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和霞
讓“實踐”成為撬動有效課堂的新引擎
文 許和霞
有效課堂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幼兒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幼兒發(fā)展最大化的教學。實踐則是有效課堂的教學形式之一,可以讓幼兒在開放的實踐中自主探尋,可以將課堂中不易理解的重難點在實踐中掌握,可以將一些枯燥的內容通過實踐變得趣味盎然,可以讓不同的孩子在實踐中體驗成功。
然而,實踐并非在所有的課堂教學中都適用,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有效。幼兒有無提高或發(fā)展,是實踐有效和無效的唯一指標。如果幼兒沒有參與實踐或實踐后一無所獲,即使實踐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
(一)不可回避的尷尬——虛擬應付
當前,有的教師讓幼兒過度開展實踐學習,本來教師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的問題,非要和幼兒兜圈子,為了實踐而實踐,似乎教師不這樣做,就有“灌輸”之嫌,就體現(xiàn)不了新課程理念。于是,每一節(jié)課都使用實踐的方法,不該實踐的也實踐,如:球能滾動嗎?幼兒在生活中早就積累了球體是能夠滾動的經(jīng)驗,教師在活動中也非讓幼兒實踐,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幼兒感興趣的是球的多種玩法,而并非球能不能滾動,這種實踐也就成了一種虛無的形式,是無效的。
(二)必須直面的問題——貌似熱鬧
實踐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如果只側重于動手的操作、活動的過程,那么單純的動手操作并不能保證幼兒的思維能投入到任何一個基本的實踐過程中。然而,我們老師有時為了體現(xiàn)小組合作或者多樣性體驗,如在語言活動中創(chuàng)設記者招待會、電視訪談、實話實說等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實踐。幼兒看似忙忙碌碌、興趣盎然,課堂氛圍也熱熱鬧鬧,但從有效課堂的角度去評析,卻脫離了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并不是真正的實踐。
(三)值得引起的反思——支離破碎
課堂是一個整體,而有些課堂被隨意切割、肢解,在乎的是課堂中某幾個環(huán)節(jié)是否在實踐中體現(xiàn)自主學習。常見到一些課堂,幼兒猜想與實踐之后,眾說紛紜,各抒己見,或者課堂被幾個優(yōu)秀的幼兒壟斷。其實,實踐可以有爭論,可能有疑惑,但最后,教師必須引導幼兒統(tǒng)一認識,哪怕是還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也要讓幼兒明確方向,并將實踐引向深入。而不是在一節(jié)課的某個環(huán)節(jié)里要求幼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頭來,幼兒不知道正確的結論是什么!
盲目的實踐,失去了有效課堂的本色。冷靜思考著這個簡單而又平凡的問題,讓“實踐”運用在課堂的關鍵之處,體現(xiàn)它的有效價值,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發(fā)自內心的追求。
(一)在重難點上彰顯實踐本色
在實踐中學習,要從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系統(tǒng)來明確所承載的任務與使命,防止為實踐而實踐的形式主義傾向和不緊扣學習主線的游戲偏向,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實踐的“度”,恰當運用實踐來解決教學活動的重難點。如:大班科學活動“滾動”,活動的重難點是讓幼兒了解球體、圓柱體、圓臺這三種物體的不同滾動路線。在組織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如何運用實踐,來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就是我們老師所要思考的。我們不妨這么做:教師為幼兒提供這三種不同的物體,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與時間,教師給予適當、適時的點撥,讓幼兒帶著問題在實踐中觀察、比較、思考這三種物體的特征與滾動路線,然后在集體講評、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歸納梳理和提煉。這種開放、自主源于幼兒操作實踐,獲得的經(jīng)驗遠比老師借助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進行講解、剖析來得更有效。
實踐是有效課堂的教學形式之一,可以讓幼兒在開放的實踐中自主探尋,可以將課堂中不易理解的重難點在實踐中讓孩子輕易掌握,可以將一些枯燥的內容通過實踐變得趣味盎然,可以讓不同的孩子在實踐中體驗成功。課堂上的盲目實踐則會導致虛擬應付中產(chǎn)生不可回避的尷尬,貌似熱鬧中必須直面問題,支離破碎中值得引起的反思。因而,有效課堂要在關鍵處實踐,在重難點上彰顯實踐本色,在趣味性上凸顯實踐高效,在多樣性上釋放實踐亮點,在層次性上捕捉實踐信息,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實踐;有效課堂;教學質量
(二)在趣味性上凸顯實踐高效
在教學中,適當運用游戲、比賽、操作等幼兒喜愛的實踐活動,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是有效課堂的重要基礎。我們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活動需要,留給幼兒一定的時間去親歷實踐,感悟出“規(guī)律”或“結論”。在一節(jié)中班社會活動課《好吃的紫包菜》中,教師要介紹紫包菜的外形特征——裹得緊緊的。首先,教師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剝紫包菜,來感知“緊”;其次,教師又創(chuàng)設了游戲情境——“大大的紫包菜”,讓參與活動的幼兒手拉手,一個接一個包圍起來,用身體直接體驗“緊”。這種采用實物操作實踐與身體實踐來感知“緊”,不僅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而且有效地鞏固和深化了認知。因此,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可操作、可體驗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活動中的一些知識點,從而凸顯有效課堂中實踐所帶來的高效。
(三)在多樣性上釋放實踐亮點
在實踐學習中,要始終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在教學中,有些課堂有很多種答案,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這就需要給幼兒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迸發(fā)思維的火花,產(chǎn)生心靈的撞擊。如大班體育活動“好玩的盒子”中,我們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個盒子,讓幼兒在特定的時間內,一人或者多人探索盒子的多種不同玩法,然后在集體講評分享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介紹自己的不同玩法,來提取大家感興趣的幾種共性的玩法,作為本次教學活動中的重點來進行集體學習。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有趣的玩法可以在以后的活動中繼續(xù)延伸與拓展,這是對幼兒在實踐學習中的回應,是非常珍貴的資源,我們要利用好、保護好,才能更好地釋放出實踐學習中的亮點,從而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
(四)在層次性上捕捉實踐信息
每個幼兒都有他的獨特性,在課堂教學中勢必存在著差異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幼兒的學習發(fā)展特點,提供相應的實踐機會來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促進每一個幼兒在課堂教學中的提高。一方面,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在活動開展之前盡可能做好一些物質與經(jīng)驗上的準備;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捕捉活動信息,給有更高需求的幼兒在必要時提供難度大一些的實踐活動,給能力稍弱的幼兒適當降低一些要求,這樣才能讓每個幼兒各盡其能、各顯奇才。如大班數(shù)學活動課《羊羊開店》,教師組織幼兒統(tǒng)計商店中一周賣出的物品,哪個最多?哪個最少?最受歡迎的是什么?下周什么貨需要補進?有部分幼兒不是很理解,教師立即調整了教學策略,讓不是很理解的幼兒進行操作實踐,通過實踐來獲取知識經(jīng)驗。上述這位老師,靈活地給予幼兒實踐的空間,有效地促成幼兒由內而外進行思考,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能力,讓課堂更有效。
有效課堂是樸實、簡潔、明確的。實踐是通過體驗和探索,產(chǎn)生學習動機,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有效途徑。合理運用實踐,正確處理好實踐在課堂中的關系,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科學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專業(yè)能力,并善于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智慧的取舍。
(江蘇省張家港市后塍幼兒園)
[1]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