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燕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近70個春秋,各項制度日臻完善。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在為祖國繁榮驕傲的同時,亦愈發(fā)認同國家的制度自信。如若將政治體制運用于班主任管理,或將有一些新的感悟。
關鍵詞:國家制度;班級管理;實踐研究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班級民主管理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痹趯W校,每一位學生也應該成為班級的主人。如何保障學生在班級的主人翁地位?我曾一度思考。既然國家可以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我可否也在班上推行學生代表大會制度?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我迅速付諸實踐,進行新的班級管理改革。
學生代表大會制度是與班委會、團委會完全獨立的,由學生選舉產生學生代表作為班級決策機構,是實行班級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學生代表大會(簡稱“學代會”)是班級最高決策機構,由班委推舉候選人,全班學生參與選舉,按照5:1的比例共產生9名學生代表組成,主要負責班級制度的制定、學生意見的組織與反饋,重大問題的討論、決策。
學生代表大會制度施行后,學生首先感覺新鮮,漸漸地意識到這種模式的優(yōu)勢。學代會宣布成立一周后,有成員告訴我,我們的班級管理不應該是空的,高中的管理應該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yōu)橹行?。我予以肯定,然后學代會就“如何提高學生成績”為主題征集全班學生意見,將意見整理匯總,并在學代會上討論,最終形成良好學習監(jiān)督模式——將各科代表納入學代會之下,作為一個行政機構,具體負責密切與各科教師聯(lián)系,明確每天教學任務和學習重點,并分小組逐一落實?;A的記憶關、能力的訓練關、測試的檢驗關,學生都可以自覺地實施。而且,由于這種模式是同學們自己想出來的,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決定的,不需要老師督促,學生自會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興趣和學習氛圍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一個月之后,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穩(wěn)步提升,班級管理進入良性循環(huán)軌道。
學生嘗到甜頭后,漸漸地把這種模式拓展到班級管理其他領域:課堂自習紀律、教室寢室衛(wèi)生、教室圖書角、“班級藥箱”、黑板報等各個方面。在學代會的統(tǒng)一決策下,我的班級還設置了四個執(zhí)行機構:在學習委員領導下由各科代表組成的學習互助機構,生活委員領導下的班級服務機構,文娛委員領導下的課間娛樂機構,體育委員領導下的運動強身機構。各個執(zhí)行機構在自己的職權范圍開展工作,形成既明確分工又相互協(xié)作的班級管理系統(tǒng)。就這樣,我班在教師的導引下,在學生的民主下,自發(fā)形成了教育學家魏書生所倡導的“每個人干一件小事,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間做”的教育模式,既調動學生參與度、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學生管理能力,同時也解放了教師,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教研工作,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參考途徑。
二、民主集中制與班級決策
有人認為,班級民主管理就是班主任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不參與。這是極端錯誤的,青春期的學生對民主本來就缺乏準確的認識。民主意識應該是雙方的,它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尊重,虛心聽取和采納別人的意見,可學生卻誤解為對個人權利的尊重,個人意見的采納,但個體之間畢竟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性的民主必然帶來執(zhí)行的混亂。讓民主演繹出一個散漫的、甚至是亂哄哄的班級。
也有人認為,班級民主管理重在“放權”,我們的學生和班主任都適應了權威式管理,班主任擁有絕對權威,大至班級發(fā)展計劃,小到每一次班會課,都在他的設計和策劃之中。而要改革,必然有陣痛,有新的問題凸顯,一旦民主不能解決,例如學生不交作業(yè),或是學生自主的某項決策沒能成功等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問題,班主任會很自然地舞出自己“強權”的棒子。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對班級的民主產生質疑,也使“民主”成為一件僅供裝飾的華麗外衣,自然收不到實效。
而我認為,在班級管理中,更關鍵的不是“放權”與“收權”,而是在“放權”與“收權”之間如何把握好一個合理的“度”。國家機構的基本組織和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可以提供給我們一些借鑒。所謂民主集中制,應該是民主與集中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班級管理和班級決策中,決策制定前,要經過充分的討論,征集各方面的意見,而最終形成制度,則必須經過意見的匯總,即“集中”,否則可能導致“無政府主義”。在班級決策執(zhí)行中,需要專門的機構,或是專門的負責人執(zhí)行,但權力失去制約就會滋生腐敗,個人和機構職責的履行必須接受民主監(jiān)督。
經過實踐探索,我把班級民主集中制的貫徹歸納為三方面:第一,從學生和學生代表大會關系看,學代會由全體學生選舉產生,并接受全體學生的監(jiān)督。學生代表是由學生選舉產生的,對于那些不稱職的代表,6人以上學生可以聯(lián)名提出罷免,經班主任核實理由,學代會討論即可通過對代表的罷免。第二,從學生代表大會和班級行政系統(tǒng)(即四個執(zhí)行機關)的關系看,執(zhí)行機關由學代會產生并對學代會負責。學代會對執(zhí)行機關的工作進行領導和監(jiān)督。第三,從各行政系統(tǒng)管理者與負責人關系看,管理者享有本系統(tǒng)范圍內執(zhí)行權,如學習、清潔、娛樂、鍛煉的具體操作,管理者享有充分的民主,負責人在領導者統(tǒng)一部署下各司其職,而同時有權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
就這樣,我的整個班級形成了由學代會決策、班委會領導、全班學生執(zhí)行的有機系統(tǒng)。這種模式充分利用并體現(xiàn)民主集中制,很好地處理了“放權”與“收權”的關系,解決了民主與統(tǒng)一的矛盾,不失為班級民主管理的一項重要原則和制度。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新課程理念下,這個工程對老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思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嘗試,開啟教育的智慧,用辛勤耕耘,用愛心澆灌,定能開出理想的生命之花,結出豐碩的人生果實。
參考文獻:
[1]淺談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J]. 趙繁菲,楊濤.才智. 2015
[2]淺談新時期班主任素質及其隊伍建設[J]. 葉有澄. 教育導刊. 2004
(作者單位:重慶市云陽縣南溪中學 4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