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全面的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語文學習中各式各樣的美,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加強。另一方面,審美教育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都能做到正確、科學的欣賞美,進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對于在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在教學中仍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增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及時提高認識,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自己。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作出了相關的討論,希望能為有關教師教學工作的改進提供一定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審美教育 對策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能力的提升也越來越重視。只有幫助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都得到有效提升,才能促使學生逐漸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基礎。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觀念,積極學習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認識,然后再通過對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改進,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積極滲透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健康的人格,促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時還能促使學生自身全面和諧發(fā)展,進而為學生建立較強的自信心,推動學生在發(fā)展中不斷突破挑戰(zhàn)。但是,教師在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同時還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才能真正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品味語言美
我國的語言優(yōu)美生動、博大精深,除了可以準確表達意思之外,還能夠給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審美教育中帶領學生品味語言美,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與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樣可以為審美教育的不斷深化打下基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不僅語言生動凝練、形象多姿多彩,同時還抒發(fā)了飽滿的感情,集中體現(xiàn)了文學作品的藝術美,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的欣賞、品味課文,不斷加深對語言文字的了解,在品讀中感受語言的美好,從而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學習課文《山中訪友》時,文章第一句“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教師就可讓學生細細品讀,作者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風”表現(xiàn)得生動活潑,不僅使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豐富,同時也充分表達了作者沐浴在微風中心曠神怡的感覺。學生在經(jīng)過自己的品讀和教師的指導后,可以充分感受文章中語言的美,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尋找美的欲望,幫助學生在品味語言美的過程中不斷增長能力。當學生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摸索和訓練后,可以在閱讀時自然而然的感受作者使用語言的意圖,從而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斷得到增強,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同時對于學生課外能力的拓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許多作者在寫作中非常重視的一個方面,利用文字來營造和諧的意境,不僅可以帶給閱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讓閱讀者充分體會讀書的愉悅。因此,教師在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教授學生如何感受意境美,從而使學生學會營造更加貼切的閱讀和學習氛圍,不斷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課文《索溪峪的“野”》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課文中所描繪的“野”,教師可以在備課時積極搜集資料,將索溪峪的圖片、視頻等學習資源進行整理,然后在學生讀完課文后,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同學展示這些圖片和影像資料,此時,學生可以結合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來感受索溪峪的美麗景色,從而深刻的感受課文中的意境美。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如在描寫動物園的猴子時,可以使用活潑的語氣,在描寫驚險的山峰時,可以使用驚嘆的語氣,這樣就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貼切的意境,學生可以更加準確的把握文學作品中的美,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授課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來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意境,例如結合自己曾去過的旅游景點,想象課文中描繪的自然景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感受意境,發(fā)現(xiàn)語文中的美。
三、滲透朗讀美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意識的教育,是由語文學科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語文教師在按照教學規(guī)律組織教學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將“美讀”意識滲透其中,指導學生感受美、判斷美、創(chuàng)造美。審美感知力主要是聽和看,讓學生親身領會到生活中的美。小學生讀書有喜歡唱讀的習慣,不明其義,讀書不得法,效果也不會好,為了指導學生正確讀書,葉圣陶先生提出了“美讀”的要求?!八^‘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婉轉處還他個婉轉,諸如此類。美讀的方法,所讀的若是白話文,就如戲劇演員讀臺詞那個樣子……”葉老的這段話,引領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正確朗讀。教師進行“美讀”示范,引導學生進行“美讀”訓練,是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再用樸實無華的京味兒語調范讀課文,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把抽象的文字變?yōu)檎鎸嵉那楦?,調動學生聽覺和思維,使文章中的人物活動,熱鬧情景躍出紙面,浮現(xiàn)于學生眼前。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美讀”練習,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多方面感知課文的內容,能與作者心靈相通,進而悟出課文的美來。
四、實踐創(chuàng)造美
無論在哪門科目的學習中,實踐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通過實踐,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中,教師也需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不斷深化其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完《索溪峪的“野”》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美麗的景色,如利用周末的時間去郊外游玩,或者去動物園看一看動物,這樣學生可以將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從而將自身的審美能力遷移到實踐活動中。在此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游記,將自己在游玩中遇到的美人美事美景記錄下來,并鼓勵學生積極模仿在課文所學習表達方式或寫作手法,這樣學生也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創(chuàng)造美,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提升。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相互品讀同學的游記,并去尋找同學所描繪的語言美、意境美,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看到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進而推動教學質量和審美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實現(xiàn)審美教育的目的。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高度重視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審美教育貫穿于學生的學習之中,促使學生在不斷的熏陶中學會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讓審美教育不斷提升效果,啟發(fā)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超.聚焦小學語文審美教育[J].學周刊,2017,(01):113-114.
[2]井楊.新時期小學語文審美教育化研究[J].才智,2016,(24):79.
[3]陶立紅.淺談小學語文審美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186.
[4]劉改紅.開展小學語文審美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2,(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