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冬曉
【摘 要】什么是好電影?上品、能品、妙品皆可指好電影。首先,影片的主旨立意明確,能夠給觀眾留下思考,體現(xiàn)其價值性。其次,情節(jié)的設計,不論喜怒哀樂都能讓觀眾通過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場面,獲得心靈的感染,對人生與社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再次,創(chuàng)新是一部好電影的重要屬性,包含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和藝術上的突破。最后作為電影人必須具有的匠人精神,是一部電影成功的基礎或者是源泉。
【關鍵詞】好電影;主旨立意;情節(jié)設計;創(chuàng)新;匠人精神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89-03
一、影片的價值性
現(xiàn)代人正沉睡在先生所謂的鐵屋之中,“壞電影”猶如古裝武俠劇中壞人經(jīng)常用的迷香,從墻縫吹向鐵屋,使我們睡得更加昏沉?!昂秒娪啊豹q如尚存的清醒者,在鐵屋外大聲疾呼,試圖使更多人清醒過來。
(一)主旨的多重性
賈保平說“好電影一定要說點什么”。所要表達的內容首先是從劇本的本身來表現(xiàn)。藝術應該關心的是時間性的、肯定性的問題。它們在歷史上存在,在現(xiàn)在社會中也有,未來也會存在,是人類社會會一直存在的問題。米蘭·昆德拉說小說存在的理由就是寫小說所應該寫的,同樣電影所要表達就只是電影應該表達的內容。藝術之間在互相交融的同時應該做到獨立觀點。文學與藝術的區(qū)別也就該在表達藝術的不同中去體現(xiàn)。
“以意為主、意猶帥也”,這句話是指電影的創(chuàng)作者對社會事物的感性或者理性的認識?,F(xiàn)在電影提出的砍掉與主題一切不相關的,這個觀點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斷送了一部電影。那么主題從什么地方醞釀。從創(chuàng)作者深沉的思維活動和熾熱的心靈躍動的結合。一部好的電影的主題思想絕對不會是單一的。如電影《云水謠》是一部立意較深的影片,但是立意的主要負荷者是男主陳秋水。他是眾多人中的一位。面對自己的信念,他是執(zhí)著的;面對自己的愛人,他是執(zhí)著的;面對自己的追求,他是執(zhí)著的,這樣的執(zhí)著之間又有著相互之間的矛盾。所以在面對這樣一部電影,因為其歷史背景,和人物的抉擇以及命運之間的對立性,決定了一部好的電影的主旨絕對不是單一的。
(二)情感的豐富性-又不亂
中國文學史上的情感都以“剪不斷理還亂”而流傳,有《紅樓夢》《圍城》以及現(xiàn)在電影銀幕上的情感的糾紛。但是一部好的電影的情感應該是廣泛的,不單單指男女之情,也同時涵蓋了朋友情、同志情、親子情、手足情、民族情、國際情等?!扒橹缛艘采跤谒保囆g家自己先溺于水,然后找到岸邊,然后觀眾才能夠夠沉溺于情感之中。真情的表現(xiàn),是需要環(huán)境與情感的醞釀。所以一部好的電影從前期的劇本創(chuàng)作中對于情感的構思與策劃,到后來的演員的角色把握,以及導演對于細節(jié)的特寫,是一個直接的過程。電影《城南舊事》中宋媽,她對于所服務的家庭,特別是對于小孩,不只是主仆的關系,還是親如家人,是母性的深厚與細膩的親密感情,帶有農(nóng)村婦女淳樸厚道的特色。當她不得不離去時,她那背影在夕陽昏黃,落葉蕭蕭中漸漸逝去。
(三)溫暖與殘酷并存
現(xiàn)在國內的很多影片所提倡的是主題積極向上,反映社會的正能量。這樣的電影很難給人一種心靈上的觸動。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悲劇就是將好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所以一部好電影在表現(xiàn)主旨的方面,更多需要將生活的最真實的一面加以藝術的手法用直接的方式展現(xiàn)給觀眾看。如電影《永遠的莉莉婭》是一部少女電影,影片的一半彌漫著哀愁的情緒。故事發(fā)生在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羅斯小鎮(zhèn),此地到處都是廢墟,政府大樓破碎洞開,鮮艷的列寧畫像凝固在墻上。16歲的莉莉婭準備和母親移民到美國,卻被母親拋棄,母親從美國來信,放棄了對她的監(jiān)護權,姨媽將她轟出家門,霸占了她的公寓。變成孤兒的莉莉婭和一群不良少年廝混,因為沒錢吃飯,女友帶她去聲色場,不久又出賣了她。人們開始鄙視莉莉婭,男孩們更肆意侮辱她,她唯一的朋友,是個被父親轟出家門的13歲男孩。饑餓的莉莉婭只好再次去找姨媽,姨媽反而羞辱她,說你可以和你母親一樣,去賣身。無奈,16歲的莉莉婭開始皮肉生涯。第一次,她在街上嘔吐不止。不久后的一天夜里,男孩們闖入她的住所,輪奸了她。在舞廳里有過一面之緣的英俊男孩,開始追求莉莉婭,聲稱可以帶她出國,離開這個鬼地方,莉莉婭信以為真,卻被賣到瑞典。她離開后不久,小男孩自殺了。在瑞典,莉莉婭被迫為一些中年男人賣淫,毫無出路,只好在絕望中自殺。影片制造了一種非同尋常的絕望,不僅是一個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失去了庇護;不僅是陌生人冷漠,是所有人,親人、同伴、甚至你的愛人和你的未來都不給你一絲希望。這樣的一部電影能夠給人以更大的情感觸動,對于影片的主旨更多的思考。
