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燕
摘 要:伴隨著我國各項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化藝術追求也日益強烈,其中繪畫藝術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近年來實現(xiàn)了多種形式的突破,當代畫家將多種畫法相結合,開創(chuàng)出不同的藝術效果,使我國的繪畫藝術邁向更高的層次。本文就目前我國的繪畫水平進行探析,將我國的繪畫的發(fā)展方向進行探索,以期引領我國的油畫藝術健康地發(fā)展。
關鍵詞:油畫;水彩;結合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151-01
一、通過吳冠中的油畫作品《雙燕》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欣賞油畫與中國畫的珠聯(lián)璧合
吳冠中,江蘇宜興人,是當代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影響力的畫家,他的畫將西方油畫日畫法與中國水墨畫日畫法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據(jù)吳老先生自己說,他的畫是將西畫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在中國畫之中。所畫的點和線,每一筆都包括了體面的結構關系。畫中的點和線,不管是大點小點、長線短線,在運用上是嚴格的,都不是隨便亂擺上去的,有時一點不能多也不能少,點子多了對畫面無補,都想辦法將他遮掉。對線的長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隨便畫上去的,要恰到好處。因此吳冠中先生的畫作為中西方文化的紐帶于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在大英博物館舉辦了個人畫展,這是大英博物館第一次為中國在世畫家舉辦畫展,這充分說明了吳冠中將中國畫畫法與西方的油畫畫法的結合是成功的,得到了國內外一致的好評。吳冠中一生都在以江南為話題,不斷的用畫筆刻畫出魂牽夢縈的江南水鄉(xiāng)的形象。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題為《雙燕》的作品,這幅作品的畫面著力于平面分割,其意象完全是出于幾何形的組合,橫向的長線及白塊與縱向的短黑塊之間形成強烈的對照關系。畫面中既帶有西方抽象派的意味,又有中國水墨畫的影子。因為在吳冠中看來,西方追求簡約、單純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過于含糊,像是斷線的風箏,最終會使藝術家的情感無從寄托,甚至等于零。而吳冠中的畫有“不斷線的風箏”的意味,是吳冠中于東西方繪畫藝術對撞中尋找到的完美的結合點,也是中國畫家所推崇的繪畫藝術應有感而發(fā),是心中一種對事物美的執(zhí)著追求。橫與直、黑與白的對比美在《雙燕》之后,便成為長留在吳冠中藝術中的一個藝術眼目。
二、瑞典油畫家佐恩將油畫與水彩的完美結合
藝術是無國界的,完美的油畫藝術不僅吸引著中國人民為之傾倒,也在國外繪畫藝術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其中著名瑞典畫家安德斯·佐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佐恩早年做過旅行畫家,后來在巴黎和倫敦逗留期間受到在印象主義繪畫的啟發(fā)和影響之下,開始研究光與色的關系。佐恩的畫筆法清新明朗暢快,色彩明朗。后來在1887年,佐恩轉為畫油畫。由于他具有深厚的水彩畫的功底,因此在他后來的油畫中自然而然地帶有水彩的一次成型的習慣,以及水彩畫筆鋒的特點,邊界的模糊處理,這都與印象派有著相通的地方。佐恩畫中的女性全部來自當?shù)氐呐?。因此,在佐恩的畫中,人物均展現(xiàn)著自然淳樸的狀態(tài),沒有任何的修飾與做作。
馬爾科姆·薩拉曼指出的:“安德烈·佐恩畫他所見而不做任何預先的想像,他靠的是捕捉現(xiàn)實事務的能力,不管它是人的相貌,還是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將兩種不同的畫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感染力,這是佐恩對繪畫界的一項突破性的貢獻。
三、當代繪畫藝術的展望
我們當代的畫家更應該不拘泥于過去的傳統(tǒng)畫法,將多種繪畫手法嘗試結合,充分調動各種繪畫技巧,使作品的表現(xiàn)力更突出一些。其實早在解放前,我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就嘗試了將油畫與國畫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著名的群馬圖。還有新興的圓珠筆畫,也將素描與色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對于人物的刻畫有著其他寫實畫法無法比擬的表現(xiàn)力。網(wǎng)上流傳的由一名中學生創(chuàng)作的圓珠筆人物肖像畫被轉載了上萬次,就充分說明了人們對于這一藝術形式的熱愛。因此我們當代的畫家更應當不拘一格,將各種繪畫手法大膽地嘗試,將西方的繪畫表現(xiàn)手法與東方的繪畫形式相結合,將藝術創(chuàng)新做為已任,將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與現(xiàn)代的工藝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加感人的作品來形成自已的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地突破自我,突破現(xiàn)實,才能使繪畫藝術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四、結語
藝術的發(fā)展永無止境,我國的繪畫藝術正朝著國際化、多元化發(fā)展,單一的藝術一現(xiàn)形式早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藝術鑒賞水平。因此要求我們當代的畫家在繼承前輩成熟的繪畫技巧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
正如著名畫家齊白石老先生說過的:“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正是我們古往今來的畫作者所追求的藝術目標。我們的當代畫家更應當充分發(fā)揮想像力,運用多種手法將我國的繪畫藝術不斷地創(chuàng)新,將中國古老的藝術文化與現(xiàn)代的繪畫手法相結合,使中華繪畫藝術進一步發(fā)展,成為世界藝術領域的一朵奇葩。
參考文獻:
[1]鄭震.高等師范院校水彩畫教材[M].漓江,1989.
[2]帕拉蒙編寫組.現(xiàn)代歐洲繪畫教材,水彩[M].長春:吉林出版社,2001.
[3]雷·史密斯.美術家手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4]姚爾暢.美術家實用手冊[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