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協(xié)
摘 要:語文對于我國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無論是在哪個階段的教學中語文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閱讀是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具備更高情操和道德水平,可以將我國延續(xù)多年的文化傳承下去,使學生感受到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但是,現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的教學現狀分析,制訂了解決措施,以求將其有效解決。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有效措施
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文章的結構、思想以及寫作手法等內容,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導致學生對文章的深層含義沒有透徹的理解。而教師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多年都沒有創(chuàng)新,這種教學方式沒有體現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不能達到通過閱讀使學生的思想進步的目的,更沒有拓寬學生的眼界,反而會導致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排斥心理。通過有效的措施將這一現象進行改變,是現階段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作為課堂的核心,學生在課堂上只有在教師提問的情況下才被允許發(fā)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基本教學流程是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分析其中常用的語文知識點,然后教師對文章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很少有教師會讓學生發(fā)表自身對文章理解存在的疑惑,在教師講解之后,存疑的學生一般會處在懵懂的狀態(tài),最終只有少部分學生會將問題提出來。學生只是處在被動接受狀態(tài),使教師難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的提前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不進行備課,因為對于教師來說,初中語文閱讀非常簡單,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識水平不用備課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課程的教導。但是對于教師來說,備課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對文章知識的了解,而是通過了解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訂教學目標并提前將文章閱讀的重點告知學生,使學生可以有側重地預習。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備課,會使學生無法有重點地進行預習,導致學生無法對文章進行深入研究。
在課堂中,教師只是將自身對于文章的理解“轉達”給學生,而沒有告訴學生如何進行文章的分析工作,教師沒有對學生深入教導,使學生無法將文章內容了解透徹。
現階段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沒有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生只是掌握了文章內容,對文章所涉及的其他知識不了解,導致學生的視野無法拓寬,最終甚至會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逐漸失去興趣。
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措施
我國現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特征是教學有效性較低,所以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需要找到辦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是在課堂準備階段。在準備階段有兩個步驟。一是教師的準備。教師要先進行文章的閱讀,對文章的知識點提前了解,并根據自己備課的內容對學生提前進行指導。二是學生的準備工作。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提前進行預習,分析文章,將淺層知識掌握透徹,并嘗試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入了解。通過以上準備,學生對文章有比較全面的把握,在課堂上教師講解時可以更容易掌握知識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固執(zhí)地沿用傳統(tǒng)方式,而是要讓學生先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互相交流,提前預習知識,教師要將學生普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匯總,并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可以將這些內容掌握得更加透徹。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思考文章某句話或者某種手法的使用用意,將文章的內容更加明朗化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閱讀知識時,需要對文章進行適當的拓展,使學生更加了解文章和寫作背景。拓展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如中心思想、主體和作者的其他作品,通過對文章進行拓展,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廣,對作者的寫作用意有深入了解,使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
三、結論
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是每個教師都在追求的目標,但是現階段我國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還沒有將這一目標得以實現。要想將其實現,最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措施將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全面解決,通過上文提出的措施基本可以將其中的各項問題解決。通過這些措施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使學生對閱讀課程更有興趣,從內心想要完成閱讀學習,提升自身的眼界、情操和素質??傊?,通過科學有效的辦法使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閱讀,一定會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潘建軍.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策略初探[J].語文建設,2013(35):25.
[2]劉曉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借助互動方式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6(14):150-152.
[3]沈小虹.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