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 要 長鏡頭,短對白,深沉、落寞又近乎壓抑的情感基調(diào),使得國內(nèi)文藝片備受詬病,成為電影市場邊緣小眾的一支。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文藝片背后的深層意蘊和發(fā)展前景又在哪里?文章選取了顧長衛(wèi)的《孔雀》和《立春》兩部文藝影片,從精神分析和麥茨電影理論角度,分析文藝片表象背后的豐富精神內(nèi)涵和靈魂指向。
關鍵詞 精神分析 自我意識 主體孤獨 他者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尼克·布朗指出“精神分析為描述主體與世界的關系、描述主體在意義建構(gòu)中的位置提供了一種語言。它對主體的社會化過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對主觀性的描述超越了簡單現(xiàn)象學的還原……更重要的是,它恢復了以前被結(jié)構(gòu)主義一筆勾銷或遺忘了的主體問題在評論上的應有的地位?!?/p>
不難發(fā)現(xiàn),電影這種觀影方式給了受眾一個出口去審視自我內(nèi)心,觀影者在別人的故事里看見自己、認同自己。拉康“鏡像理論”為電影的精神分析拔高到了一個后結(jié)構(gòu)主義的層面,使電影跳出影視符號象征的局限,成為一個泛文本的存在。在這一電影分析從結(jié)構(gòu)主義向后結(jié)構(gòu)主義的變化上,文藝片因為其自身的特點,表現(xiàn)得更加典型。
麥茨認為,電影銀幕是另一面鏡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精神替代物。精神分析電影是電影分析到后結(jié)構(gòu)主義階段的表現(xiàn)之一,影片人物背后都無法割裂人性對于精神深處的分析。
1 《孔雀》:驕傲孤獨的被動反抗
整個故事充斥著冷靜含蓄的張力,發(fā)生在安陽,以弟弟的口吻通過三段回憶的穿插,講述了一家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的成長故事。姐姐高衛(wèi)紅孤傲落寞、明事冷峻,行事極端果敢。姐姐活得一直很明白,為達到自己的內(nèi)心所致,她是孤獨的,也是驕傲的,無論是傘兵還是手風琴,姐姐是一個敢想敢做的女子。夢想失落后被家人強行打針;自制降落傘騎車在街上肆意大笑是她對折翼夢想的悼念,更是她暫時逃離家庭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姐姐是理想式的、追求自由的,所以為了拿回降落傘,她在小樹林里主動脫下褲子,電影沒有反映姐姐是否失貞,其實這已經(jīng)不是問題,當姐姐有主動解下褲子的動作時,說明在她自己的意識里已經(jīng)主動放棄了所謂的貞操,就像姐姐手臂上后來被家里人抓的傷口,“不過也不怎么疼”,到最后姐姐選擇用婚姻來反抗、逃離,逃離家庭、逃離眼前一切,僅僅為了離開,也許內(nèi)心深處知道無望無奈,所依干脆單純是換換環(huán)境也好。姐姐的生活遭遇讓我們唏噓不已,卻又不是指責,她正是勇敢追求,勇敢反抗讓我們感動,影片之外,每個個體內(nèi)心都有一個“姐姐”,觀影者在姐姐身上完成了認同。
2 《立春》:遺世獨立的主動追求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里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彪娪伴_幕的一段獨白,文藝片標配,隱約道出了故事人物的孤獨、落寞。女主角王彩玲相貌丑陋、性格古怪,卻有著一副好嗓子,音樂學院的老師,獨來獨往,一直夢想著調(diào)進北京。因為自己的不一樣(80年代小城市與歌劇難免曲高和寡),她說“我不想在這個城市發(fā)生愛情”她于自己看得很清楚,因為“異樣”被關注的她其實也暗自享受著這種“異樣”,被關注讓她更加看到自己的價值,也因此而更加清高孤傲、仿佛自己是遺世獨立。這種心理下,讓她對于“不一樣”“六指兒”的狀態(tài)更認可、甚至是期望:“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著什么,但我總覺得要有什么大事發(fā)生似的,但我心里總是蠢蠢欲動,可等春天整個都過去了,根本什么也沒發(fā)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錯過了什么似的?!庇辛似谠S和欲望的她過得不如意,最后理智向生活低頭相親、領養(yǎng)小孩、開肉鋪,當初的堅持看似蕩然無存,但實則并不,日子倒也過得有聲有色。
作為主體的每一個人都無法擺脫來自他者的“被異樣”“被關注”,每個人就是在審視自我的時候也無法完全排除主體意識;毫無疑問,在生活和對他者中也就更無法脫離,所以,作為主體的每個人心在潛意識里都有“被不同”“被關注”的因子,認為自我不一樣。然而,現(xiàn)實生活里主體的不同和“被關注”并不會明顯地得到表露和抒發(fā)。就像現(xiàn)實中大部分人都不有像“姐姐”一樣的經(jīng)歷、不會像“姐姐”一樣執(zhí)念、不會像王彩玲和“芭蕾舞老師”一樣“被異樣”“被關注”;但在觀影過程中,觀影者的“被關注”心理會得到彌合,即使是影片中主人公最后都走向了與生活和解。再如《青紅》里小珍向朋友青紅講出心底的秘密卻不被理解時說的“我只是想把它說出來”;《立春》油畫業(yè)余愛好者黃四寶“我一看到有人拎著包離開這個城市,不管去哪兒,我都很羨慕?!边@僅僅是一種投射和認同,文藝片以它長鏡頭、慢節(jié)奏、簡單生活細節(jié)的羅列等特點,使得觀影者更長久地沉浸其中,從投射、理解到認同完成。
正如編劇李檣所說,文藝片有時給我們呈現(xiàn)的看似絕望,動蕩不安的年代、兇悍喧囂的青春期,可是最終你發(fā)現(xiàn)他們都那么完好無損地活著,堅韌平淡地活著。這就是影片讓人很動容的地方,也是生命的魅力,所謂洗盡鉛華呈素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