二、影片的內容-故事性
好電影的基礎是好劇本,劇本的重要構成是一個好的故事。電影劇作,不論是原作的還是改編的,是影片創(chuàng)作的基礎。高品位的影片是建立在高格調的劇作的基礎上。一部好電影其故事包含了能把故事講清楚;在情節(jié)設置中詳略得當,分清主次;能夠尋找主要線索之外的故事;準確把握故事的推動因素。
(一)把故事講清楚
一般的電影觀眾,看電影的同時實際上看的是劇情,重點在于電影中的故事能否吸引觀眾的注意。如果觀眾看不懂故事或者故事的吸引力不夠,很容易在觀看一半之后就失去觀看的耐心。
能夠成為“經(jīng)典”的電影,能夠被觀眾所記住的便是“好電影”中的故事。原因很簡單,依據(jù)最小代價律。觀眾記住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遠比記住每一個鏡頭的表現(xiàn)更加直接,且在傳播過程中的口頭講述,故事也更加方便觀眾的講述。所以故事自然就被記住了。鏡頭或者場景等細節(jié),只有對觀眾有了很深的刺激時才會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實際的傳播過程中起著決定性或者引導性作用的是傳播的符號,而不是主旨或者意義。所以在電影中,為了減少觀眾對于故事的理解,故事的主線和影片的重點表達應當越清晰越好。如影片《建國大業(yè)》可說是大制作,宏大主題,明星很多、票房很高。在劇作方面,把新中國成立的如此復雜的歷史和那么多的故事壓縮糅合在一起,在觀眾的理解講述過程中沒有終點,盡管影響很大,但是從觀眾的接受層面卻不是很好。endprint
(二)情節(jié)詳略得當、分清主次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很多的故事,不可能按照每一天將其講述,更不可能原原本本地用鏡頭語言將其表達出來,所以就需要劇作者分清主次。
電影《海洋天堂》就是講述了一個父親和一個智障成年兒子的故事。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通過父親操勞、病痛與成年智障兒童的無憂無慮形成了對比。在影片中有一段是父親教兒子乘坐公交車。父親坐在椅子上不厭其煩地重復著公交車的報站,教兒子如何下車。當兒子連續(xù)幾次都準確應對之后,父親高興地對兒子說“大福真棒”,在父親燦爛的笑容背后讓人聯(lián)想到的是21歲的男子漢面對如此簡單的問題卻需要父親做那么多的壓力。這樣悲哀、憐憫、無奈的復雜情感就在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讓觀眾自己去思考。
“細節(jié)”是一部“好電影”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在很多時候觀眾感情的閘門就需要各種的細節(jié)去打開。同樣在電影《海洋天堂》如果不能依靠細節(jié)來打動觀眾,那么,這部電影只會給觀眾留下沉悶與壓抑的情感。但是有了細節(jié)的展現(xiàn),留給觀眾更多的是感動與思考。
(三)挖掘故事主線之外的故事
如果一個電影只是講述主角之間的故事就會顯得很單調,所以故事之外的輔料是必須的。電影《推手》中講述了朱老退休被接到了美國后,由于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爆發(fā)家庭矛盾。是兩代人之間的隔閡,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但是其中卻加入了與臺灣老太太陳太之間的故事。他們倆之間的感情很好,但是并不是故事的主線,而是在這樣的家庭矛盾中,電影節(jié)奏的一個調和劑。
老朱和陳太在美國老年學校相識,作為有著相同經(jīng)歷危機的同齡人之間有著很多的共同語言,兩人的關系也就更加親近。相反在得知雙方的兒女準備撮合兩人之際,卻毅然提出了反對,這是他們對于彼此的一種尊重,不想成為彼此家庭的解脫者。因此兩人也斷了聯(lián)系。在后來老朱離家出走之后,影片的結尾卻又安排了這兩位老人的相遇,夕陽西下兩位老人坐在一起。沒有任何交代的結尾。
《推手》主要講述的是兩代人之間的親情故事,但是陳太的出現(xiàn)更加豐富了影片的內容,使得影片有了超越友情卻又不是愛情的這種黃昏的曖昧情愫的出現(xiàn)。實際上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更加完整地刻畫某一個人物或者說明其中某一件事的時候,把需要刻畫的所有相關的人和事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四)善于尋找推動故事發(fā)展的內在因素
