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嚴+鄧麗雲+林思婷
馮壽松先生
將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他從一名小學老師做起,陸續(xù)擔任過數家學校的校長,兢兢業(yè)業(yè)四十五年,現仍為多家學校的註冊校董。多年來,他深信“施比受更有福”。他還擔任多項相關工作,如中華基督教會百年歷史計劃顧問、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董事兼司庫等,希望弘揚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廣傳福音。
春風化雨四十五載
馮壽松先生,香港教育大學榮譽院士,擁有45年的教育工作經驗。近半個世紀的堅持,是他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最好佐證。
他,祖籍廣東新會,出生在香港,父親是香港兩家知名學校的中文主任。從小,他讀書用功並接受到了正統(tǒng)良好的教育,受父親的影響,他的成績優(yōu)異,考入了當時的師范學校,畢業(yè)後分配到新界屯門擔任一名教師。當時的屯門,多是鄉(xiāng)村,急需大量的優(yōu)秀教師,他的到來受到了當地學子的熱烈歡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痹诮逃斨?,他非常重視一點的是:內外兼修。
一些老師和父母以學業(yè)為重,以分數為首,而馮壽松先生卻有自己的教育導向,“中國人向來重視個人的做人,超過重視其學問和才能。如果一個人光有學問和才能,而其為人不端不正,那麼,他有多大的本領都無用,還可能危害社會。因而,首先做人好,接下來才是做學問。”
在他的苦心教育之下,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學子,他們有的走向了香港的上流社會,有的走出了國門,在他國的政府部門擔任要職,然而在學子們的心中仍記著自己有這樣一位恩師:馮壽松先生。
一次,一場氛圍良好的師生宴開始了,師生之間許久不見,大家聊得十分熱絡,而其中有一位主角,他當年是馮壽松先生的一位學生,而現在移民加拿大擔任著政府高官,原本馮壽松先生安靜地聽他發(fā)言,沒想到這位學生突然話題一轉,特別提到了自己?!霸谶@里,我需要特別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我的恩師馮壽松先生。在我做學生時,他經常關照我,為了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學習數據。沒有他當年的幫助,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我。馮老師,在此我真誠地敬您一杯。”聽到此處,馮壽松先生也十分愕然,沒想到這位學生把當年的事情記得那麼清楚,同時面對著學生言語當中的感恩,內心十分感動、欣慰。
“看到昔日的學生都這麼有成就,真的是很高興?!彼氖迥甑慕逃闹校T壽松先生每一天都謹記自己的責任,他深知:教育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絲毫馬虎不得,必須得用心做好。
如今,馮壽松先生仍心繫教育,擔任著英華書院兼小學(直資學校)、英華女校、九龍真光中學及小學、香港培英中學、沙田培英中學註冊校董,真光女書院註冊校董兼司庫,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qū)會協(xié)和幼兒園校董會主席,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幼兒園及幼兒園校監(jiān),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幼兒園、幼兒園一校二校註冊校董,心繫教育,心繫香港的未來發(fā)展?!拔阌怪靡傻氖牵愀鄣慕逃杂泻艽蟮陌l(fā)展空間,希望政府能投放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有力協(xié)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與時俱進,甘於奉獻,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對社會有貢獻的學子?!?/p>
馮壽松先生敬業(yè)樂業(yè),本著“乃役於人”的宗旨,從事教育逾五十年,樹人無數,且熱心參與社區(qū)的文化及社會工作,因而被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以表彰他為社會的盡情奉獻。
奉獻愛心受人愛戴
2002年,65歲的馮壽松先生正式退休,告別了他熟悉的校園,步入退休生活,同時將更多時間投入到了基督教義務工作中。
馮壽松先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早在學生時代,受老師的影響,他對自由、平等、博愛的基督精神就十分向往:“基督教有著積極的倫理道德思想,多樣的社會關懷,昂揚的‘先知精神和盡心的仆人身份等,這對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很有幫助?!?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9/15/ryzz201708ryzz20170804-1-l.jpg" style=""/>
在馮壽松先生的職務中能看得出,他為教會工作貢獻了大量精力,他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qū)會協(xié)和幼兒園校董會主席,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幼兒園及幼兒園校監(jiān),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幼兒園、幼兒園一校二校註冊校董,同時他還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董事兼司庫。
其中,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是一個知名的、歷史悠久的、以出版優(yōu)質基督教書刊為志業(yè)的出版社,成立於1887年,出版的書籍現已超過一千多種,包括圣詩、靈修、研經、神學、輔導、文學、青少年讀物、兒童故事、中小學歌集、詩班及合唱團用曲集、幼兒園課本、中小學圣經教材等。多年來,馮壽松先生一直參與出版社的工作,曾任出版社社長,不遺餘力地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例如,《基督教典外文獻》中文版的成冊出版,就有他的一番心血凝聚在內;同時,他還是《基督教典外文獻一新舊約篇》其中的一名編輯委員,還有《普天頌讚》新版本……
如同千千萬萬的教友一般,馮壽松先生為教會犧牲奉獻,默默耕耘,還擔任著中華基督教會百年歷史計劃的顧問。據悉,中華基督教會之創(chuàng)會可追溯自1918年,當時中國政局變動,香港之“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xié)會第六區(qū)會”因環(huán)境關係,與廣東協(xié)會無法聯(lián)繫,為求名實相符,在1952年改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qū)會”,1974年開始完全自養(yǎng)……關於這段歷史,他希望能收錄、整理,留傳於世,因而義務擔任顧問工作,以期能為這一項工程做一點點事。
在宗教事奉方面,馮先生在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qū)執(zhí)委會工作五十餘年,先後任該會正、副主席,管轄屬下中小學及幼兒園六十餘所,又兼任多間學校校董。1984年至1987年借調出掌該會副總幹事一職,並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社長八年多。1990年獲屯門堂按立為終身教會領袖。
在醫(yī)療服務,馮先生在1997年起任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信託人,又任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yī)院慈善基金會董事兼司庫,基督教聯(lián)合醫(yī)務協(xié)會委員,及上述兩院管治委員會委員等職
在葛量洪校友會方面,他自1968年起任常委及副主席,並任該會多間屬校校監(jiān);2011年起獲校友推舉為主席。
心中有他人,心中裝善業(yè),馮壽松先生熱衷於“施”,教書育人,施予學子為人處事的道理;為教會做義務工作,將基督精神施予廣大市民,在不同的“施”當中,他亦深感“施比受更有?!?,同時也心情舒暢,身體健康。平日,他常去屯門公園散步,回來後就在自己的松善工作室處理各種工作,閒時廣閱各類書籍,益智益腦。
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中寫道:“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墜暮年?!闭\然,有理想、作為的人永遠不老。對於步入耄耋之年的馮壽松先生而言,仍有許多的工作等著他,他仍青春著。以善的眼光看世界,以松的氣節(jié)做人,他贏得了一個坦蕩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