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觀眾”是戲劇最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年輕觀眾更是影響著戲劇未來的發(fā)展,高校中具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大學生還可以轉變身份,成為戲劇活動的創(chuàng)作者。高校學生的藝術熱情有利于蘇州滑稽戲等劇種的傳承與發(fā)揚,而在專業(yè)戲劇演出熏陶下高校戲劇活動對當代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也有良性的反作用。本文以蘇州經貿學院非晚話劇社為例,全面分析校園戲劇活動對當代高校學生團隊意識、審美能力及思想道德素養(yǎng)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校園戲劇 團隊意識 審美能力 思想道德素質 蘇州滑稽戲
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大學生精神生活,是當代素質教育的追求?!靶@戲劇是指以在校師生(主要是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作、表演的,體現校園人的價值判斷、審美情趣和思想觀念的非專業(yè)戲劇活動。它包括兩個層面,即作為校園文化的類型和作為戲劇的類型。”[1]
校園戲劇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專業(yè)的舞臺劇種,門檻較低且大多具有非功利性。大力發(fā)展相關活動,可以為專業(yè)戲劇藝術注入鮮活的生命力,提供創(chuàng)作人才與更多的年輕觀眾;同時,適宜的校園戲劇活動對當代大學生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增進團隊意識,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等。本文以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會計與國貿學院的學生社團“非晚劇社”為例,淺析校園戲劇對高校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增進團隊意識,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非晚劇社的前身是會計與國貿學院學生自發(fā)形成的社團,一群對舞臺藝術頗感興趣的學生聚在一起,初步嘗試模仿和表演。直至2016年,指導老師正式將劇社命名為“非晚”,取自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痹⒁鉃椋耗呐轮暗臍q月已經流失,只要能好好珍惜將來的時光,都不算晚。盡管劇社的學生都沒有受過專業(yè)培訓,但只要心中是真正熱愛戲劇藝術,從大學開始接觸相關活動,也不算晚。
當劇社有了自己獨特的名稱,每個成員獲得印有社團logo的徽章后,歸屬感變得更強。當代大學生多為“95后”至“00后”的年齡層,較為自我,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的機會較少。“當代大學生都渴望實現自我價值,但卻忽視了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一致性,存在個人主義傾向?!盵2]剛加入劇社時,有些學生較為內向,有些則顯得比較自傲,希望其他成員都能聽從自己的安排,進而產生了一些摩擦。但自古希臘羅馬時期,戲劇初創(chuàng)以來,它都是一門集體的藝術,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更需要編劇、導演、演員、劇務等工作人員的通力配合。非晚劇社中也有個性較強的學生,想要獨自包攬各種戲劇身份,卻發(fā)現“獨角戲”難以為繼。
大多數高校中存在多個劇社并存的局面,相應校園朗誦劇、心理劇的比賽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與其他社團不同的是,劇社類的表演需要多名成員的默契配合,個性再強的學生也難以“單打獨斗”,因而更能引導學生們領會團隊意識的重要性。原本各執(zhí)己見的學生為了共同的目標,也逐步在排練、磨合中學會了溝通,在共同合作中建立起了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一批批劇社的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yè),也都在各自的班級中踐行著團隊合作、和諧溝通的理念,校園戲劇活動也因此帶動了和諧校園的建設。
二、培養(yǎng)審美能力,陶冶人文藝術情操
“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它讓對象保持它的自由和無限,不把它作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圖的工具而引起占有欲加以利用?!盵3]賞析美感與享受娛樂快感是不同的體驗,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群體,往往會被更新奇、更具刺激性或功利性更強的活動所吸引,從而導致自身對“美”的感受力被削弱。非晚劇社的成員之前也更傾向于修仙題材的小說、商業(yè)大片或是新款手游,很難靜下心來看一部戲劇作品;而在參加了一系列校園活動之后,學生們開始學會用良性審美觀去感知生活。
在“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活動中,非晚劇社的一些成員有機會到現場觀看了蘇州市滑稽劇團帶來的作品,深深被這種獨特的地方戲劇藝術吸引?!皩徝赖挠鋹偢蟹譃椴煌膶哟危欣硇缘挠鋹偢?、與痛感并存的愉悅感以及感官愉悅?!盵4]前兩種審美感受是經過思考后產生的,影響較為深遠;后一種則屬于本能的欲求,在引發(fā)了短時間的愉悅感后很難在受眾心中留下印記。蘇州滑稽戲等戲劇藝術能讓觀眾在笑聲或淚水中進行內省,獲得啟迪。劇社成員在這種類型的戲劇活動中得到了更為積極的審美愉悅,并在后來的表演實踐中借鑒了蘇州滑稽戲的表演形式和藝術特色進行創(chuàng)作、編排,在成員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時光遙控器》、《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作品獲得了多項榮譽。而在由欣賞轉化為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yǎng)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校園戲劇活動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藝術鑒賞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
三、啟迪深度思考,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未來,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單調的理論授課,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效果不佳。若能將德育的內容自然融進校園戲劇活動中,寓教于樂,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們在愉悅的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從而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審美教育和道德教育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戲劇作品中本身就含有道德價值判斷,一般都會設置“懲惡揚善”類型的主題,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感化人心,從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校園戲劇在創(chuàng)作和表演過程中高校校園文化氛圍產生積極的營造作用,對觀看的大學生來在欣賞中對校園戲劇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是非判斷,在感動中糾正思想上出現的偏差?!盵5]蘇州滑稽戲除了個別借古諷今的故事外,大多作品貼近地方百姓生活,例如《小小得月樓》、《顧家姆媽》都曾風靡一時,獲得各類榮譽。正是由于其中的現實意義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應的戲劇作品才頗受歡迎。通過學習地方戲劇形式,非晚話劇社的作品也開始走“笑中帶淚、寓理于戲”的風格,例如《時光遙控器》是教育當代大學生珍惜現在的時光,踏踏實實用努力贏得更好的未來;《誰在我上鋪的兄弟》則講述寬以待人、互相理解的道理。校園戲劇若排演得當,會成為一本很生動的思想道德“教材”,主創(chuàng)團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受到感染;而通過公演,作為觀眾的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同學在臺上講述頗具道德寓意的故事,內心會得到更直觀的凈化。
四、結語
校園戲劇活動較之個人項目,更能增進當代大學生的團隊意識;而它的現場感及藝術底蘊又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戲劇故事大多貼近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推崇極具正能量的思想道德觀念。并且,初步的藝術體驗無需攝影機等專業(yè)設備,也不需要學生有相關專業(yè)背景,方便易行。校園戲劇活動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無論是主創(chuàng)團隊還是觀眾,都將是一生難忘的重要體驗,它為年輕人提供了美好的精神家園,也有助于高校為社會培養(yǎng)一代代綜合發(fā)展、具備健全人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黃岳杰.校園戲劇的特性及其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作用[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2).
[2]符霞,吳迪.第二課堂教學對高職學生團隊意識培養(yǎng)的探索[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4):20.
[3][德]黑格爾.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47.
[4]章文穎.后現代語境下當代大學生戲劇審美價值觀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2(4):77.
[5]周晏.發(fā)揮高校校園戲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獨特作用[J].戲劇文學,2015(12):123.
基金項目:蘇州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課題(2017LX109)。
作者簡介:朱壹(1990-),女,漢族,江蘇蘇州人,畢業(yè)于蘇州大學,現任職于蘇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