學與新課改相銜接、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參與“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積極性,是高中的利益焦點所在。
(二)評價指標的建立原則
1.科學性。評價指標的選擇實事求是,嚴格按照“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執(zhí)行效果的核心構成因素進行考察,以確保評價結果能夠準確地反映教育主管部門、高校、高中三個利益相關主體執(zhí)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的真實情況。
2.導向性。評價的目的不是單純評出名次及優(yōu)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導和鼓勵被評價對象向正確的方向和目標發(fā)展。因此任何評價指標體系的制訂都應相對應領域的先進性和方向性,應為實踐提供正確的導向。
3.可行性。選取的評價指標能夠準確描述和體現(xiàn)出利益相關主體的特征,并能夠反映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共同特性,使評價指標具有一定可比性,通過指標體系所評價出的結果能夠有效達到評價目標。
(三)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指標體系構建
1.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指標。在評價指標選取中,主要考慮教育主管部門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宣傳、引導及提供的制度保障等。共選擇3個一級指標:學習引導作用、多元化選拔質量、制度保障效果;7個二級指標: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成績、競賽參與、平均成績、專業(yè)發(fā)展、制度有效性、制度完備程度。
2.高校評價指標。在“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中,高校在人才選拔模式、綜合素質測試方法、報名條件、計劃人數編制及成績折算方法上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體現(xiàn)自身辦學特色和理念的招生方案與各類成績分配比例。因此,在指標設計過程中,應重點考慮高校在人才選拔考察要點方面的執(zhí)行情況。共設置5個一級指標:中學綜合素質、高校綜合素質要求、學習潛能、心理素質、創(chuàng)新潛能;12個二級指標: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符合培養(yǎng)目標、發(fā)現(xiàn)潛質學生、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觀察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問題抽象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高中評價指標?!叭灰惑w綜合評價”招生制度將中學期間綜合素質評價納入考核體系,使中學更重視加強素質教育,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評價指標體系選取過程中,主要考慮高中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與高校的銜接程度及對學生參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積極性。共選取3個一級指標:與新課改的銜接程度、綜合素質評價、學生參加三位一體的積極性;8個二級指標:課程設置改革的銜接、自主開設課程的銜接、避免學生偏科的引導作用、對引導綜合素質的推動作用、對規(guī)范綜合素質檔案的推動作用、學業(yè)測試成績好的學生、學業(yè)測試成績較好的學生、具有專長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一)實證調研過程
為了更好掌握浙江省2011年實施“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以來的執(zhí)行效果,依據評價指標,在資料收集和前期走訪的基礎上,設計了問卷調查內容,于2017年5月向“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省屬本科試點高校、全省11個設區(qū)市及縣(市、區(qū))的教育主管部門和高中發(fā)放了問卷。最終收回了38份高校反饋的有效問卷,51份設區(qū)市及縣(市、區(qū))教育主管部門反饋的問卷和95份高中反饋的問卷。
問卷中各指標相關問題的評價標準分為“優(yōu)、中、差”三類,賦值比例為3∶2∶1。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整理刪除了5份教育主管部門反饋的無效問卷(包括杭州市反饋的3份問卷)以及6份高中反饋的無效問卷;并用變量的樣本均值代替無效值和缺失值。
(二)調研結果的描述性分析
總體上看,高校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的評價普遍較好,高校對問卷問題的評價大多為“優(yōu)”,多數問題得分的均值在2.5以上,眾數、中值為3。
首先,高校普遍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在考察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效果較好,相關問題的評價均值得分普遍在2.8左右。但部分高校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試題設計和測試安排在考察高中生“學習能力”方面的效果仍不理想,給出“中”或“差”評價。同時,大多數高校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選拔機制方面已較為完善,評價均分都超過了2.7。
其次,高校大多認為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入學的學生在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競賽、社團活動等方面的表現(xiàn)都優(yōu)于普通高考升學的學生,相關問題的評價均分在2.47以上。但調研結果反映出,部分高校認為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入校的學生在基礎課成績方面與普通高考升學學生的優(yōu)勢并不明晰,甚至有些學校發(fā)現(xiàn)前者的平均成績會落后于后者,給出“中”評甚至“差”評。
第三,多數高校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吸引優(yōu)秀學生報考的比例不高,調研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校認為優(yōu)秀學生的比例不足50%;即使通過三位一體獲得入學資格,最終高考填報的比例也不高,平均在50%~70%之間。究其原因,現(xiàn)階段允許高中生選擇參加多所學校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測評,從而在志愿填報時多選一,這可能是導致學校報考比例和錄取比例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高校對上述問題的觀點差異性較大,標準差為0.64和0.7。
與高校的觀點不同,各地高中普遍認為中學生參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積極性較高: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高考科目成績較好的學生,以及有專業(yè)特長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參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積極性都獲得了較高的評價,相關問題的評價均分在2.5以上。在參與程度方面高中與高校之間的觀點差異,可能受各自認知的“對比效應”影響,與以往高考升學的選拔機制相比,高校希望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收到在素質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方面更優(yōu)秀的學生;高中卻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是高考的補充,期望其成為“綜合素質全面、具備興趣特長”學生的升學新途徑。但受限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高校的總體水平,高中優(yōu)秀學生的主要升學途徑仍是高考。上述比較時的標準差異,會導致高校和高中對學生參與“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積極性的評判結果不同。
