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益林
最近一段時間,聽了不少的作文課,在談到考場作文時,老師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談到了“開頭點題”的問題,有的老師甚至說:“同學們注意了,為了讓考場作文少丟一點分,請你們一定要記得開頭點題!”
那么,文章開頭一定要點題嗎?開頭點題,的確是考場作文應遵循的法則之一,但從歷年來的考場佳作來看,絕大多數(shù)文章并不是開頭就點題的,相反,恰恰是那些故意回避文題,甚至故意繞開文題,但又巧妙切題的開頭,往往可以得到高分,甚至還可以得到滿分。由此可見,開頭并不是一定要點題。
下面,筆者以南通市近兩年來的中考滿分作文為例,來探究“開頭是否一定要點題”這一問題,我們先來看以下幾篇滿分作文的開頭——
1.媽媽:“這么多花,你喜歡哪一朵?”
女兒:“花兒會疼嗎?”
——題記
(選自中考滿分文《同情》)
2.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滿衣。
——題記
(選自中考滿分文《分享,為成長添一抹亮色》)
3.夜,靜,無語。
(選自中考滿分文《興趣》)
4.初夏,微雨。
(選自中考滿分文《分享,為成長添一抹亮色》)
5.我惱怒地合上琴蓋。屋外雨霏霏,我踩著一雙布鞋,出門。
(選自中考滿分文《一次相逢一份暖》)
6.天邊,夕霞綺麗,陽光殘余的熱充斥著淺淺金黃,灑遍初冬的天。
(選自中考滿分文《一次相逢一份暖》)
7.我?guī)缀跏翘优苤汲鍪铮艁y中擇了綠意盎然的石階,踏上半滿的小舟,心有余悸。
(選自中考滿分作文《一次相逢一份暖》)
以上這些文段或題記,都是滿分作文的開頭。這樣的作文開頭,點題了嗎?沒有!離題了嗎?讀完全文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沒有!毋庸置疑,對于這樣的開頭,幾乎所有的閱卷老師都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甚至是贊不絕口。如果閱卷老師看到這些構思巧妙的開頭,那他一定會想:能夠?qū)懗鲞@樣的開頭,后文也一定不會差到哪兒去。
這樣的開頭方式為何能夠獲得閱卷老師的高度認可?它究竟好在哪里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
一、巧妙的結構——題記形式的合理使用
我們先來看示例1,這一開頭是以題記的結構形式呈現(xiàn)的。文章以“同情”為題,那么開頭是不是應該圍繞“同情”來寫的呢?我們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來分析,文章寫了一段母女的對話,母親看到花園里有那么多好看的花,所以想摘一朵花送給愛花的女兒,但是女兒的回答,看似答非所問,實則暗含了“同情”這一主旨??梢哉f,這簡短的母女對話,沒有一個字跟題目有關,卻又較好地反映了女兒對花兒的同情,盡管這種同情是樸素的,但是確實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主旨。
所以,在寫作考場作文時,我們可以巧妙地設置題記,這樣既引領了全文,又能暗切文章主旨,從而激發(fā)閱卷老師的閱讀興趣。
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一個考生在寫作以“選擇”為話題的文章時,巧妙地運用了這樣一個題記: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題記
(選自中考模擬考試滿分作文《選擇》)
這一題記,本是現(xiàn)代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里的句子,她借此表達出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濃郁思念之情。然而,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選擇”,題記的內(nèi)容與“選擇”看似沒有什么聯(lián)系,這么寫是不是離題了呢?
其實不然,考生寫的是考試前填報志愿的經(jīng)歷,當時,他正為第一志愿是填報市重點高中還是填報國際學校而糾結。就是這樣的問題,讓一個“學霸”級別的考生舉棋不定,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考生最后還是決定要報考市重點高中……
看了文章簡介,你還會覺得題記與文題沒有關系嗎?就是這樣的題記,讓閱卷老師在未閱讀正文之前就感受到了考生情感的張力。再加上正文不僅立意深刻,而且頗有文采,讓閱卷老師感受到了考生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如此,文章自然就能獲得滿分。
二、多變的句式——駢散句子的靈活運用
無論是平時的作文,還是考場作文,有的同學常常喜歡在文章的開頭使用很長的陳述句,這樣的開頭會使文章的語言顯得單調(diào)、呆板、沉悶。你說,這樣的開頭形式能夠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嗎?
