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啦啦操作為一種時尚、陽光的體育文化,從風靡于賽場,到流行于校園,已經成為獨特而亮麗的校園文化。文章首先從體育文化分層的角度,分別對校園啦啦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進行了闡述;然后從明確啦啦操精神文化的作用與地位,建立健全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制度,依托競賽平臺發(fā)展大眾啦啦操行為文化,扎實做好啦啦操物化文化等四個方面,探討了校園啦啦操文化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校園啦啦操;啦啦操文化;啦啦操運動;體育文化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3.026
1引言
啦啦操作為一種時尚、陽光的體育運動,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在大中小學里迅速流行起來,校園啦啦操文化建設也得到了相關學者的關注。縱觀現(xiàn)有關于校園啦啦操文化建設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啦啦操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和作用探討方面的研究較多,比如邵文興(2015)認為,啦啦操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能夠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意識;促進學生健康的人際交往;促進學生準確定位自身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角色等[1]。再如胡勝昔(2015)認為,啦啦操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功能,一方面,啦啦操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主體,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參與者,啦啦操精神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啦啦操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提高校園文化的藝術審美,有利于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最后,啦啦操競賽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契機,能夠提供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平臺,能夠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交流[2]。這些研究為啦啦操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價值支撐,有著重要的理論引導意義。
而以上提及的研究均是從建設校園文化的角度,而不是諸如“大學啦啦操體育文化發(fā)展策略”(王慧莉,2013)[3]、“加強校園啦啦操文化建設”(趙紅,2015)[4]等從建設啦啦操文化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啦啦操作為新興的一項運動文化,從風靡于其他項目比賽的賽場,到流行于大中小學校園的活動,已經成為獨特而亮麗的校園文化。由此,校園啦啦操文化建設是一項重要且必要的研究課題。故本文試探性地從體育文化的角度,對校園啦啦操文化建設進行試探性探索,以期為啦啦操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理論支持。
2校園啦啦操文化的內容結構
校園啦啦操文化是體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從項目的角度,也屬于體育文化的一種。從不同的角度,體育文化有不同的內容分類,比如按層次分類,有兩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其中五分法有體育物質文化、體育制度文化、體育精神文化、體育行為文化和體育藝術文化[5]。在此,本文比較認同王慧莉(2013)[3]的分析框架,故借鑒其理論,本文將校園啦啦操文化的內容結構分為啦啦操精神文化、啦啦操制度文化、啦啦操行為文化和啦啦操物質文化4 個方面進行探討。
2.1啦啦操精神文化
在文化體系結構中,精神文化處于核心位置,決定著事物的文化表現(xiàn),是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啦啦操運動文化的本質在于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它需要的是團隊精神,從而最終為一種自覺的群體意識,只有達到了這個層面,啦啦操運動的核心價值才能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沒有啦啦操運動文化就沒有未來啦啦操運動的產業(yè)和效益,就沒有陽光體育文化自覺[4]。
校園啦啦操精神文化表現(xiàn)多種多樣,比如在啦啦操運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呈現(xiàn)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觀念和集體主義精神等,均是啦啦操精神文化的內容。
2.2啦啦操制度文化
一般來講,制度文化是中介文化,處于內在的精神文化與外在的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之間,是內在文化和外在文化的有效過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立與否、健全與否,直接決定著精神文化的效應發(fā)揮。
校園啦啦操制度文化主要有校園啦啦操的組織管理制度、鍛煉保障制度、競賽表演制度等,主要表現(xiàn)為啦啦操運動的傳統(tǒng)、啦啦操競賽的制度、啦啦操參與的保障、啦啦操培訓的模式、啦啦操機制的完整等。要想使校園啦啦操文化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壯大,必須有制度層面的保障,才能使校園啦啦操文化的作用得到應用的發(fā)揮,以更好地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更好地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
2.3啦啦操行為文化
從運動實踐的角度,行為文化可謂是體育文化所追求的主要外在表現(xiàn)。運動實踐是體育的最核心價值的歸結點,可以說體育的所有經濟、政治、文化等功能最終均是通過運動實踐來體現(xiàn)的,沒有運動實踐,就無從談體育。當然,體育行為文化絕不單單只是指體育運動中運動員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同樣,校園啦啦操行為文化不僅僅指啦啦操隊員學生在啦啦操運動過程中的行為,還表現(xiàn)啦啦操學生、啦啦操教師、啦啦操伴奏人員等相關人員的行為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特質總和。就實踐來看,校園啦啦操行為文化具體表現(xiàn)為啦啦操學生隊員、教師教練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在啦啦操教學、鍛煉、訓練、比賽或表演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風貌、素質、作風等文化特征。