此外,受訪高中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試點與高中“選修課設置改革、自主開設課程”等新課改行動的銜接程度評價較為一般,均值在2左右;另一方面,“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在引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調研發(fā)現(xiàn)“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能夠引導學生注重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可以推動建立規(guī)范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實踐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實施效果持較為認可態(tài)度。在人才選拔方面,教育主管部門認為現(xiàn)有制度能夠較好地實現(xiàn)“公平選才”和“科學選才”,相關問題的評價均分在2.6以上。在學生培養(yǎng)方面,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認為,隨著“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試點和實施,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以及高中生參與各類競賽的積極性都得到了一定提升,相關問題的評價均分在2.3以上;調研發(fā)現(xiàn),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入學的大學生與普通高考升學的同學相比,專業(yè)發(fā)展情況也較好。然而,教育主管部門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在提升高中生的高考成績方面效果并不顯著,相關問題的評價均分為2.12;與通過普通高考升學的同學相比,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選拔入學的大學生平均在校成績的提升也不大,相關問題的評價均分為2.25??梢?,“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考察方式主要作用體現(xiàn)在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專業(yè)特長發(fā)展方面,對高考成績或大學生在校成績方面的提升作用有限。
(三)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看法分析
1.高校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看法。由于參與“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的省屬本科高校包括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一般本科高校、民辦本科院校多個層次。按照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構建的指標體系,對各類高校的執(zhí)行效果進行了評價分析,如表1。
表1 不同類型高校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看法
可見,省重點建設高校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評價最高;而民辦本科院校的評價高于一般本科高校的評價,尤其是在“考察學生的高校綜合素質、心理素質和創(chuàng)新潛能”等方面的評價高于一般本科高校。
2.高中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看法。各地高中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看法呈現(xiàn)一定的地域性特征。金華、溫州、麗水和臺州評價相近,對“三位一體”執(zhí)行效果的評價較高;其次,寧波、紹興、嘉興對“三位一體”執(zhí)行效果的評價相近,處于中等水平;而衢州、杭州、湖州、舟山認為“三位一體”的效果較為一般。從指標上看,在“三位一體”與新課改的銜接程度方面,寧波市所屬高中的評價最高,衢州市的評價最低;在“三位一體”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方面,金華市所屬高中最為認可,杭州、溫州和舟山市的評價最低;在學生參加“三位一體”積極性方面,溫州市所屬高中的評價最高,寧波市的評價最低。
表2 各地高中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看法
3.教育主管部門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看法。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中,寧波、舟山和紹興的教育主管部門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執(zhí)行效果評價較高;臺州、金華、麗水和衢州市教育主管部門的評價意見相近,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執(zhí)行效果處于中等水平;溫州、嘉興和湖州市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執(zhí)行效果較為一般,尤其是嘉興市教育主管部門不太認可“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在引導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改進人才選拔質量方面的效果。
表3 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看法
注: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門調研問卷為無效問卷,因此沒有加以分析。
(四)執(zhí)行過程與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問卷的選項是等級評語,采用“Spearman秩相關”進行相關性分析。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xiàn):
首先,高校對“三位一體”評價考生的“中學綜合素質”與評價考生“學習潛能”的觀點正相關,評價考生“心理素質”與“創(chuàng)新潛能”的觀點正相關。
其次,高中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銜接新課改影響程度”的看法與其評價“學生綜合素質”效果的觀點顯著正相關;同時,“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評價“學生綜合素質”效果的觀點與吸引“學生參與積極性”效果的觀點正相關。
最后,教育主管部門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執(zhí)行效果的指標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一)實證研究結論
1.能夠較好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51.4%的受訪高校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考察中學生綜合素質效果的評價為“優(yōu)”,且省重點建設高校的評價好于民辦本科院校和一般本科高校。評價指標中,評價考生“中學綜合素質”效果的觀點與評價考生“學習潛能”效果的觀點正相關,評價學生“心理素質”效果與“創(chuàng)新潛能”效果的觀點正相關,說明“三位一體”可以綜合考察考生高中期間的學業(yè)和心理素質、以及未來本科期間學習與創(chuàng)新潛能。
2.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60.7%的受訪高中和34.8%的教育主管部門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改進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水平的效果為“優(yōu)”,在引導高中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學生參與各類競賽的積極性等方面,1/3以上高中和半數教育主管部門認為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選拔入校的大學生在專業(yè)發(fā)展、參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社會活動的表現(xiàn)更優(yōu)。
