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林
【摘要】目的 分析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從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重癥監(jiān)護室(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69例并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的效果。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搶救時間、平均住院天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SAS、SD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可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理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9..02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CU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u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ZHANG Lin-li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ng zhou city,henan province,
Henan Nanyang 474150,China)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較急、病情較重且病死率較高,ICU作為搶救治療危急重癥患者的主要場所,其護理的質(zhì)量高低,極易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加之,ICU內(nèi)醫(yī)療器械較多,容易增加患者的恐懼感,最終危及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質(zhì)量[1]。本文主要研究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并總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我院重癥監(jiān)護室(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69例,并根據(jù)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其中,行常規(guī)護理的34例為對照組,本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0例、14例,年齡在51~73歲之間,中位值(62±1.52)歲。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另35例為研究組,本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9例、16例,年齡在50~74歲之間,中位值(63±1.9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監(jiān)測、飲食指導、用藥護理等;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行為認知干預: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家屬講解疾病發(fā)病因素、ICU環(huán)境等,進而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對于仍存在恐懼、擔憂等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通過列舉成功的案例,以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
(2)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客觀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根據(jù)評估的結果實施護理,如對于有焦慮、害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詳細為患者介紹ICU環(huán)境,并反復向患者講解治療的前景和先進的手段;對于有絕望、自卑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積極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鼓勵患者將內(nèi)心的想法抒發(fā)出來,以重新樹立起治療的信心;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并通過心理按時、轉(zhuǎn)移注意力等科學的心理學手段緩解患者焦慮、恐懼心理,使其能夠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對于患者遇到的困難,護理人員應盡可能幫助患者解決,以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3)家庭支持:護理人員還應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預,告知患者家屬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對于疾病恢復的重要性。
1.3 效果評定
記錄兩組護理以后患者搶救的時間、平均住院天數(shù)等,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護理后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進行評定,評分越高,表示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越嚴重[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護理后各項指標對比
護理以后,研究組搶救時間(22.65±1.25)h、平均住院天數(shù)(7.46±1.25)天,對照組搶救時間(30.69±1.52)h、平均住院天數(shù)(13.26±1.54)天,研究組搶救時間、平均住院天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對比
護理以后,研究組SAS(43.62±2.51)分、SDS(40.19±2.78)分,對照組SAS(47.69±1.52)分、SDS(46.95±1.73)分,研究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常會受對疾病的認知不到位、ICU室內(nèi)醫(yī)療器械等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不良心理情緒,最終影響到治療的療效。心理護理干預是通過綜合分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而實施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措施,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不安和恐懼,進而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并使患者能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3]。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搶救時間、平均住院天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SAS、SD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陳美娜等[4]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進而促進患者康復,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 瑩,岳百慧,許夢怡.個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6,38(21):3346-3348.
[2] 劉艷萍.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41):197-201.
[3] 史艷敏.結構化護理團隊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7,10(4):131-132.
[4] 陳美娜.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7,19(1):75-77.
[5] 李慧琴.心理護理干預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2):219-220.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