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麗
摘要:英語是世界第一語言,是各國之間溝通的橋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何提高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綜合素質也是十分艱難的過程,社會不斷發(fā)展,為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需要學校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讓學生對英語課堂產生興趣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因此我作了以下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英語教學;教學方法;能力培養(yǎng)
由于我國的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所以導致一些地區(qū)教育水平較低,體現(xiàn)在老師的教學水平低,資源設備不完善等等。老師只是古板的把書本上的知識講述給學生,沒有拓展其他知識,而這種教學方式只能夠禁錮學生的思維模式,并不能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問題。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必須要剔除,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老師本人的共同的努力了。不僅如此,還需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情趣。[1]
一、高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
高中英語教學中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是教師以語法為教學重心,以應付高考為教學目標,忽略英語是一門語言,忽略英語的交際功能。這樣教學思想下的課堂教學當然不會適應當前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只會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既不會開口說,又聽不懂,英語綜合能力十分低下的“考試機器”。
二、在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措施
1、深入認識學生,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學。 孔子曾經有一個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針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每個人對英語的理解不一樣,對英語的態(tài)度也不一樣,對英語的應有天賦也有程度上的不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老師要更好的認識學生,學會尊重學生的不同選擇。例如,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2]
2、建設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舒適的教學平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呢,只負責把書本上的知識說給學生,并沒有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并不能夠讓學生充分的消化這堂課的內容。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科目,不太受歡迎,因為我們母語是漢語而不是英語,所以老師要樹立以同學為準則的理念,建設更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
3、利用新技術教學。我國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fā)展,教室中的設備也越來越完善,課堂上也逐漸開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方便老師的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拓展視野,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
4、師生之間應該互相溝通。如果師生之間的關系相處的不好,不僅對教師的授課效果造成影響,而且還不利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師也應該切實關心學生的心理,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當學生獲得成功時,要讓學生正確的對待成功。只有師生之間相處融洽,才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
5、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適當的給予學生鼓勵,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卑會限制人們的思維,不能夠開發(fā)人們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過度的自信心會產生自負的心理,自負會使人變得驕傲,也不利于學生開拓視野,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只有健康的教育才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所以教師要學會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只有心里上的健康,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學會適當的鼓勵學生,對學生的努力給予肯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3]
6、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必須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多了解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能夠方便與人交流,避免因為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尷尬。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插入一些英美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語。
教師應該向學生滲透西方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大差異的思想。我曾經給學生講過一則小故事:一位美國姑娘看到自己的中國朋友戴了一條非常漂亮的圍巾,便說:“The scarf is beautiful. I like it .”第二天,這位美國姑娘收到了中國朋友前一天所戴的圍巾,感到非常奇怪。其實,造成誤會的原因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美國姑娘對圍巾的贊美,在中國人眼中是委婉地表達自己想要這條圍巾的說法,可是事實上,美國姑娘只是真心贊美一下,并沒有其他的含義。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蘇教版教材中的文章不僅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還蘊涵著許多西方文化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有重點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例如,教材中有不少與西方節(jié)日有關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把這些內容展開論述,向學生介紹這些節(jié)日是如何產生的,又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些充滿趣味的文化知識,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還能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語。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須抓好課前預習、聽課以及課后復習三個方面。為了引導學生有效地預習,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導學案,讓學生依據導學案自主查找重點單詞的用法并熟悉重點語言項目,也可以收集相關資料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在聽課環(huán)節(jié),要有重點、有目的地聽課,力爭眼、耳、口、手并到,教師要善于啟發(fā),適時、適量的進行提問,幫助他們思考,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釋疑,相互補充,提高他們自主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鞏固階段,告訴他們不應只停留在做練習和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層面上,而應結合筆記,提煉重點和難點內容,把握住學習的關鍵所在,而且要反復背誦,強化記憶。以上這些,既使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可謂一舉多得。[4]
三、結語
今世界,競爭異常激烈,培養(yǎng)高素質的英語人才是社會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位英語教學者所肩負的使命和面臨的重大課題。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chuàng)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努力!
參考文獻
[1] 鄭麗娜.淺談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幾點教學設計[J].亞太教育,2016,(25):62+39.
[2] 趙峰.讓一縷清新的陽光射進英語的課堂——英語教學中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J].求知導刊,2014,(01):124.
[3] 毛繼華.淺析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3,(16):94.
[4] 郭亞兵.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10):6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