3.對提升學生成績方面的作用并不顯著。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都認為,三位一體在提升學生成績方面的作用并不顯著。一方面,76.1%的受訪教育主管部門反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在提升高中生的高考成績方面效果并不顯著;另一方面,與通過普通高考升學的同學相比,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選拔入學的大學生平均在校成績并沒有明顯提升,56.8%的受訪高校和69.6%的教育主管部門認為兩類學生的平均成績相近。近6成的高中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與高中新課改行動的銜接程度評價較為一般,且這一觀點與高中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提升學生成績作用的觀點顯著相關,因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與“新課改”等高中教育改革活動銜接程度不足也可能是提升高中生成績作用不顯著的主要原因之一。
4.現(xiàn)有制度設計已較完善。高校普遍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選拔機制已較為完善,91.9%的高校認為選拔制度完善程度為“優(yōu)”;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認為現(xiàn)有選拔機制已經能夠較好地實現(xiàn)“公平選才”和“科學選才”的目標,分別有69.6%和65.2%的受訪部門對上述目標實現(xiàn)效果的評價為“優(yōu)”。
5.不同主體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看法存在差異。一方面,現(xiàn)階段參與“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的省屬本科高校中,不同層次高校在自主命題時的側重點不同,招生生源存在一定差異,從而導致不同層次高校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效果的評價不同,如省重點建設高校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效果評分均值為2.95,民辦本科院校為2.85,一般本科院校為2.78。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受認知“對比效應”的影響,高中與高校對優(yōu)秀學生參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積極性評價也存在差異,高中評價均值在2.57以上,遠高于高校對積極性的評分1.39。
此外,不同地域的高中和教育主管部門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實施效果的看法也不同。總體上看,浙東地區(qū)(寧波、舟山、紹興)教育主管部門和浙南地區(qū)(溫州、麗水、臺州)高中對“三位一體”的實施效果評價較高,如浙南地區(qū)高中的評價在2.5左右,高于其他地區(qū)。
(二)對策建議
1.進一步對接高校與高中的需求。將“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定位于綜合素質認定和學科特長人才選拔,從而對接高校與高中的需求,進一步健全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記錄各類社會活動、創(chuàng)新實踐等內容,促進高校與高中在相關活動上的對接與互動。
2.改進綜合評價的內容和形式。調研發(fā)現(xiàn),近6成的高中認為“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與高中新課改行動的銜接程度評價較為一般,而且“新高考”、“新課改”在實踐中有待進一步落地,高校自主命題開展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需要滿足“新高考”、“新課改”對人才選拔機制的改革要求。因此,建議高校配合“新高考改革”、“新課改”等高中教育改革活動,對“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創(chuàng)新考題設計、選拔內容或招生方式,倒逼本科專業(yè)調整,形成高校間的良性競爭,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
3.進一步擴大試點高校的范圍。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將在浙招生的外省重點院校納入“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試點的范圍,以提升“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含金量,吸引優(yōu)秀學生參與,從而進一步凸顯“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的引導作用。
[1] 馮成火.浙江省“三位一體”招生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研究,2014(10):151-157.
[2] 弗里曼.戰(zhàn)略管理:一種利益相關者的方法[M].王彥華,梁豪,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3] 徐慧燕.高校“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制度執(zhí)行效果評價——以浙江省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OnEvaluationofImplementationEffectof“TrinityEnrollmentSystem”inZhejiang:fromViewofBenefitRelatedParities
WANG Yu-qing, SHENG Lan-fang
(ZhejiangProvincialEducationExaminationAuthority,ZhejiangHangzhou310012,China)
From the view of the benefit related parti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Trin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has been evaluated, and the basis and principle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ve been proposed,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from the view of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Then some empirical analysis have been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of senior schools can be well evalua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system, which is of a great help 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ir studies. The existing system design is comparatively perfect, and the different parties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chieve a consensu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to improv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to enlarge the scope of the experimental universities.
Trin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effect; multi- perspective evaluation; benefit related parties
G640
:B
:1001-9146(2017)04-0058-06
10.13954/j.cnki.hduss.2017.04.011
2017-06-30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16NDJC246YB)
王玉慶(1968-),男,浙江嵊州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