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雨??
關鍵詞:客家祖訓;文獻建設;閱讀推廣
摘要:文章介紹了客家祖訓的含義、價值和功能,以及客家祖訓文獻資料的建設情況,并論述了客家地區(qū)高校開展客家祖訓閱讀推廣的經驗,以期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并達到閱讀推廣的目的。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8-0105-02
1 客家祖訓的含義、價值和功能
1.1 客家祖訓的含義
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族的一大支系。中原漢人因戰(zhàn)亂遷徙南方,唐宋時期在閩贛邊地孕育了客家民系??图易嬗栍址Q客家家訓、客家族訓,還包括家誡、庭誥、家誡、家規(guī)、家法等,總共分為“訓”和“規(guī)”兩大方面,“訓”是教諭,“規(guī)”是族法、家法,因此客家祖訓是教化和懲戒的結合。
1.2 客家祖訓的價值和功能
客家祖訓的價值和功能是多方面的。就家庭、宗族而言,客家祖訓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規(guī)范人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图易嬗栍说膬热莘浅XS富,如:要求子弟按照圣賢古訓“吾日三省吾身”,做到“寬厚謙恭,謹言慎行,行為謙恭,寬厚待人”;勸勉子弟刻苦讀書,“唔怕一時窮,就怕唔讀書”;要求子弟勤勞節(jié)儉,“勤以開源,雖貧亦可致富;儉以節(jié)流,既富何至頓貧”。
客家祖訓還特別重視“孝悌”和崇宗敬祖。如:“人生百行孝為先,父母劬勞報昊天”“父母不可不贍,子女不可不孝”“孝父母,事親當孝”等。客家祖訓從孝悌教育開始,要求進一步搞好鄉(xiāng)鄰關系,再進一步做到愛鄉(xiāng)愛國、家國一體。如福建省明溪縣被譽為“閩學文化村”的紫云村就有這樣的客家祖訓:“先孝悌,以正人倫;隆師友,以啟后賢;習正業(yè),以端品行;尚勤儉,以成家計?!本涂图颐裣刀?,客家祖訓又具有推進客家認同的功能,通過修譜和傳承古訓,可以達到血緣認同和文化認同。
從文獻學角度來看,客家祖訓是百科全書,有客家的發(fā)展歷史,有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記載,有各種文體樣式,有農、工、商、藝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從客家祖訓的文本中還可以看到過去的印刷技術和版本變化等。因此,圖書館進行客家祖訓文獻資料建設和閱讀推廣很有意義。
2 客家祖訓的文獻資料建設
2.1 客家祖訓的形式與現狀
客家祖訓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文字式祖訓,它是客家祖訓的文獻資料建設重點。文字式祖訓在文體上有散文、詩歌、故事、民諺、格言等多種形式。客家祖訓的另一存在形式是口諭式祖訓,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子弟的教育、贊揚或者批評,也包括家族之內的學術或問題探討,以及有意義的臨終遺言、遺囑等,這些祖訓多被記載在族譜中。此外,客家祖訓還有實物式祖訓,如:客家為取得科舉功名的子弟樹立的石旗桿,客家祠堂、民宅的牌匾和楹聯,客家名人的碑記等。
客家祖訓的存在現狀有以下特點:①形式多樣。②極為分散。③歷史悠久,自然和人為造成的損害十分嚴重。④同質化現象比較普遍。⑤一些歷史事實真?zhèn)文妗6@些都是客家祖訓文獻資料建設的難點。
2.2 分層級進行客家祖訓文獻資料建設
基于客家祖訓的存在現狀,其文獻資料建設在初級階段可以分層級建設。
第一個層級是各宗族和家庭,這是客家祖訓最主要的收藏地,是客家祖訓的源頭所在。第一層級建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①應指導各宗族規(guī)范修譜,具體可以參詳明代的族譜體例?!懊鞔易V目錄有新舊譜序、凡例、姓源、世系、墓圖、誥敕、傳記、詩文、像贊、家訓、領譜字號等內容,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家譜目錄,基本上也是類似內容,只是次序、名稱略有變化……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家譜,在內容體例上,只是明代的延續(xù),并無多大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雹谠谝?guī)范編纂族譜的同時,祖訓部分的內容要有根有據,與族譜的其他內容相吻合,而不是憑空撰寫或者借用他人的祖訓。
第二個層級是村級,即針對較大的客家姓氏,鼓勵其編纂通譜、統(tǒng)譜。通譜是明代中葉以后,隨著社會長期穩(wěn)定繁榮和家族人口迅速繁衍而流行起來的規(guī)模宏大的族譜。如:寧化縣安樂鄉(xiāng)安樂村廖仕耀所主編的《寧化客家廖氏源》就是跨越廖氏各宗的通譜。統(tǒng)譜是指“一種稱為聯宗的家譜,即含有兩個以上姓氏的聯宗編修家譜”。在這樣的通譜和統(tǒng)譜中,客家祖訓的歸集將會更加集中。
第三個層級是縣級的客家社團,包括各客家研究會、姓氏研究會等。縣級客家社團要加強對村級客家族譜和祖訓編纂工作的指導,對本縣客家祖訓進行全面的整理和二次文獻編纂,按照一定的分類,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雷同而選典型,通過編印內部資料和編著書籍等形式,形成可以列入圖書資料系列的文獻資料。同時,針對實物類的祖訓,可以拍攝為照片,并加以文字說明。第三個層級還包括由圖書館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客家民間文獻資料建設。這個工作主要由客家地區(qū)的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完成。如:高校圖書館需要在上述前兩個層級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文獻資料部,其中包括地方民間文獻—客家民間文獻—客家祖訓。
2.3 科學而規(guī)范地進行客家祖訓文獻資料建設
進行客家祖訓文獻資料建設的難點是分類、編目、著錄等問題。對于客家祖訓這樣一種處于較低層級的民間文獻,圖書館首先需要對它的上級文獻客家民間文獻—民間文獻—地方文獻進行科學的分類、編目、著錄,才能形成規(guī)范的序列。如:高校圖書館的客家祖訓文獻資料建設應與其地方文獻建設、民間文獻建設相統(tǒng)一,此外,高校圖書館還要進行客家民間文獻的數字化建設,并與客家地區(qū)其他高校圖書館、客家地區(qū)各縣市級公共圖書館建立合作共享機制??傊谫Y料采集、數字化制作、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客家地區(qū)應建立相應的機制,發(fā)揮信息共建共享作用。
