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亮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計算思維、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思維的綜合性課程。學生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將實現(xiàn)多種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重點分析了信息技術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上的意義,并從教學案例設計、學生交流思考引導,現(xiàn)代信息手段應用等多個角度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思維能力;教學
1引言
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通過專業(yè)課程的訓練和培養(yǎng)。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散思維等,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課程。由于課程的內容涉及較為抽象,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拓展方式方法,實現(xiàn)教學理念的優(yōu)化升級,從而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2信息技術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上的意義
2.1教學內容體現(xiàn)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信息技術涉及到計算機軟硬件的相關知識,尤其是軟件編程這一部分知識,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對一些簡單的程序段有著深刻的認識,這些程序的編寫教學將使得學生在思維訓練上得到有效提升。另外,一些軟件應用的教學過程將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實現(xiàn)學生從一種軟件的學習中,觸類旁通,進一步認識到類似軟件的操作步驟。當學生學會一些應用性的軟件之后,他們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去設計相關的作品,這一過程將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無處不在地訓練著學生的思維能力。
2.2教學過程體現(xiàn)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相關軟硬件的教學需要融入一系列的案例等,這些案例的完成需要學生主動思考,運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分析問題,討論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教師的指導將有效引導學生不斷向著正確的方面思考,這一過程也是對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有效訓練和提升。
3具體培養(yǎng)步驟和措施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需要分步進行。每一步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
3.1設計相關的教學案例
信息技術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師針對相關的教學內容設計對應的教學案例和任務,這些教學任務不能過于程式化,需要符合學生這一年齡層次。學生在生活中經??梢杂龅降膯栴}。這樣的案例,學生才能更加容易接受。首先,案例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他們的思維活躍,但缺少持久性,案例的復雜性需要教師進行認真思考。任務案例不需要過于深入的思考,可能在其中只設置一到兩個彎即可。其次,任務案例需要真實性。教師設計的案例需要是真實可靠的現(xiàn)實材料。現(xiàn)在生活中運用計算機的地方很多。教師的案例如果是虛假的,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虛假的案例在分析計算機知識點的時候缺少說服力,學生難以信服。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理解學生對真實任務案例的認識和需求。最后,案例與教學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任務案例與知識點之間需要具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一些教師在設計任務案例分析的時候,可能存在一些牽強附會的現(xiàn)象。這種問題將使得學生分析案例之后,難以有效理解相關的知識點。案例對知識點的說明和分析不到位。例如:Flash制作的教學是很多學生相對比較反感的內容,因為這一段知識點相對比較復雜,需要結合上機實踐,學生面對抽象的一些操作步驟講解不是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幻燈片播放運用Flash制作的動畫,這種具有強烈觀感的刺激對學生來說有著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可以以這種動畫制作為任務案例,驅動學生對理解Flash制作的具體步驟和方法。這時候,學生對Flash制作的興趣度將不斷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訓練便有了基礎。
3.2引導學生自學交流
面對教師提出的案例,我們需要給學生留足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學習、分析、領悟,同時還需要引導他們成立學習小組,進行深入的討論分析,最終給出一個相對成熟的結果。案例的提出主要目的就是實現(xiàn)學生運用所學習的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去分析,思考相關的問題,這種分析過程需要學生去學習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需要學生開展相互之間的討論分析。這一過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大大提升,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將更加深刻?;脽羝谱饕彩怯嬎銠C教學的基本內容,學生還十分有必要掌握這一部分知識點。例如:教師將幻燈片這一部分知識點講解完畢之后,可以步驟給學生一個開放性的作業(yè),即:運用幻燈片表達《幻燈片應用操作》這一內容,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不同的學生負責不同的制作部分。學生根據(jù)他們對幻燈片軟件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從網(wǎng)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在相互討論,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任務案例中不斷理解和體會制作幻燈片的步驟和方法,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將進一步提升。
3.3現(xiàn)代信息手段的應用
現(xiàn)如今是信息時代。很多的東西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進行傳播。學生對這種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也可以進一步融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構建師生之間的微信群。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時間畢竟有限,他們不能有效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微信與教師進行溝通,在這種虛擬的空間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進一步交流。
4結語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設計有針對性的過程評價體系,使得學生在日常的任務案例分析中得到相應的評價,這種日積月累的評價倒逼學生學習持久性。加之現(xiàn)代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有效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邢倩菲.高中《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以廣西南寧市某高級中學為例[D].廣西師范學院,2015,06:11-12.
[2]邊永明.基于微課的“課內翻轉”課堂實踐——以小學信息技術課《兒時的游戲——圖片的插入》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5,18(04):123-124.
[3]黃琳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交互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A].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ETT 2010),2010,11:106-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