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
《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故事情節(jié)豐富,人物形象鮮明,寄寓意義深刻,很有特色。由此看來,通過這篇例文,訓練學生把握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會人物形象、理解童話寓意等能力,是切實可行的。于是,一個以培養(yǎng)學生多種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案就這樣形成了。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發(fā)對話
學習一篇課文,必先安排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讀課文”。而光讀課文,哪怕老師提出一系列認真讀書的具體要求,諸如“邊讀邊思考”這一類要求,可現(xiàn)實是難以落實,而且也不好檢查。怎樣調(diào)動學生讀課文的積極性,并且通過讀課文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呢?在課堂上,我設(shè)計了“給文章添加一個副標題,一個______的皇帝”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此設(shè)計,我預設(shè)的效果是,第一,調(diào)動學生讀課文的積極性。如不認真讀課文,就無法給主人公添加定語。第二,促使學生理解課文,初步評價文中的皇帝。若不初步領(lǐng)會人物形象,就難以添加比較恰當?shù)男揎椂ㄕZ。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要給學生添加準確、恰當?shù)亩ㄕZ,就要選擇確切而簡潔的詞語來表達,這無疑是一種表達訓練。
二、及時捕點展開對話
語文課堂的目標設(shè)計與過程設(shè)計,最終要在開放的課堂中,經(jīng)過教師的教學智慧與課堂調(diào)控藝術(shù)才能落實。在實際教學中,“給主人公添加定語”這一環(huán)節(jié),帶動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品讀,形成和支撐了課堂上時間較長的教學活動板塊。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回答,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學生的大腦,思維的火花不時迸現(xiàn),那么及時捕點,抓住課堂調(diào)控的良機顯得十分重要。
例如,一女學生站起來朗讀片段,將皇帝心中口中表里不一的詞語加重語氣去讀,我適時追問她如此處理的原因,學生強調(diào)如此處理可見皇帝的虛偽狡詐,我在肯定她的回答的同時也對她的朗讀處理加以贊揚。誦讀是語文教學品味文本語言的基本辦法。學生語感的形成要靠自己的語言實踐?!皶谛?,發(fā)之于口。”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這比一味地講授有效得多。
再如,因為文中皇帝一天到晚換衣服,一位學生擬的標題是“一位愛美的皇帝”,我們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你說的“愛美”是他的優(yōu)點還是缺點?
生:當然是缺點。
師:如果是缺點,那光說“愛美”是不行的。你看許老師也愛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優(yōu)點不是缺點。你能不能稍微修改一下,讓人一聽就是缺點呢?
生:愛美過頭,過分了。
師:過分講究穿戴是缺點,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詞?
生:要面子,虛榮!
師點頭表示肯定。
不同的詞,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達順序,都會引起語言含義的差異,也會導致表達效果的差異。教師如果善于抓住這些不同的因素,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揣摩品味,往往會得到良好的效果。
三、有效組織深入對話
本文人物較多,如何對次要人物大臣和百姓展開有效的評價呢?我設(shè)計了“抓住大臣和百姓的性格特點,仿照上聯(lián)擬寫下聯(lián)”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這樣既能溫習學過的對聯(lián)知識,又能訓練學生把握情節(jié)、辨明人物間的關(guān)系這一閱讀能力。教學片段如下:
(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開展合作學習,教師深入到各組巡視,發(fā)現(xiàn)兩個學生沒有和大家一起討論)
師:你們?yōu)槭裁床粎⑴c討論呢?有什么困難嗎?
生:老師,我們課文讀得不熟,無法參與討論。
(老師指導這兩名學生讀課文)
(一會兒,老師又到了一個小組,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得不深入,便啟發(fā)學生:你們留意到老百姓傳播孩子話的時候,作者是怎么描寫他們的嗎?“私下”“小聲”,這其中還暗含著什么意思呢?……)
(學生茅塞頓開,紛紛發(fā)表意見)
生1:害怕。
生2:膽小。
師:所以百姓的個性特點與大臣還是有區(qū)別的。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我突出了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如果是個局外人,沒有深入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而是站在講臺邊觀望學生,看著學生討論。在這樣的課堂上,失去的就是教師的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等神圣職責,這是導致合作學習低效或無效的根本原因。
四、借力給力順勢而導
錢夢龍老師說過:“如果我上的某些課看起來似乎還有些靈氣的話,那不過是我借用了學生的智慧而已?!睂W生入情入境地評說,我自然要順勢捕捉:“文中到底有幾個騙子?只有兩個嗎?”這里,我有意拖長了聲音,想把學生的思維再引深一步。學生愣了兩秒,頻頻搖頭:“皇帝、大臣、百姓,都是騙子!”我抓住他們的話緊接著問:“既然大人都是騙子!那為什么小孩子能戳穿這個騙局?”“這樣的荒誕鬧劇到底是真是假呢?”為了培養(yǎng)學生由表及里深入領(lǐng)會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一個個問題順勢拋下,課堂于是向更深處漫去,在思維碰撞、交融中,學生最終有所悟。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向?qū)АUZ文教師能否把語文教學意圖轉(zhuǎn)變成學生的行動,往往也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教師不能當“連環(huán)套”的設(shè)計者,牽著學生往一個又一個問題里鉆,教師的引領(lǐng)設(shè)計要體現(xiàn)主體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樣課堂才會是靈動的課堂,張揚個性而又充滿活力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桂生.教育實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龔鳳鳴.語文教師應追求怎樣的課堂語言[J].教育革新,2007(1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