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 要】初中音樂課程的開設既是響應國家音體美建設的號召,也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并且作為藝術學科的音樂在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緩解壓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中將從三個方面詳細闡述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音樂 課堂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17
音樂作為藝術學科的一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陶冶情操并幫組學生緩解學習壓力。音樂這門課程長期以來存在于我國義務教育的各個階段中,但從教學調(diào)查來看,也僅僅是存在而已,在以往的應試教育體制中很少有機會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應試教育分數(shù)導向的教育價值觀使得不在考試科目之列的音體美等科目集體受到忽視,不僅課堂教學效果要求不嚴格,部分學校就連基本的教學時間都不能夠保證。尤其是初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科目多,每天既有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于是音體美等藝術類學科往往會成為其他考試科目補課的犧牲品。長此以往,也給教師甚至學生心目中留下了音樂課程不重要的印象,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而新時期,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開展,國家提倡學校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并且在教育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而不是單純的以分數(shù)論成敗。這不僅改變了以往考試性科目的教學目標,還重新給予了音樂等藝術學科換發(fā)活力的機會。所以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及時適應新型教育教學理念的要求,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做好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并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音樂對于學生各種教育作用。
一、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
藝術對于人來說最基礎也是最為直觀的作用就是給人以精神上美的感受。例如美術是通過視覺為媒介讓人看到美,而音樂則是依靠人的聽覺通過聲音給人傳遞美。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全方位成長的過程中,因此通過美術教學可以極大的給予學生美的感受,從而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首先,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傳遞美的形式就是聽音樂,所以對于音樂課堂教學來說如何選擇音樂也充分考驗著一個教師的教學功力。雖然對于教學來說,課程通常會有課本和教學大綱兩方面的指導,但俗話說:書本上死的,人是活的。并且音樂本身是一門非考試性科目,課堂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并不會對學生未來的升學有何影響,所以課堂教學的選擇自由行較高。所以在我看來,日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必一步步按照課程要求來照本宣科,而是在了解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增加一部分自由選擇的音樂,當然這一部分音樂必須是符合教學大綱的所提倡的價值導向,具有健康向上的意義。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滿足學生審美情趣培養(yǎng)的要求。
其次,既然音樂教學最直觀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那么光是讓學生聽音樂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了解音樂。在我看來聽音樂和閱讀有著相似之處,都是精神上的豐富和陶冶過程,而不同的音樂形式例如戲曲、音樂劇、流行等因為其時代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是作曲者、作詞者人生經(jīng)歷的不同,會導致其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核也會有所差異,進而呈現(xiàn)不同的審美傾向和情感表達。并且不同的學生因為思維導向和情感敏感度的不同,對于同一首樂曲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而單純的聽因為只賦予了學生一種情感體悟渠道,所以往往會讓學生對于歌曲理解陷入單一化。因此,我認為音樂課堂教學就是要打開音樂美的多層感受渠道,不僅要讓學生聽音樂更要讓學生了解音樂。如每首歌的寫作背景、來源、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等,這些都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每首歌曲精神內(nèi)涵良好助力。
二、緩解學習壓力,放松身心
其實在我看來,初中階段設立音體美等非考試性科目除了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審美的發(fā)展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幫助學生環(huán)節(jié)學習壓力。畢竟初中階段學生新增添的科目眾多,這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未來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壓力更為直線上升,所以音樂等藝術性學科也可以算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緩沖帶,避免學生日復一日的精神高度緊張,而造成學習上的疲勞駕駛,影響日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那么如何利用音樂這門學科來給學生減壓呢?
首先,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既定的范圍內(nèi)給予學生充分選擇的權利,畢竟對于日??荚嚳颇康膶W習來說學生在選擇方面是絕對被動的,沒有想學不想學之分,只有學好這一項選擇。而音樂課上,尤其是在學習唱歌這方面對于學生的限制非常少,所以學生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歌讓教師來教。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將課堂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既定的歌曲教學,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授一些帶有積極向上意義的歌曲,從而保證學生音樂審美上的健康向上;而另一種則是完全尊重學生的選擇,不論是流行、戲曲只要不違背最基本的價值觀,都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實施。而這種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能夠明顯的看出非常受學生的喜歡,后期是有一種給予了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因為選的都是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就相對較高,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升。
其次,另一個幫助學生緩解壓力的方式就是帶領學生聽歌。聽歌字面意義上看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中,但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其中所涉及的因素并不是我們生活中單純的聽歌所能相比的,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起碼做好兩種層次的工作。一方面,在選歌方面,教師要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尤其是在對外開放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文化軟實力的入侵渠道就是電影、音樂、動漫等形式為主,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更有低俗的、腐朽的,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壓力的環(huán)節(jié),反而容易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思想的叛逆和性格乖張。另一方面,則是在于聽歌形式上,在我看來聽并不僅僅是通過耳朵,而是要做到直達心靈,所以我會在課堂教學過程帶領學生通過聽歌進行冥想,尤其是選擇一些空靈、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聽歌過程中進入到精神放空狀態(tài),從而達到思維放松和休息的目的。
當然,除了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和緩解學習壓力之外,音樂這么課程的價值遠不止于此,例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甚至通過音樂了解歷史文化等等。在此我也就不一一贅述了??傊?,希望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能夠在新環(huán)境、新理念的指導下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