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波
1860年,曾國藩剛剛被任命為兩江總督,這是與太平軍殊死搏斗的關鍵時刻,他卻不忘一項重要工作,選拔優(yōu)秀縣官。眾所周知,在曾國藩的親自培養(yǎng)和推薦下,產生了一大批高級官僚,他們一度都成了封疆大吏,影響了整個晚清歷史。然而在曾國藩看來,重建基層州縣干部梯隊,喚起一批風清氣正的為政環(huán)境,比簡單推薦幾個大員更為重要。
就在整個戰(zhàn)爭最吃緊、關鍵的時刻,曾國藩為何把選拔優(yōu)秀知縣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這要上升到曾國藩人才觀和干部梯隊建設的層次上來解讀。
知縣是官員梯隊中的“七品小吏”,但是他們卻是直接治理基層百姓,所謂“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官之至難者,令也?!币粋€至字,頗見工作中的復雜難度。中國自秦代郡縣制以來,無論朝代如何更替變換,郡縣制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的沿襲的行政舉措。眾所周知,晚清基層官場極為腐朽,加劇了與百姓的矛盾。晚清的農民起義很大程度上是對官僚階級的一次矛盾大爆發(fā)。
曾國藩深刻地認識到了知縣在整個官場的重要位置,為了緩沖官場各種腐朽的“陋規(guī)”,革除無能官吏,重新打造一支優(yōu)秀地方州縣干部,曾國藩可謂煞費苦心。在被困祁門的時候,面對的軍事壓力極其強大,就是這種情況之下,他還派出幕僚,秘密考察兩江地區(qū)所有高級官員的優(yōu)劣。同時要求副省級和道員級官員們匯報自己屬下的干部情況。他還仿效唐代武則天辦法,在衙門口放一個木箱子,名為舉劾箱。號召鼓勵所有軍民實名舉報貪污不法官員,總督掩門對舉報人保護人身安全。
與此同時,曾國藩到處物色能勝任知縣的人員,以便在安徽樹立清廉的榜樣,以此凈化基層干部風氣。請朋友們推薦人才時說:“唯須得極清廉極賢之州縣一二人,來此樹之風聲”。他由于軍務太忙,把這件事情具體交給了湘軍統(tǒng)領李元度去辦,告誡他說:“與民更始,庶幾漸有轉機”。曾國藩在安徽巡撫翁同書勉強合作下,還想更換皖北的大部分官員。他寫信向胡林翼求助:“皖北州縣,一一請公以夾袋中人才換之,俟當附片奏之?!?/p>
曾國藩迫切希望堅持他的“人存而后政舉”的思路能夠發(fā)展下去,就是希望重振儒家人生信條,為萬世開太平。只有逐步建成優(yōu)秀合格的州縣官吏隊伍,這些遠大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從出任兩江總督的第一天起,他就不斷地一再告誡屬下地方官保持清廉。他在給出任廬江縣令的批語中這樣寫道:“該令以書生初歷仕途,惟儉可以養(yǎng)廉,惟廉可以生明,此二語者,是做好官的秘訣,即是做好人的命脈。臨別叮囑之言,千萬勿忘!”
望江縣令到任,曾國藩也這樣批示:“該令初次做官,未染宦途習氣,尤宜保守初心。無論作至何等大官,終身不時寒士本色。常以勤字廉字自勵,如天地之陽氣,萬物賴之以發(fā)生?!?/p>
在給馮卓懷的稟文上,他也這樣批示:“勤、廉二字,是居官根本,該署令頗能從此著力,案到即辦,是勤于治事也?!?/p>
總而言之,他要求州縣官員自己應該“一分一毫,一出一入,無不可對人言之處”。曾國藩由于為政極其廉潔,所以對提拔任用的官員要求也極高,但是晚清官場風氣未開,整體素質日益沉淪,局部上的改變還是差強人意。同治元年,他在給安徽巡撫李續(xù)宜的信中說,他選用的州縣官員,皆不愜物望,而李巡撫留用的那些人,也非稱意之選。以此可見曾國藩在此問題上的力不從心,也同時反映了他在構建州縣隊伍的要求標準和迫切心情。
在調任直隸總督后,他又發(fā)現,這個帝都的官場風氣素質更是不堪。在保定的途中,曾國藩一路留心考察直隸的吏治,結果令他非常震驚。他說直隸“風氣之壞,竟為各省所未聞”,“此間吏治極壞”。在給皇帝的奏折中,他這樣說道:“臣入境以后略詢民間疾苦,大約積獄太多,羈累無辜。聞有州縣到任年余,未曾升堂一次,訊詰一案者?!睂Υ爽F象,曾國藩決定痛加整頓,“大加參劾”,“嚴立法禁,違者重懲”。他對人說,自己“素非苛刻者流”,這樣做實在是不得已,“非剛猛不能除此官邪”。
對直隸官員進行摸底調研考察后,曾國藩在同治八年四月將第一批參劾官吏向朝廷統(tǒng)一進行了匯報。參劾的十一名不稱職人員均為知縣、知州以上官吏。曾國藩詳細列舉了他們的主要劣跡“性情卑鄙,操守不潔”“貌似有才,心實貪酷”,或是“擅作威福,物議沸騰”,或是“品行卑污,工于逢迎”“浮征勒派,民怨尤甚”,或是“詞訟置之不理,積壓尤多”。這些參劾措辭激烈,可以想見曾國藩對當時州縣官吏的不作為、貪瀆違紀到了極端痛心疾首的地步。
把州縣官吏汰換之后,他就開始清理積壓案件,當時直隸官場的最大弊病就是不作為。曾國藩發(fā)現,從同治八年三月底,直隸積壓的同治七年以前的案件竟達一萬二千余件。僅保定府衙門中由朝廷交辦下來處理的重大上訪案件就達一百三十余件。這些案件有的擱置二三年,有的一拖就是八九年。曾國藩不得不感嘆:“吏治之弊,民生之困,端由于此?!?/p>
與此同時,曾國藩通過考察,提拔了一批讀書人做州縣官吏,重點集中在德才和辦事方面。在接任直隸總督一年后,在曾國藩的帶動鞭策下,結清了同治七年以前的舊案一萬兩千零七十四件,同治八年以來的新案兩萬八千一百二十一件,沒結清的舊案只有九十五件,新案只剩兩千九百四十件。要知道此時曾國藩除了嚴重的皮膚病外,已經患有多種老年疾病,加之眼疾嚴重,可以想見他對此重大工作承擔了常人難以理解的艱難。
從兩江總督到直隸總督,曾國藩在構建州縣干部和清理官場不作為等問題上付出了巨大精力,用他的話就是:“不得不刑惡人以伸善人之氣也”。然而面對大清官場道德整體滑坡的情形,曾國藩遺憾地向好友郭嵩燾傾訴說:“吏治毫無起色,可愧之至”。這里雖然多少有自謙之詞,但多少表達了他力不從心之感,但是整頓吏治,著重基層州縣官吏的任用選拔,曾國藩為政的巨大亮點之一,也表現了一代名臣對政治高度負責的寶貴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