3 客家地區(qū)高校的客家祖訓閱讀推廣
3.1 客家祖訓閱讀推廣的意義
當前,僅閩粵贛三省客家地區(qū)的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就已達30多所,在校大學生不少于30萬人,且每年都有數萬新生和畢業(yè)生,因此針對這樣一個數量龐大的青年群體進行客家祖訓閱讀推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endprint
客家祖訓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忠、孝、節(jié)、義”和“仁、信、禮、智”。在高校進行優(yōu)秀客家祖訓閱讀推廣,與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并不矛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雖然屬于我國當代社會意識形態(tài),但它是在吸收了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的基礎上形成的。當然,高校的客家祖訓閱讀推廣不是全盤接受所有的客家祖訓,而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其中的優(yōu)秀思想。為此,客家地區(qū)高校要對客家祖訓進行適合高校教育的文獻加工,組織專業(yè)教師和研究者編寫講義、教材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材料,并進行閱讀推廣。
3.2 進行多種形式的客家祖訓閱讀推廣
3.2.1 結合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進行客家祖訓閱讀推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在各學科專業(y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高校可以將客家祖訓閱讀推廣滲透其中。如: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點,其中特別重視個人品德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在客家祖訓中,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也始終被擺在第一位,客家祖訓要求做人忠厚善良、謙和忍讓,做事誠信重義。此外,客家祖訓還涉及職業(yè)道德,客家地區(qū)高校也可以將其納入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如:客家祖訓中的“服務有笑容,辦事唔拖拉”“稱頭要稱足,買賣要公平”等??图易嬗柌皇强辗旱牡赖抡f教,它勉勵勤奮勞動,鼓勵刻苦讀書??图易嬗柕淖罡呔辰缡菢淞⒄_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愛國愛鄉(xiāng)。總之,客家祖訓的內涵十分豐富,可以滲透到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3.2.2 通過藝術形式進行客家祖訓閱讀推廣。贛南師范大學音樂系開設了客家山歌課程,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民間音樂文化特別是客家山歌的學習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客家山歌中也蘊含了客家祖訓的內容和思想,是一種新形式的閱讀推廣。
3.3 客家祖訓閱讀推廣要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客家祖訓閱讀推廣既包括直接傳播客家祖訓中的思想道德內容,又包括對客家民系形成與發(fā)展的奮斗歷史的了解、接受過程。而這都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全面認識客家文化,如:客家物質文化中的客家土樓、服飾、飲食等,客家行為文化中的客家民俗等,客家制度文化中的宗法制社會組織和社會制度、祠堂文化等,客家精神文化中的客家歷史文化名人事跡等。
客家祖訓的閱讀推廣實踐活動有多種形式:①通過社會調查活動廣泛了解客家文化及客家祖訓的形成,大量收集客家祖訓,從而培養(yǎng)文獻收集能力,實現閱讀推廣。②進行客家民俗、藝術的專題體驗活動,深入客家民間采風,直接接觸客家藝術,考察客家土樓等建筑形式,從中了解客家聚族而居的生活以及客家祖訓所發(fā)揮的功能。③開展相關的學術研討實踐活動。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2016年舉辦的第三屆“石壁客家論壇”以客家祖訓研究為主旨,閩粵贛三省的客家地區(qū)高校的不少碩士研究生都參加了會議,深入了解了客家民系的歷史、客家歷史文化名人的成長史、客家祖訓所起的作用等。④鼓勵學生主辦講座、學術沙龍,探討客家文化及其祖訓的科學性,對其中的精華進行研討和學習,對所含的封建糟粕進行摒除。
總之,客家地區(qū)高校要想開展客家祖訓閱讀推廣,就不能讓閱讀推廣成為枯燥的閱讀和說教,而是要結合大學生的特點,生動活潑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最重要的是,客家地區(qū)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提高道德修養(yǎng),吸取客家祖訓的精華,做一個具有高尚道德品質,愛國、愛鄉(xiāng)、愛家,對社會有用的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
[2]管思燕,邱遠,姚志強.客家古邑家訓文化對“四德”建設的啟示[J].文化學刊,2015(5):16-17.
[3]劉欣.宋代家訓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0.
[4]汪毅夫:閩南民間文獻考釋舉隅[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104.
[5]王鶴鳴.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一)[J].尋根,2009(1):56.
[6]王小鋒.淺談客家山歌高校課程化教學模式[J].黃河之聲,2013(10):48.
(編校:周雪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