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強
【摘要】本文從常規(guī)打撈工藝方法入手,探討新的打撈工藝技術,旨在研究繩類落物打撈較為合理的工藝技術、科學方法和技巧,為以后同類作業(yè)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繩類落物;打撈;工藝;探討
隨著油田開發(fā)難度不斷加大,井況愈來愈復雜,如井筒結(jié)垢、套管腐蝕穿孔、井下落物等給井下作業(yè)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因此在打撈中不易撈獲,看似簡單,實際打撈還有相當?shù)碾y度,還有一定的技巧。本文就繩類落物打撈工藝技術進行探討、研究。
一、落物的種類
油田常見的繩類落物有鋼絲繩、電纜、錄井鋼絲等細長而體軟的落物。
二、繩類落物打撈工藝技術
(一)油管內(nèi)打撈抽汲鋼絲繩
抽汲鋼絲繩落入油管內(nèi)打撈的方法比較簡單,就是起油管,當發(fā)現(xiàn)鋼絲繩斷頭后先將鋼絲繩卡緊卡穩(wěn)結(jié)好上提扣子活動上提解卡。如解除則先起出抽汲鋼絲繩及抽子并記錄遇卡位置,分析遇卡原因。如果活動上提不能解卡時,可采用起出一根油管,抽出一段抽汲鋼絲繩,在抽出抽汲鋼絲繩前必須將鋼絲繩卡牢在一個牢固的地方,以防抽汲鋼絲繩下滑,打傷操作人員。
(二)套管內(nèi)打撈抽汲鋼絲繩
抽汲鋼絲繩落入油井套管內(nèi)打撈是一項很關鍵的工藝。主管部門、操作人員必須慎重對待且不可盲目操作,以免使打撈工作復雜化,在套管內(nèi)打撈抽汲鋼絲繩的具體方法如下。
從地面判斷鋼絲繩落井位置。用起出的油管長度計算鋼絲繩在井內(nèi)油管上部的深度,然后選擇打撈工具,一般打撈鉆具有:
1.單壁外鉤打撈。其管柱組合由下至上,單壁外鉤、調(diào)整短節(jié)、半球型擋板、管柱、油補距。
操作方法:將鉆具下至魚頂以上時,邊下邊旋轉(zhuǎn),當拉力表顯示鉆具懸重下降時,繼續(xù)加力旋轉(zhuǎn),然后上提觀察懸重,判斷打撈效果。
如果井內(nèi)繩類落物已經(jīng)成了團,一般外鉤插不進去時,可用活動外鉤,因為這種外鉤遇阻時,活動鉤子縮入鉤身,這樣鉤身就易于插入繩類落物團。當上提管柱時,活動鉤子靠彈簧彈力和它背后的牙齒突出來掛住繩類落物。
2.雙壁內(nèi)鉤打撈。其管柱組合由下至上雙壁內(nèi)鉤調(diào)整短節(jié)半球型擋板。
操作方法:將鉆具下至魚頂以上時慢慢下放。當從拉力表觀察出懸重下降時采用上提下放、旋轉(zhuǎn)和轉(zhuǎn)換方向的方法進行打撈。在套管內(nèi)打撈抽汲繩的時候應注意井口
(三)打撈鋼絲
在油管內(nèi)打撈鋼絲有兩種方法。一是在特制的油管內(nèi)打撈鋼絲內(nèi)鉤,此方法比較簡單。二是起油管打撈。就是拆去井口上起油管,如遇鋼絲后,將鋼絲用專用工具卡牢上提。上提時因為設備馬力較大,不易掌握,要由專人指揮慢慢解卡,在剪斷鋼絲時應防止鋼絲彈起將眼部打傷。目前套管內(nèi)打撈鋼絲的方法有:
1.下雙肩內(nèi)鉤,并在與油管連接處安裝半球型(直徑小于套管)壓蓋接頭進行打撈,當?shù)孛胬Ρ憩F(xiàn)懸重稍有下降現(xiàn)象時,在井口旋轉(zhuǎn)管柱,并上下活動(上下活動范圍應控制),若有懸重上升的現(xiàn)象應上起油管檢查打撈效果。
2.下單壁外鉤時在其上部處連接一個半球型擋板(防止鋼絲越過接箍卷成團網(wǎng)狀)進行打撈。其具體方法是將打撈工具下至魚頂上部 處時應邊轉(zhuǎn)邊下放,直至懸重拉力表有顯示時上提油管檢查打撈效果。
