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帥
摘要: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價值觀既有積極性的一面,也有消極性的一面。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了解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一定積極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7-0110-01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思維基礎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選擇,即是人在認知某一事物、辨別是非對錯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判斷、價值取向、價值選擇。價值觀具有歷史性和選擇性、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以及主觀性,價值觀一旦形成便不會輕易發(fā)生變動。歷史性和選擇性是影響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因素,價值觀因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個人的價值觀受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雙重影響,對價值觀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一個人在社會之中所處的經濟地位以及這個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所謂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指的是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環(huán)境、場景下,其價值觀是相對穩(wěn)定和持久的,不會突然發(fā)生改變或是不會輕易發(fā)生改變。主觀性則指的是一個人根據內心標準來評判是非黑白。三種特性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價值觀的養(yǎng)成。當代大學生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群體,其價值觀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呈現出復雜多樣性。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因素
1.追求個人意識表達個性鮮明
當代大學生處在一個穩(wěn)定、和諧、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之中,可謂溫飽無憂,自在自得。古人有云:食飽衣暖之時,則生淫欲之心。此處“淫欲”乃邪惡之欲望,使得人沉迷頹靡。此處所涉及的“溫飽思淫欲”,指的是在溫飽無憂之際,追尋內在自我的欲望,“淫欲”不是邪欲,而是追求的權利。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溫飽思淫欲”的階段,并開始意識到自身意識的重要性,更關注于個人意識的表達和訴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人形象,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個性,并在努力完善自我。當代大學生追求自由和自我的表達,注重自身權利,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特點。不局限于他人設定的角色期待,不拘泥于社會傳統(tǒng)要求,勇于追求自身的意識表達,彰顯自身個性。
2.價值目標明確并且付諸行動
當代大學生作為“四有青年”的代表性群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多數大學生擁有明確的奮斗目標、高尚的道德品質、專業(yè)的文化知識、嚴于律己的精神。當代大學生的理想目標是相對比較明確,且具有為實現目標付諸行動的意識,理想結合實踐的戰(zhàn)術,是實現理想目標最根本也是最快速的方式。當代大學生所追求的理想目標,簡單來說,是其根據自身情況想要實現的愿望訴求,深入來說,也指的是大學生的價值目標,即通過結合自身實際,根據現有的條件和基礎,對某種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值得獲得性或者實用性的總體評價和總的看法。當代大學生在面對價值目標的確定時,結合現狀,從實際出發(fā),并在價值目標確定之后將其付諸行動,指導著自身實踐,既沒有草率定奪,也沒有紙上談兵之嫌。
3.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多層次
價值取向指的是某一主體在自身價值觀的基礎上,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立場、價值態(tài)度以及基本取向。大學是一個大環(huán)境,吸納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天南海北的學子因求學齊聚一堂,因地域、專業(yè)、班級、興趣或其他因素而組成一個個小群體,在這些群體當中,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其價值取向也會因人而異。或因地域差異,或因家鄉(xiāng)習俗,或因生活觀念,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多層次的現象。這種價值取向多元的現狀,在豐富大學生觀念的同時,也使得價值觀在碰撞中得以完善或是改變,這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存在著促進作用。例如,在面對同一問題時,持有不同價值取向的學生必定會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這對開闊學生視野和發(fā)散思想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1.注重物質享受忽略精神涵養(yǎng)
物質充盈,享樂至上是部分大學生所極力追求的生活。物質上的滿足是第一位,精神上的豐盈已經屈居后位。吃、喝、玩、樂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占據主要位置,學習似乎已經成了副業(yè)。炫耀名牌服飾裹身,高級數碼產品隨身攜帶,一股奢侈之風在校園蔓延。隨之而來的是攀比之風,“你有我有,你再有我更優(yōu)”,持續(xù)攀比持續(xù)惡性崇拜名牌衣服、手機等,將生活重心過于傾向于物質追求,忘記學習的重要性,忽略精神上的自我審視,最終導致陷入享樂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2.價值評判標準功利化、現實化
價值評判標準是個體根據自身的客觀需求、利益需求等其他需求,所形成的一種衡量尺度和標準??v觀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評判標準,大多過于功利化和現實化,放棄理想妥協現實,將能否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作為價值評判的唯一標準,不顧及社會價值,只單純考慮能否實現自身的利益和需求。這種嚴重的利己行為使得大學生們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放棄了自身的義務和責任,走向了社會道德的對立面。長此以往,這無疑會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扭曲和失衡。
參考文獻:
[1]韓震.必須區(qū)分核心價值觀與道德生活價值觀——如何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管見[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2(3).
[2]王保星.質量文化與學生參與:新世紀十年英國大學教育質量保障的新思維[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責任編輯:孫 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