針對這一情況,示例3、示例4、示例5的開頭方式會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我們不妨在文章的開頭使用短句,這樣就能使文章開頭的句式靈動起來,語言也會變得生動、流暢,從而達到了單刀直入的效果。
所謂短句,就是能表達完整意思的簡短句子,其結構簡單、詞語較少。短句有時就只有一兩個字或是一兩個短語,其往往有表意靈活、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等特點。采用短句,能給人以簡潔的美感,讓閱卷老師閱讀起來也不吃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國元代的喬夢符把好的文章開頭比作“鳳頭”,形象地說明了文章開頭的兩個要點,那就是短小、精美。之所以要“短小”,就是便于切入中心,體現(xiàn)主旨;之所以要“精美”,就是能夠吸引讀者。
我們一起來看示例5,開頭使用了短句,甚為巧妙的是,結尾也使用了短句:“輕合琴蓋。雨初停。擷一抹殷紅,甜笑?!边@樣前后照應,不僅文脈清晰、結構緊湊,而且還增強了語言的美感。
你看,這樣的短句不僅簡潔、明快,富有音樂美,而且還巧妙地將“相逢”與“暖”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你說這樣的開頭點題了嗎?
然而恰恰就是這樣看上去與文題沒有關系的短句,成了閱卷老師眼里的亮點,因為每一個閱卷老師看到這樣的開頭,都會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考生這樣寫的用意何在?一旦閱卷老師有了這樣的思考,那么該文距離高分就不遠了。
當然,除了短句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整句。比如2016年鹽城市中考滿分作文“我的一次語文實踐活動”,開頭是這樣寫的:
(我)在這國粹的波濤中尋覓著歷史的烙印:是盧俊義法場上對“義”的聲聲斷喝,是譚嗣同面對屠刀巍然不懼的句句嚴詞,還是楊漣在牢獄中泣血寫下的“大笑還大笑……何有于我哉”?
這一開頭提及“語文實踐活動”了嗎?沒有!是在寫“語文實踐活動”嗎?肯定是!
就是因為這樣的整句,一唱三嘆,反復回環(huán),一步緊跟一步,不僅音韻和諧,節(jié)奏協(xié)調(diào),氣勢貫通,而且將語義推向深處,將情感推向高處。你說,這樣的開頭形式,能不為作文增色、加分嗎?
三、描寫的手法——繞開文題的鋪墊渲染
我們來看示例6,這一開頭運用了景物描寫的方法,考生著力描寫了初冬天氣的微寒,那么考生為什么要描寫初冬的景物呢?很顯然,考生是有意而為之,因為只要加以思考,我們就會知道,考生是想通過景物描寫渲染氣氛、襯托人物心情,為下文的內(nèi)容作鋪墊。
所以示例6開頭的景物描寫,不僅起到了渲染氣氛、襯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為下文寫陽光下的“相逢”,以及“相逢”后的“暖”作鋪墊。你說,這樣的開頭,是不是比直接點題的開頭更有韻味?
有一篇關于“《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的文章,開頭有這么一段話:“拋開這些吸引人的因素不談,我看到的所有的優(yōu)秀導語中,許多都含有一個共同特質(zhì)——神秘。第一段首先拋給讀者一個懸而未解的問題,迫使讀者到后面的段落中去尋找答案?!?/p>
文章開頭使用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能夠給讀者留下神秘的感覺。而產(chǎn)生這種神秘的感覺之后,讀者往往又會產(chǎn)生“這段文字在文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我倒要往下看個究竟……”的閱讀欲望,一旦讀者有了這種急于往下看的欲望,就不愁文章得不到高分了。
我們再來看示例7,考生在文章的開頭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手法,閱卷老師不禁會想:這位考生如此開頭,有什么用意?
我們不妨再來分析一下,這個開頭中有兩個重要的詞語,一個是“逃跑”,一個是“心有余悸”,為什么會“逃跑”呢?很顯然,這個地方不適合考生,所以他要“逃跑”,這就有了“相逢”,可見考生構思巧妙。那么,又為什么會“心有余悸”呢?很顯然,文中的場景,讓考生感到恐懼,因而“心生余悸”,這又為下文寫“暖”作了鋪墊。
這樣的開頭,雖然沒有直接點題,但是留下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懸念,讓讀者不禁要跟著文章一同去尋找溫暖。
當然,文章開頭的方式很多,巧設懸念只是其中的一種,至于這一種方法是否適用,那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既然這種開頭的方式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尤其是能夠引起閱卷老師的關注,那么我們不妨在習作中多加練習。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同學們要大膽地去嘗試。一旦訓練多了,在考試中也就能自然而然地使用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