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不但提升了一個又一個傳統(tǒng)行業(yè)的層次,也給每一個人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互聯(lián)網+”一方面為教育提供了便捷的知識建構工具、學習交流工具、學習管理工具,另一方面也使教育面臨三大挑戰(zhàn):在開放教育生態(tài)中,教育的育人功能面臨被弱化的危險;碎片化學習讓學習者專注度下降,學習深度下降;在海量信息和知識前,學習者學習能力面臨巨大挑戰(zhàn)。當前,高中學生校內學習、線下學習時間漸短,校外學習、線上學習時間漸長正成為高中教學的新常態(tài)。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打造語文智慧課堂呢?
首要的就是實現(xiàn)微課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融合。這種數(shù)字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績效,而且能優(yōu)化教與學的方式,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下面,筆者結合常態(tài)教學中微課的具體操作和實踐,談談語文智慧課堂的構成。
一、課前準備系統(tǒng)
課前系統(tǒng)主要是學生利用自主學習資源,實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完成通過自學可以完成的學習任務,為進階學習打基礎。
1.優(yōu)質學習資源的提供
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除了傳統(tǒng)的課件、視頻、音樂、文字外,還包括微視頻。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老師選擇并通過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針對性微視頻和指導,督促學生自主思維、積極參與并及時反饋。比如,在準備人教版必修二第1課《荷塘月色》時,老師根據(jù)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在武漢教育云資源平臺的個人空間中,上傳了一個PPT課件,修改并整合了一個微課視頻資源,截取了《文化之約:背影后的人生——朱自清》20分鐘視頻。為學生上傳了電子書并指定閱讀的內容:《朱自清散文全編》前言、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等背景資料。
2.學生完成自學任務
在網絡平臺中學生依據(jù)自主學習任務單和相關學習資源,按照自己的步驟、節(jié)奏學習,根據(jù)個人情況暫停、倒退、重播教學微視頻,以夯實基礎。微視頻的不斷學習、重復播放使學習節(jié)奏較慢的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確保掌握基礎知識,為進行課堂的深度學習、內化知識奠定基礎。
3.教師對問題深度備課
智慧課堂是以學生所提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對學生所提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師對學生通過網絡反映的自學問題進行篩選,挑出有足夠思維含量且和教學主題相貼切的問題。老師對這些問題進行取舍,結合課標、重難點合整合成幾個課堂探究的問題,并對其中的共性問題再制作微視頻,以高效解決教學難點。如必修1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自學完成后,學生主要反饋出一個問題:燭之武是怎樣一步一步說服秦穆公的?這個問題正是教學的重難點,涉及說辯藝術。同時,這個問題還牽連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游士拜官的時代風氣。結合學生的反饋,教師制作了《滔滔雄辯退強敵》的微視頻,在開展課堂討論時進行輔助,從而引導學生順利解決疑問,達成學習目標。
二、課中實施系統(tǒng)
1.進階測評(或自學展示)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在課堂學習開始時,檢測、簡評學生自學成果,或展示學生自學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匯報的形式之上,是可以借助微視頻來達成更形象生動的展示效果的。如在進行必修1“名著導讀”《論語》的教學中,老9幣首先選擇學生自主學習的優(yōu)秀成果進行展示,學生制作了三分鐘微視頻《孔子的生平及思想》《儒學發(fā)展演變的歷程》。通過該任務的完成,學生借助網絡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歸納、梳理了孔子生平及思想、儒學發(fā)展歷程,鍛煉了自主學習、分析歸納的能力。
2.協(xié)同探究(合作提升)
協(xié)同探究(合作提升)階段是學生知識運用和思維創(chuàng)新的關鍵階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把收集提煉的學生問題按小組分配給學生進行協(xié)同探究,通過微視頻的播放來加深對所要探究主題的認識。如在進行《外國小說欣賞——橋邊的老人》教學中,結合學生提問,筆者確定的協(xié)同探究的主題之一是“戰(zhàn)爭呼喚人性與愛的回歸”,播放電影片段《拯救大兵瑞恩》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將探究主題分解成三個問題,分小組進行探究:(1)“我”與老人的問答有多處矛盾,為什么會產生“答非所問”的對話?(2)明知此處即將成為戰(zhàn)場,“我”兩次勸老人離開,但老人為什么不走?(3)如何理解“我只是在照看動物”中“只是”二字的意味?
3.師生總結
在進行必修2第3課《囚綠記》的學習中,學生分小組探究了“作者為何對綠情有獨鐘?”“囚綠的結果怎樣?”“作者為什么要囚綠?”等問題,展示了相關研究成果并進行答疑后,教師播放了《陸蠡就義》和《血肉長城》的微視頻,幫助學生總結文章主旨: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抒發(fā)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并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三、課后評價系統(tǒng)
智慧課堂的評價方式可以跳脫傳統(tǒng)的紙筆測試形式,運用微視頻技術錄制訪談、演講、小節(jié)目等,運用不同的評價手段實現(xiàn)對智慧課堂中學生的評價。比如學習必修2第1單元之后,學生進行“中華情”的現(xiàn)代散文朗誦比賽,上交自己設計的音畫微視頻,老9幣根據(jù)學生完成作業(yè)、自主學習及小組合作的情況,對學生的單元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通過短短一年的微課教學實踐,筆者深切感受到教學形式的改革力度。這樣的智慧課堂形式上是輕松的,而備課與組織教學卻是緊張、繁重的。不過教學相長,盡管網絡微課技術與智慧課堂的融合還有諸多困難和問題,教育云難以“化云為雨”,但只要我們不斷探索,云布雨潤的語文智慧課堂正向我們走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