當試測井鋼絲落入井內(nèi),無論是油管、套管切忌馬虎大意,要蓋好井口,現(xiàn)場施工人員要以書面形式通知修井管理部門盡快組織打撈,禁止盲目操作,以免給井下打撈造成困難。
針對以上情況,可以選擇四個板中長短不同或相同的打撈工具,也可以把中間的外矛去掉,以免打彎時阻礙。打撈工具仍撈不出時,說明鋼絲成團了,為何成團?一般是打撈時,打撈工具不恰當,加重桿過重,砸成團的。鉤少了而撈不住的情況很少。打撈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下過了鋼絲頭的深度。下過深度后,如果從鋼絲中間抓,起的速度又較快,加上鋼絲個別地方有點小彎,那么也可能抓住。抓住后,只好硬起,起至油管接箍環(huán)形空間而頂住,再從被抓位置打彎,由彎成團。當鋼絲短時,能拔出來;鋼絲長時,彎越擠越多,越拉越緊,最后卡死在油管里。如果打撈工具下過鋼絲頭深度后,從鋼絲底部抓,則更危險。
(四)打撈測試電纜
1.起管柱同步打撈電纜。就是當電纜頭還留在井口時,起油管時使用小型絞車或者作業(yè)機的錨頭將電纜與油管上提速度盡量同步上提。此時要卡好、卡牢電纜,掌握拉力,不能將電纜拉斷,或者滑入井內(nèi)。
2.套管內(nèi)打撈電纜。就是當電纜斷在井內(nèi)油套管環(huán)型空間的較深位置時,先提出井內(nèi)油管,下打撈電纜管柱,其管柱組合由下至上:內(nèi)鉤、半球型擋板、短節(jié)、打撈管柱;外鉤、半球型擋板、短節(jié)、打撈管柱。其具體操作方法是當打撈管柱下至魚頂以上時,要正轉(zhuǎn)下放(用反扣鉆桿時要反轉(zhuǎn)),轉(zhuǎn)數(shù)圈(有回彈力)后上提,下放至原來位置,繼續(xù)旋轉(zhuǎn)如和前次情形變化不大而且拉力表顯示懸重上升時可判斷電纜已撈上,應上提鉆具檢查打撈效果。
(五)打撈電纜時切忌的幾個問題
1.發(fā)生電纜落井后應立即封閉井口,防止小件落物掉入井內(nèi)造成問題的復雜化。
2.打撈電纜前應向操作人員傳達施工設計和操作規(guī)程。
3.必須校對拉力表,以保持其靈敏好用。
4.控制下鉆速度,嚴格禁止猛放、猛提的違章操作。
5.根據(jù)電纜長度、體積、計算出落井深度,減少打撈電纜中的失誤。
制作內(nèi)外鉤時的注意事項。
1.齒短,齒短容易進;2.勾強,勾要有足夠的強度;3.勾尖,勾尖容易刺入電纜;4.勾密,勾密容易抓住電纜。
(六)打撈繩類落物的其它工藝技術方法
1.用雙對彈簧片打撈器打撈。雙對彈簧片打撈器是由接頭、四個彈簧片、四個活動抓、四個軸、引鞋組成。當電纜頭進入引鞋后,上行進入筒內(nèi),當碰到活動爪后,把彈簧片向外頂開,上提工具時,彈簧片壓住活動爪,吃上負荷愈重,擠得愈緊,于是電纜撈出。
2.需要打撈彎曲(甚至彎成勾)的電纜頭時,可以用帶扶正器的單爪打撈器。當電纜進入扶正器后,把活動爪向彈簧方向頂開,在單爪和管壁的擠壓下,死死地抓住電纜,把它打撈上來。由于齒少,阻力小,電纜容易進入。但缺點是:只能打撈較短的電纜。
繩類打撈器必須要有合適的引鞋,既能增加打撈效果,又可防止繩類落物竄至打撈器上面而引起卡打撈工具或卡管柱;繩類打撈器的強度不得過高,鉤子應有某些弱點,以便遇卡時拔脫,把管柱或打撈工具起出來;打撈時不得硬蹩,以防繩類落物在打撈器上結(jié)成大結(jié),把管柱卡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