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青
【摘要】 目的 觀察和評價對降低產后抑郁癥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226例門診進行孕產婦保健并分娩的孕婦,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13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產科護理, 觀察組除常規(guī)護理外, 在產前、產時、產后分別給予不同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護理干預措施, 產后35 d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觀察產后抑郁癥患者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后35 d出現(xiàn)抑郁癥狀患者3例, 抑郁發(fā)生率為2.65%, 對照組產后35 d出現(xiàn)抑郁癥狀患者16例, 抑郁發(fā)生率為14.16%, 觀察組抑郁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率, 取得良好臨床效果。
【關鍵詞】 護理干預;產后抑郁癥;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92
Study on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ontroll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ZHANG Guang-q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handong Zaozhuang Mining Group Tengnan Hospital, Zaozhuang 2776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226 outpatients with maternal health and childbirt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1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bstetric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t prenatal, intrapartum and postpartum respectively. In 35 d postpartum,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was us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atient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 cases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n 35 d postpartum, with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s 2.65%,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16 cases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n 35 d postpartum, with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s 14.16%.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shows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產后抑郁癥是指產后6周內出現(xiàn)情緒障礙, 而既往無精神病史。主要表現(xiàn)為無法克制的長期愛哭、孤僻、悲觀、沮喪、無助感、失眠、精神疲憊、注意力分散等抑郁癥狀, 重者甚至出現(xiàn)自殺或殘害嬰兒傾向, 可持續(xù)整個產褥期或更長時間, 嚴重影響了產婦的身心健康[1]。本文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科通過采取產前婦幼保健指導、產時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產后訪視等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 使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率明顯降低,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門診進行孕產婦保健并分娩的孕婦226例,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13例。觀察組順產68例、剖宮產29例、會陰側切16例;對照組順產69例、剖宮產26例、會陰側切18例。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產科護理, 觀察組除常規(guī)產科護理外, 分別在產前、產時及產后給予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如下。
1. 2. 1 產前護理干預 從孕婦在本院建立產檢病歷開始, 鼓勵孕婦每周到本科設立的孕婦學校學習圍生期保健等健康教育課程, 讓孕婦掌握分娩的相關知識以及懷孕期間正常的生理、心理變化, 掌握分娩過程中的放松技術, 以減輕緊張、恐懼的心理, 對于內向孤僻、多愁善感的孕婦或有分娩恐懼癥的孕婦, 尤其應加強心理安撫, 鼓勵孕婦加強自我調節(jié), 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使其正確認識分娩, 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2]。設立孕婦保健微信群, 讓就診孕婦全部加入, 開通專家解答熱線, 及時釋疑, 鼓勵群友間相互溝通交流, 取長補短, 增長分娩及育兒知識, 消除孕婦親屬尤其是長輩重男輕女的思想, 反復宣傳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 減輕孕婦的心理壓力。endprint
1. 2. 2 產時護理 產婦由于分娩的疲勞, 分娩過程子宮收縮痛、會陰傷口的疼痛、害怕剖宮產手術后切口痛、睡眠差、乳汁不足、照顧嬰兒無經驗、尿潴留、便秘等均可使產婦情緒低落, 產婦入院待產后, 應加強產時心理護理, 所以醫(yī)護人員要關心體貼孕婦, 詳細了解癥結所在, 誘導產婦疏泄情緒, 給予關心, 為產婦提供心理和生活護理, 進入產房后, 大多數(shù)孕婦恐懼感加重, 除擔心生產過程順利與否, 還擔心自身與嬰兒的健康安全等, 助產人員除使用無痛分娩技巧外, 應指導孕婦正確運用腹壓進行呼吸, 采取讓孕婦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如交流傾聽、撫摸、及時遞送溫水、毛巾等用物等, 同時推崇導樂式分娩, 讓家屬陪伴在旁給予精神鼓勵, 消除恐懼和焦慮癥狀。
