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彩秀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散文的教學占了很大的比重,科學的組織好散文教學,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寫作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該文結(jié)合初中語文教學實際,談了散文教學的重要性與實施方法,言簡意賅,對同行們的散文教學,應(yīng)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guān)鍵詞:漫談 ; 初中語文 ;散文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散文教學,在整個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所占比重大,教學要求高,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作文能力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而受到同行們的普遍重視。然而,對選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這些散文該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采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學生學得好、記得牢、用的活?這些尺度對一般人來說還一時真難把握。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這些文章,幾乎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作,思想性強、藝術(shù)性高,語言也非常優(yōu)美。教學中,這些課文讀起來很優(yōu)美,講起來很好聽,可理解起來卻難度不小,因為其中意會的東西多,需要感悟的東西多,而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豐富,文學欣賞能力較弱,對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實在難以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教師不下苦功夫鉆研,在教學尺度上還真的難以準確掌握。
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在實踐中對散文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不敢說有多大的收獲,僅有一點粗淺的體會而已,在此說出,希能得到同行們的悉心指教。我認為,要想搞好初中語文中的散文教學,提高散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yīng)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準確掌握散文文體的特點
散文文體是一個大類,種類非常豐富,敘事、議論、說明、抒情無所不包。然而不管是哪類散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作者在文章中把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人或事,用一條清晰的線索將其串聯(lián)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借以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此感染和打動讀者。在教學中,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散文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只有當這一步做好了,其他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開展。
二、精心設(shè)計教學過程
在散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克服那種一般化、程式化的教學弊端。如果教學中只滿足于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主旨和寫作特點,這里用了什么順序,那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等等,而對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深刻的思想和濃厚的散文韻味視而不見,略而不談,那就與散文教學的目標大相徑庭了。試想,這種千篇一律的散文教學模式,又怎能激發(fā)起學生對散文學習的興趣?學生對語文又豈能產(chǎn)生好感?因而我們只能從尊重散文教學的規(guī)律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dǎo)學生慢慢去欣賞、去品味,才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深入,理解得透徹。從這個前提出發(fā),教師必須事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要有科學的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在授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實行放羊式的教學,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隨著新課標的頒布,教師對散文教學的設(shè)計也應(yīng)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使散文教學過程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散文的規(guī)律,要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散文自主閱讀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的散文教學就必須有清晰生動的教學設(shè)計。清晰主要指教師對所教課文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要胸有成竹。與此同時,教學設(shè)計還必須做到生動有趣。事實表明,只有教師的課上得生動有趣,才能通過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fā)其心智,開動其大腦,促使其自覺的去鉆研。
2、要凸顯教學的人文性。每一篇散文的教學就是一次發(fā)掘人文性的過程?,F(xiàn)行教材中的散文,絕大多數(shù)都是中外的作家們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的經(jīng)典之作,每一篇文章都打上了作者所處年代的烙印。因此,教學中要凸顯人文性這一主題。散文重在托物言志,它沒有復(fù)雜的情節(jié),也不追求完美的人物形象,許多人就會誤認為它只不過是作者借景寓情的工具罷了。因此,一些教師的散文教學中常是只見物而不見人,對人在作品中的地位、對人文性在作品中的充分作用缺乏自覺的把握。教學中我們必須把握這樣兩點:一要正確領(lǐng)悟作者抒情言志的真意??v觀我們的教科書中,無論是《白楊禮贊》《石榴》,還是《紫藤蘿瀑布》《散步》等,都必須要引導(dǎo)學生深入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要把握作者情感抒發(fā)的目的。意境是散文的生命,作者通過生動的描述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情感表達出來,使其達到物與情相融、意與境交織,從而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從作者對寫作目的的追尋中,無不透著作者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人性。知道了這一點,教學中的人文思想也就不會被忽視了。
3、自覺滲透美育。散文也被譽為“美文”,愛美、審美、求美是人之本性,以人為本的散文教學必須滲透美育,才能吸引學生對散文的喜愛。為此,教師應(yīng)從三方面去實施這一教學。一是用美的形象吸引學生。美是抽象的東西,但伴隨著感性的形象,課文中的感性形象雖不是物的具象存在,卻是可感知的,作者在作品中栩栩如生的描述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美的形象世界,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美的所在,接受作品中美的形象的熏陶,啟發(fā)學生和文中美的形象對話交流,也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如九年級的《散文家談散文》(《白鷺》)中形美、意美、情美。形美,美在大小適宜、色彩和諧;意美,美在文中有畫、畫中有詩;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二是用美的情感感染學生。隨著教學中對情感的激發(fā)、表現(xiàn)、持續(xù),引領(lǐng)學生的情感進入一個自由精神王國。散文都寄托蘊含了作家豐富的思想感情,教師自身與作家以及作品中形象的共鳴是不夠的,關(guān)鍵要讓學生也與之產(chǎn)生共振,使教師學生都能抓住散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帶給學生豐富的美感享受。
三、結(jié)語
在初中語文的散文教學中,教師教得好,學生學得活,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聽說能力、作文能力都會大有幫助,因而必須引起我們每一個初中語文教師的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九年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
[2] 李新平.讓情思在課堂中流淌——談初中散文教學策略[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10期.
[3] 重構(gòu)散文的本體知識與教學知識[J].語文教學通訊,2010年0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