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峰
摘 要: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國家課程和必修課程,研究性學習對高一年級新生是十分陌生的。按照我校開設這門課程的模式,課程教學部要對學生進行這門課程的介紹。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前的準備階段對高一學生進行課程培訓,通過講座帶來新的思想,提高他們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引起他們的注意,轉變學生以往的觀念。東營市勝利第三中學實踐研究表明,培訓者應該在五個方面講清楚、講透徹,就能達到初期培訓的最優(yōu)化。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課程 發(fā)動準備階段 全員育人導師制 課程設置 評價規(guī)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8(b)-0197-02
1 知道取得高中畢業(yè)證所需要的兩個硬性條件
第一個硬性條件:會考科目全部及格以上。其次,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在選修課程中至少獲得28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學分方可畢業(yè),并且《山東省普通高中學生發(fā)展報告》(高中檔案)不能出現(xiàn)任何問題。在學生應當取得的學分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占15個學分。
《山東省教育廳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研究性學習活動要在高一至高三年級上學期持續(xù)開設,每周3學時。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必須包括“課題研究”和“項目(活動)設計”兩大類。要改變重課題研究輕項目(活動)設計的做法,更不能以學科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替代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避免研究性學習學科化傾向。研究性學習活動選題要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決定,學習形式應以小組學習方式為主?!?/p>
2 什么是研究性學習課程
它是普通高中課程計劃中規(guī)定的一門獨立的課程。它既是國家課程計劃中規(guī)定的一門必修課程,又是一門沒有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課程,充分體現(xiàn)生成性、適應性。第三,它是與學科并列而不是從屬或依附于學科的綜合課程。
它的開設將有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協(xié)作配合,從而有助于加快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
3 勝利第三中學全員育人導師制下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設置
(1)學分設置。
高一年級同學:需要做兩個課題。高二年級同學:需要做一個課題。
(2)學習流程。
①教師設置:為每個班聘任一名上課教師上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
②上課時間:連續(xù)12周、每周3課時集中對同學們進行培訓,共36課時。必須的、基本的規(guī)范和方法必須講。教師重點培訓該課程的基本方法、選題、選導師。通過課程,就能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文獻研究等。從問題到定題,這其中還有一個選題的過程,老師會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該題目的可行性、價值意義等。這期間,根據(jù)學生的研究興趣分出研究小組,每個研究小組6~10人,研究小組在年級找到一位任課教師擔任小組的導師。
③使用教材:不需要。但并不意味著在研究之前或之后不可以借助于書籍,亦不意味著漠視書籍的價值。高一年級發(fā)的教材《研究性學習活動》、《綜合實踐活動》兩本書可以作為你的工具參考書。
學校設計的學習內容包括五個模塊:走近研究性學習、研究方案的設計與課題論證、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實踐、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課題研究的總結交流與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講究實用。
(3)跟導師上指導課。
第13~15周。研究小組導師上指導課(地點不限教室),指導學生進行選題、做自主研究及角色分工(文書、資料員、報告人、答辯人、組長、副組長等)和任務分工等相關基礎工作;指導課題研究小組組長如何做開題報告、如何準備答辯。
“高一階段做2個課題,高二階段做1個課題,每個課題5分,共15分?!?/p>
(4)研究小組根據(jù)選題、角色分工和任務分工,進行課題研究,完成開題報告。
(5)開題答辯準備(第16~17周)。
課題研究小組提交開題報告,導師指導學生開題答辯的準備及技巧。
(6)開題答辯(第18周)。
研究小組出一人代表小組通過PPT展示研究設計并現(xiàn)場回答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向學生視頻展示上一級學生開題報告時一個比較好的答辯現(xiàn)場視頻。
(7)根據(jù)教師建議修改設計思路,利用假期,完成課題研究。
(8)結題答辯,成果交流與展示(新學期第一個月)。
向學生視頻展示上一級學生結題報告時的現(xiàn)場點評視頻。結題答辯組織形式基本等同于開題答辯形式,但加入公示答辯結果、研究小組等級、研究成員等級、計入學分等工作環(huán)節(jié)。
交流與展示環(huán)節(jié)包括如下幾方面。
①大會展示。在綜合電教室,由選拔出來的研究小組成員用課件展示給全體學生。
②研究作品、研究成果展板展示。
③視頻展示。研究小組將課題作成微視頻展示。向學生展示優(yōu)酷網(wǎng)上的一個案例:丹寨古法造紙。
(9)新學期高一進行第二個研究課題。基本框架:減少上課節(jié)數(shù),加大研究、交流、展示時間。
4 勝利第三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評價規(guī)則
對研究小組的課題研究做出評價,先評價到小組,再評價到個人。
(1)研究小組評價標準。分三個等級,A(優(yōu)秀)、P(合格)、E(不合格,需努力),需努力是需要重修的,是不能獲得學分的,一般有3%~5%是被評為E等級的,搞的課題不符合基本要求,需要重修,或者修訂、加工后才能夠獲得學分。給小組按百分制打分,成績公布時按照等級制,轉化成A、P、E三個等級。
(2)個人評價標準。組內個人評價有1.2(出彩的)、1.0、0.8(差的)三個系數(shù)。小組拿到A等,有可能里面的個人卻是P等;P等小組中好的學生也可以達到A等。
5 認真對待,求真務實,定有所成
研究性學習成功案例分享——《聶利12歲農(nóng)家女 兩千蜜蜂驗出驚人發(fā)現(xiàn)》。蜜蜂是靠什么發(fā)出嗡嗡聲?權威專家均認為是靠翅膀發(fā)聲。而一個12歲的監(jiān)利女生聶利用了2000只蜜蜂,耗時近兩年,得出結論——“蜜蜂有自己的發(fā)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003年8月,在甘肅蘭州舉辦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聶利同學的《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獲二等獎。盡管遭到湖北省科協(xié)青少部邀請的4位研究蜜蜂的權威專家的質疑,但是,以中科院昆蟲研究所鄧希賢院士為代表的評委會對聶利作出了三點評價。
(1)“不唯書、不唯上”的懷疑精神和逆向思維非常可貴;
(2)實驗過程和操作方法具有嚴謹?shù)目茖W性;
(3)整個實驗以科學思想為指導。大賽授予聶利優(yōu)秀項目“銀獎”,同時獲“高士其科技創(chuàng)新獎”。
參考文獻
[1] 靳玉樂,艾興.對研究性學習的再認識[J].課程·教材·教法,2003(23):33-34.
[2] 李亦菲,楊寶山.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四個誤區(qū)[J].中國教育學刊,2003(6):15-16.
[3] 李新花,梁伯連.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天津教育,2001(6):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