1. 2. 3 產后護理 產婦因經歷陣痛和分娩, 體力和精力消耗巨大, 分娩后進入病房, 需創(chuàng)造安靜的環(huán)境保證休息, 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加強護理工作的效率, 治療、護理時間要相對集中, 減少不必要的打擾[3]。避免各種精神刺激。每日應給予產婦及家屬產后健康指導, 講解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方法及科學育兒知識[4], 囑丈夫和家人多關懷照料產婦, 樹立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思想, 決不能因生女孩而埋怨產婦, 細心照顧好產婦的日常起居;對出院產婦進行出院指導并發(fā)放宣傳冊, 告知產婦訪視的方式及時間, 產褥期產婦比較敏感, 依賴性強, 對出院產婦在出院后2~3 d進行電話隨訪, 對高危產婦上門訪視時, 除常規(guī)檢查產婦和嬰幼兒的一般情況外, 還應著重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 鼓勵產婦說出自己的困惑, 及時發(fā)現(xiàn)產后抑郁的先兆, 提供生理和情緒的支持, 使產婦處于良好的心身適應狀態(tài), 在身體恢復范圍內盡早外出散心, 及早融入社會。
1. 3 觀察指標 產后35 d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對產婦進行問卷調查, 為自答問卷量表, 每次由專人發(fā)放, 由患者填寫, 及時回收量表, 包括10項內容, 每項內容分級評分(0~3分), 總分30分, 相加≥13分者為有產后抑郁癥。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后35 d出現(xiàn)抑郁癥患者3例, 抑郁癥發(fā)生率為2.65%, 對照組產后35 d出現(xiàn)抑郁癥患者16例, 抑郁癥發(fā)生率為14.16%, 觀察組抑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35 d出現(xiàn)抑郁癥狀情況比較(n, %)
組別 例數(shù) 抑郁癥陽性例數(shù) 抑郁發(fā)生率
觀察組 113 3 2.65a
對照組 113 16 14.16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3 討論
產后抑郁癥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5]。有諸多原因能引起產后抑郁癥, 既有生理因素, 又有心理因素和其他社會因素等。孕產婦分娩前后性激素變化幅度很大, 由于分娩后性激素水平急速下降, 致體內兒茶酚胺分泌減少, 從而影響大腦神經中樞活動而誘發(fā)抑郁情緒;大多數(shù)產婦對分娩存在害怕、恐懼、緊張心理, 尤其害怕分娩時出現(xiàn)疼痛, 擔心能否順利分娩以及嬰兒的健康狀況, 害怕生下女孩不被家人接受等, 造成心理壓力, 導致情緒紊亂, 產生抑郁、焦慮情緒[6-8]。社會、家庭因素是產后抑郁癥的促發(fā)因素, 產婦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強, 容易引起情緒波動, 產婦非常需要丈夫和家人的關愛, 若產后家屬冷漠、家庭不和睦或家庭條件差、居住環(huán)境惡劣等都是導致產后發(fā)生抑郁癥的危險因素[9]。少部分產婦由于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 特別是生了女嬰后感到失望, 受到婆母和丈夫的歧視, 有些產婦分娩的嬰兒有生理缺陷或意外死亡, 心情沮喪, 覺得對不起家人, 有強烈自卑心理, 很容易發(fā)展成產后抑郁癥。產時產婦經過陣痛和分娩的影響, 精神狀態(tài)相比產前明顯不佳, 產后育兒知識缺乏, 主動性下降, 進一步促進內分泌功能狀態(tài)不穩(wěn)定而促發(fā)抑郁癥[10]。
本次研究表明, 采取產前婦幼保健指導、產時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產后訪視等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組產后35 d出現(xiàn)抑郁癥患者3例, 抑郁癥發(fā)生率為2.65%, 對照組產后35 d出現(xiàn)抑郁癥患者16例, 抑郁癥發(fā)生率為14.16%, 觀察組抑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通過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干預抑郁癥發(fā)生的機制, 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率明顯降低, 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士學, 宋景海, 郝曉莉, 等. 孕婦產后抑郁癥發(fā)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05, 12(5):1181-1182.
[2] 王曉蘭. 心理護理對產后憂郁癥的影響. 新醫(yī)學導刊, 2008(9):
8-9.
[3] 何國平, 喻堅. 實用護理學.上冊.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1685.
[4] 黃澤云. 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08, 14(18):89-90.
[5] 陳燕杰, 鐘友彬. 產后抑郁癥.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00, 16(1):
13-15.
[6] 何鋒云, 曾改鴻, 陳少英. 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0, 8(7):46.
[7] 崔艷青, 韓新宏. 護理干預對降低產后抑郁癥發(fā)生的效果評價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09, 2(14):71.
[8] 王靜霞. 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患者實施的效果評價.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 2010, 27(3):52-54.
[9] 周燕燕, 劉翠萍. 護理干預對降低產后抑郁發(fā)生率的效果觀察. 中外醫(yī)療, 2013, 32(18):16.
[10] 盧敏, 董莉, 姚龍燕. 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的效果研究.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1, 9(16):88-89.
[收稿日期:2017-0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