盡管絕大多數(shù)觀眾看電影都不會用嚴密的邏輯來推敲故事的合理性,電影中的故事也不必嚴格地遵循邏輯,但是,電影創(chuàng)作追求邏輯上的完美還是必要的,因為遵循邏輯不僅可以進一步滿足理性觀眾的需求,還可以使影片出現(xiàn)“點睛之筆”。
三、影片的特征—創(chuàng)新性
能夠被視為“好電影”的影片,無論從思想性、藝術性或后來理論界又追加的觀賞性的角度衡量,都是毋庸置疑的。新媒體改變了電影賴以生存的整體文化環(huán)境,帶來了電影語言的激進變遷,并滲透到電影從生產(chǎn)到傳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新媒體既帶來了電影生產(chǎn)主體的變遷,也造就了受眾地位的歷史性變化;既帶來了電影本體語言的激進變遷,也造成了電影形態(tài)的重構與觀影形態(tài)的巨大變化。應當看到,新媒體給電影的制作、傳播與消費的全鏈條帶來了極為深刻的變化,新媒體語境下的電影呈現(xiàn)出新的內容和美學形態(tài)。正如電影學者王志敏在《電影語言學》一書中指出:“數(shù)字化正在迅速改變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電影,并將電影帶入一個革命性的全新的時代。這場革命不僅完全可以與有聲電影、彩色電影的出現(xiàn)相媲美,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場革命將使電影真正走出它自己的在創(chuàng)造中使用的倉頡造字階段。即將開始一個電影的在使用中創(chuàng)造的嶄新的階段。我們必須說,這將是一個影響全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事件[3]。
其次,戲劇是中國電影發(fā)展的始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但都是表演藝術的完整再現(xiàn)。電影的表演藝術相比于戲劇的表演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一部好電影中演員的表演很多時候不只是情感的投入,還需要加上自己創(chuàng)新性的表演。
最后,影視制作的創(chuàng)新,這里包含了拍攝技巧的創(chuàng)新和影視后期制作方面的技術的創(chuàng)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是新媒體語境下電影發(fā)展必然趨勢。電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讓人享受的技術,重點在于其美學思想的把握。中國電影界美學運用較好的導演張藝謀,從《紅高粱》到《歸來》,每一個鏡頭的運用都有著他的思想深度。精確地控制每一個畫面所用的時間,給觀眾以一種視覺的滿足與美學的享受。日本電影《八條城》一個鏡頭就可以營造出恐怖、焦急的情緒,在影片中屋檐口的水往下流,這是一個簡單的細節(jié)描寫。一部好的電影里,會讓這雨滴下,一、二、三、四……在滴的這個時間和劇情聯(lián)系一起。假如這是一個恐怖片,隨著這個雨滴的速度,恐怖感也在一步步加強;如果是用作表現(xiàn)孤獨,通過這個雨一滴一滴滴下的過程,那么孤獨感覺會隨之一步一步加深。
在電影《西點揭密》中,當屋里的貓聽見有人敲門,就爬到了窗臺上,它的爪子一摁玻璃,窗子上全是血印,通過這個細節(jié)描寫,觀眾就可以知道這個屋里的那個人經(jīng)死了,血流滿地。一部好的電影,在電影的敘事中電影詞匯有著很大程度的推動作用。從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中120幀技術的使用又將電影的發(fā)展推向了一個新的發(fā)展空間。
四、導演的才能—匠人精神
什么是電影的工匠精神,共可以分為三點。第一,堅持、專注。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匠人”對自己做的事情,都有著高度的堅守。第二,謙恭、自省。這一點指的是“匠人”對自己做的事情并不吹噓,而要實事求是。第三,敬畏、入魂?!敖橙恕痹诠ぷ鲿r,將自己的“精神”和“意趣”注入作品之中。本人認為將工匠精神發(fā)揮到極致的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是在榻榻米的高度閱讀著生活的味道,使觀眾慢慢沉浸其中,透過電影中人物的簡單話語,慢慢體會出他們內心秘密,從而發(fā)出“人生就是這樣”的感嘆。在他的電影中人的情感就像是一圈圈細細的漣漪,慢慢地匯聚成一道道波浪,直至任何人再也不能忽視它的存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