2.4啦啦操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最外層的文化,是顯性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外化,行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物化。物質文化是校園“啦啦操體育文化的‘硬件,而啦啦操物質文化的狀況將直接影響啦啦操體育文化的整體發(fā)展”[3]。普通來講,校園啦啦操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啦啦操運動相關的服飾、器材、標語、隊標、隊旗、圖書等物質產品;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關注體育物質文化時,應該注意“體育物化文化”[6],物質文化不僅僅是指現(xiàn)實物品,還包括有形的電子物品。
3校園啦啦操文化的建設策略
3.1提煉精神:明確啦啦操文化的作用與地位endprint
一般來講,校園啦啦操精神文化主要表現(xiàn)為啦啦操運動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精神風貌、心理狀態(tài)、審美觀念和集體主義精神等。欲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建構校園啦啦操文化,首先要根據(jù)體育文化精髓、依據(jù)啦啦操項目特質、按照學校實際情況,相對系統(tǒng)地總結啦啦操精神文化。
但僅全面總結,尚不足持續(xù)建立特色的啦啦操精神文化,欲較好地明確啦啦操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生活的豐富等作用,明確啦啦操文化的地位,則需要提煉校園啦啦操精神文化。比如,依據(jù)項目特質,從節(jié)奏表現(xiàn)和集體造型的視角,校園啦啦操精神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歡快陽光之美和集體合力之美。這些精神價值對觀眾有著很強的感染力,使人直觀地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和集體的合力,這就是對校園啦啦操精神文化的提煉。
3.2建立制度:健全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機制
良好健全的制度是事物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建立校園啦啦操制度文化,是校園啦啦操能夠保持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和推動力。校園啦啦操發(fā)展制度主要包含校園啦啦操機構的建立、人員的配備、設備的支持、政策的保障等,比如成立相應的啦啦操運動領導小組;配備專職的啦啦操師資;提供專門的啦啦操場地器材;制定專門的啦啦操訓練、競賽等管理辦法或措施等。當然,此處的“健全”是相對來說,并非說精細到方方面面,比如領導小組、師資、場地器材等也是可以與其他相關項目相融合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fā)展過程,而且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是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從管理層面,相關部門和人員首先應該推動省級層面的校園啦啦操運動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相應的校園啦啦操比賽和其他發(fā)展活動,而后市級、縣級等層層作出相應配套的校園啦啦操運動發(fā)展制度,以此保證校園啦啦操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比如周玲等提出,“為促進各校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技術提高,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管理部門、校體委、啦啦操協(xié)會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多種啦啦操活動,如比賽、表演”[7]。
3.3強化行為:依托競賽平臺,發(fā)展大眾啦啦操運動
校園啦啦操文化要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必須要有良好的支撐平臺。從學校的角度,比較規(guī)規(guī)矩矩的平臺是啦啦操課程的設置,也即體育課內容為啦啦操教學與訓練,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體育課程的平臺是啦啦操得以穩(wěn)步發(fā)展的良好平臺。但如果要想使校園啦啦操文化真正有活力地發(fā)展起來、拓展開來,僅僅依靠體育課程是不夠,還需要有相應的競賽平臺。
校園啦啦操的競賽平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啦啦操比賽,也即專門的啦啦操比賽,相應的組織和部門組成啦啦操隊參賽;另一種是諸如籃球、足球、排球等比賽,啦啦操運動在這類比賽中扮演中表演的角色,起著重要的點綴作用,對烘托體育賽事的氣氛有著較好的效果。在競賽平臺之外,如果有啦啦操社團或協(xié)會發(fā)展成熟的話,還應該建立起大眾啦啦操運動的平臺,比賽表演——課程教學——自發(fā)鍛煉“三結合”是校園啦啦操行為文化的理想發(fā)展模式。
3.4保障物質:扎實做好啦啦操物化文化
體育物化文化是指將體育精神層面的非實物或稀有物,轉化為能夠廣泛傳播的有形物,有利于體育精神文化載體的建設、體育健身文化氛圍的營造,能夠較好地促進體育文化的傳承[6]。依據(jù)體育物化文化理念,我們可以將校園啦啦操精神、啦啦操制度、啦啦操榮譽和啦啦操標識等,物化為啦啦操壁畫(墻壁畫框、櫥窗壁畫、展板繪畫等)、啦啦操雕塑、啦啦操標志物(隊旗、隊徽、隊訓、標語、隊歌、口號、吉祥物、紀念品、隊服及器材、場館等)等啦啦操物化文化,同時,在網絡層面做好相應的物化文化,以扎扎實實地建設校園啦啦操物質文化,為校園啦啦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做堅實的物質層面保證,發(fā)揮啦啦操物質文化的傳承、激勵和熏陶作用。
4結語
校園啦啦操運動作為一項能夠較好體現(xiàn)青少年學生青春、陽光特征的體育項目,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體育意識等有著獨特的作用。在校園啦啦操文化建設時,應注意從啦啦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下手,做到層層遞進、有的放矢,更好地發(fā)揮校園啦啦操文化的效應。
參考文獻:
[1]邵文興.啦啦操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15(7):641-642.
[2]胡勝昔.廣州市開展啦啦操的現(xiàn)狀與困境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12-14.
[3]王慧莉.大學啦啦操體育文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3):96-100.
[4]趙紅.“一校一球一操”背景下啦啦操運動發(fā)展的策略研究[C]. 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2015:3.
[5]孫大光.體育文化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
[6]王道杰.體育物化文化研究引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6):13-19, 28.
[7]周玲,毛安雄.論啦啦操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yī)學版),2013(2):10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