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婧(民權縣人民醫(yī)院 手術室 河南 商丘 476800)
全程護理干預在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蘇婧
(民權縣人民醫(yī)院 手術室 河南 商丘 476800)
目的 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民權縣人民醫(yī)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患者98例,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接受全程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術前抑郁、焦慮占比,術中應激性以及術后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術前焦慮、抑郁患者占比低于對照組,術中應激性良好患者占比和術后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手術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術中應激性,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增強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全程護理;手術;心理;應激性;護理滿意度
手術是外科主要治療手段,同時手術對于患者來說也是一個強烈的應激源,接受手術治療患者,通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悲觀、抑郁等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有可能會影響患者術中應激性及手術順利進行和手術效果,完整、全面、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于手術患者來說更有意義[1]。研究表明,對手術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前焦慮、抑郁情緒,術中應激性及患者滿意度具有較大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對手術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手術患者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民權縣人民醫(yī)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患者98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40~76歲,平均年齡(61.64±7.43)歲。觀察組中男29例,女20例,患者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61.83±7.8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即術前準備、術中配合以及術后指導。
1.2.2 觀察組 接受全程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術前加強患者對健康知識的宣教及心理指導等,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基本過程以及手術治療的有關知識,使患者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手術。②術中護理。向患者交代手術方式、術中注意事項等,給予患者舒適、人性化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手術;告知患者可深呼吸,避免由于過度緊張影響手術治療的應激性,同時提高患者依從性;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時調(diào)整手術室溫度、濕度,患者裸露部位注意保暖。③術后護理。術后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切口愈合情況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正確處理;對患者進行術后飲食、運動等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注意事項;鼓勵患者積極康復,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對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統(tǒng)計患者護理滿意度。
1.3 評價指標 ①兩組患者術前焦慮、抑郁評分:根據(jù)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分[2],每項參照0~4分的5級評分法,其中嚴重焦慮為總分>29分,明顯焦慮為總分>21分且≤29分,焦慮為總分>14分且≤21分,可能焦慮為總分>7分且≤14分,無焦慮為總分≤6分;根據(jù)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分[3],每項參照0~4分的5級評分法,其中嚴重抑郁為總分>24分,輕度或中度抑郁為總分>17分且≤24分,無抑郁為總分≤17分。②兩組患者術中應激性和術后護理滿意度:術中應激性根據(jù)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配合程度對患者的應激性進行評價,分為應激性良好和應激性差;術后護理滿意度以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滿意為總分≥80分,不滿意為總分<80分。焦慮占比=(嚴重焦慮+明顯焦慮+焦慮)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抑郁占比=(嚴重抑郁+輕度或中度抑郁)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應激性良好占比=應激性良好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前焦慮和抑郁評分 觀察組術前焦慮、抑郁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情況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抑郁情況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 術中應激性和滿意度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應激性良好患者占81.63%(40/49),應激性差患者占18.37%(9/49);對照組應激性良好患者占38.78%(19/49),應激性差患者占61.22%(30/49);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1.84%(45/49),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59.18%(29/49)。觀察組術中應激性良好占比和術后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應激良好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cP<0.05。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和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醫(yī)療服務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已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全面、完整的護理措施具有更大的意義。研究發(fā)現(xiàn),對手術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圍手術期心理狀態(tài),且能夠提高患者術中應激性,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和患者術后恢復,近年來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多。
全程護理干預是一種新興的護理理念,是將過去以“治療”為中心,轉(zhuǎn)變?yōu)橐浴盎颊摺睘橹行模瑢κ中g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進行全面的、全員的、全層的護理服務[4-5]。傳統(tǒng)對于手術室患者的護理,從患者進入手術室時開始,到患者離開手術室時結束,護患之間缺乏相互了解的時間和機會,不僅可能增強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而且有可能影響患者術中應激性,進而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而全程護理干預不再局限于手術室護理,包括了術前護理、術中關懷以及術后指導等。在護理范圍上也不僅僅局限于護理操作,而是擴大到包括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康復指導、手術宣教等在內(nèi)的全面全層護理,不僅有利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而且還拉近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前焦慮、抑郁患者占比低于對照組,術中應激性良好患者占比和術后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與蔡建芬[6]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手術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術中應激性,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增強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陶方,張翼,曹艷紅.護理干預在高齡冠心病患者鼻胃鏡檢查中的作用[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15,29(2):126.
[2] 葉海波.卡維地洛與倍他樂克治療老年應激性高血壓的療效比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10):64-65.
[3] 李燕荷,張麗君.全程護理干預在小兒預防接種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5,7(1):34-36.
[4] 周淑梅.重癥顱腦外傷并發(fā)應激性潰瘍加強護理觀察的效果分析[J].求醫(yī)問藥,2012,10(6):129.
[5] 米君.手術室骨科患者不良情緒的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10):100-102.
[6] 蔡建芬.全程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性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6):129-131,134.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127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