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孔珊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語言培養(yǎng)必須從娃娃抓起,讓幼兒具有運用語言表達的興趣,能樂意地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币虼?,作為新時期幼教工作者,必須把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作為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意識創(chuàng)設語言表達的情境和氛圍.讓幼兒想說話、能說話、敢說話、會說話。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幼兒園語言教學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知識為主,基本以教師的傳授、幼兒的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為教學形式。眾所周知,學前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關鍵階段,一般而言思維能力較好的孩子,其語言交際能力就自然順暢??梢哉f,幼兒時期語言表達能力的優(yōu)劣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未來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階段科學地對幼兒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尤為重要。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表達欲望
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應使他產生語言表達的興趣。只有個體有內部需要,即有表達的欲望和沖動時,才想有表達的興趣和動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币虼?,在幼兒園常規(guī)教學中要構建教學情景,在和諧的情景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和語言應用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體驗樂趣、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興趣。情境中游戲情境是幼兒最喜愛的,我們就可以利用這點讓幼兒練習說話,讓他體驗到正確表達的成功樂趣。例如創(chuàng)設“說悄悄話”游戲情境、“打電話”情境,通過這些情境來訓練幼兒語言表達要具有條理性、邏輯性,能完整連貫的表達自己思想,不能是雜亂無章、胡言亂語的。為提高幼兒興趣,教師還可輔助一些物質激勵措施,如獎勵五角星、大紅花等“小禮物”來提高孩子說話興趣,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自由交談。
二、悉心引導,培養(yǎng)幼兒完整表達
學前教育期是培養(yǎng)幼兒語言最恰當、最重要的階段。但由于這時期的孩子處于語言學說階段,往往會出現(xiàn)指代不明、詞序顛倒、東扯西拉、表達不清的現(xiàn)象,聽起來令人費解。所以,有的放矢的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溝通和交流,漸進性的學習表達是最關鍵的。我們知道,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開展訓練,這個過程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耐心,再耐心。在平時的生活中,當老師遇到幼兒想表達某種意識是用一些破碎而零亂的話語時,不要按照成人的思維去揣測和推敲孩子話語里面的意思,急切的幫助孩子得到滿足而給予幫助。這樣對幼兒語言培養(yǎng)是不利的,也會促使他們養(yǎng)成說半句話的習慣。比如說,當幼兒想玩桌上玩具時,也許他會直接說:“玩具?!边@時,老師可以來個“順水推舟”的回應:“對的,是玩具?!比绱说幕貞?,幼兒的心理的愿望未能得到實現(xiàn),孩子或許就會繼續(xù)要求:“張老師,玩玩具”或“張老師,要玩具”,老師還可以繼續(xù)裝不懂,故意回答孩子“老師不想玩玩具”。當幼兒能夠完整的把話的正確意思表述清楚后,老師還可以讓孩子復述一遍,并耐心地讓他明白,務必要把話表達完整,聽的人才會知曉能并能夠明白所表達的意思,反之人們就沒有辦法滿足你的要求。如此的語言訓練,學生日積月累,慢慢的幼兒就會更流利的把話完整表達,說得正確。在這培養(yǎng)過程中,我們要耐心引導,培養(yǎng)幼兒完整表達。
三、開展訓練,提升幼兒表達能力
大凡成功的演說家,無不是繹過千百次的語言訓練成就的。對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也是一樣,需要有意識地開展語言訓練,這種訓練最好融于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如唱歌、跳舞、繪畫、做游戲等,因為這些活動能給幼兒帶來過程體驗和強烈的內心感受,通過活動育人,使幼兒想說、敢說、愿說。在幼兒園中,開展次數(shù)最多應是唱歌活動,把唱歌作為訓練語言表達的載體不僅能讓孩子從中陶冶情操,欣賞藝術,還能讓他們學習很多語言。生活中有許多內容健康、通俗易懂、曲調優(yōu)美的兒歌值得作為學習的資料。比如《禮貌歌》、《打電話》等兒歌。幼兒教師在教唱兒歌時可以用簡單明了的動作進行示唱,這樣除了可以有效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友愛團結、懂禮貌、講文明,還可以讓幼兒在歌唱中學會應用一些常規(guī)的禮貌用語,比如“你好”、“不客氣”,“謝謝你”等。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記歌詞、學歌詞、唱歌詞,兒歌詞中那些朗朗上口、規(guī)范的語言就是幼兒自身語言表達的材料,為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奠定了物質基礎。
四、體驗生活,給予幼兒表達源泉
語言表達的技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又可以在生活中有效運用,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語言培養(yǎng)的根基和沃土,只有幼兒儲備了更多的生活素材和資源,孩子們才會有高高興興的進行表達,才能有可說的話,有要說的話。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幼兒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為幼兒語言表達提供載體、提供內容、提供“源頭活水”。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教學常規(guī)中要有目的把生活中孩子熟悉的事情巧妙的引入,拓展幼兒語言素材積累,充實生活經驗。例如,引進大自然中風雨雷電、日出日落等氣象變化,以及春夏秋冬、花香鳥語的季節(jié)特有之景象,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以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當作幼兒的欣賞對象,以生活中的每一種情緒、每一個活動當幼兒體驗的內容,所以,善于搭建平臺,引導幼兒細心觀察生活,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漸漸地將把看到的、聽得到的大膽地描述出來。通過日積月累的系統(tǒng)訓練,幼兒就不會覺得無沒話可說了。同時,也為幼兒營造了良好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
總之,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yǎng)出來的,是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因此,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教師多種手段進行,有意識地貫穿在系列活動中,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材料對幼兒進行熏陶感染,在眾多的語言實踐中就會形成語感,形成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多聽、多說、多看、多練,讓每一個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都能夠得到發(fā)展和提高,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