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龐大的民窯體系,是古代民間陶瓷的杰出代表。它的裝飾圖案題材豐富,表現(xiàn)形式多樣,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以及情感的表達,是北方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本文試著通過對元代獨特文化特征的闡述,來探討元代磁州窯的民俗特征。
關鍵詞:元代;磁州窯;民俗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龐大的民窯體系,是古代民間陶瓷的杰出代表。創(chuàng)燒于北齊的磁州窯,歷經(jīng)隋唐五代、宋、金,到了元朝時期達到鼎盛,明清時期窯火依然未斷并沿用至今,成為生產(chǎn)歷史最悠久的民窯,它以其簡約質(zhì)樸的造型,粗獷豪放的裝飾風格,影響了河南、山西、山東、寧夏、內(nèi)蒙等地的窯場,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系”。
作為民間瓷窯,磁州窯的生產(chǎn)最注重從實用需求出發(fā),因此產(chǎn)品的造型大都是以碗、盤、盆、罐、缸、瓶、枕等為主的民用器物;磁州窯的裝飾技法非常多,細分起來可達上百種,其中白底黑花是最能代表磁州窯風格特點和藝術特征的技法,此外還有刻劃花、三彩等裝飾技法;磁州窯的裝飾內(nèi)容極具地方特色,具有濃郁的民間情趣,被譽為民俗博物館,它的裝飾圖案題材豐富,表現(xiàn)形式多樣,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以及情感的表達,是北方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
一、元代的文化背景
說到民俗特征,首先需要了解元代獨特的文化背景。由于蒙古族的早期征戰(zhàn)和空前發(fā)達的中西交通,元代社會多種文化并存,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漢族傳統(tǒng)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高麗文化都影響到了工藝美術的發(fā)展,其中,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漢族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尤為明顯。
縱觀歷史,歷代國家的奴隸主或封建主,為了鞏固自身的統(tǒng)治,一直都是以本民族文化為正宗,抵御外來文化的。而蒙古人民是十分具有開創(chuàng)精神和開拓精神的民族,統(tǒng)治者具有“四海為家”、“無此疆彼界”的廣闊空間觀念,再加上蒙古族自身的形成與發(fā)展壯大就是因為與其他民族的不斷交流融合,因此形成了他們對外族文化包容的特征,這是元代能夠多元文化并存的關鍵因素。
二、元代民俗特征在磁州窯紋樣上的表現(xiàn)
民俗是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一,磁州窯作為民間陶瓷的杰出代表,更是與當時時代的民俗息息相關,加上元代的多元文化背景,因此磁州窯在裝飾紋樣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下面就結(jié)合元代的文化特點和民俗特征來談談其對元代磁州窯紋樣的影響。主要從蒙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漢族文化來說明。
(一)蒙古族文化的影響
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元代政權(quán)必然在陶瓷的裝飾紋樣中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文化特色。所謂游牧文化是指,蒙古族人改變傳統(tǒng)農(nóng)耕生產(chǎn)方式,轉(zhuǎn)而以天然草地放牧,且遵循著牲畜的群性,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規(guī)律而逐水草遷徙,久而久之所形成的具有流動性的一種生產(chǎn)、生活方式。
游牧文化的流動性對瓷器藝術的影響,體現(xiàn)在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引起的自然裝飾紋樣的流行,游牧文化崇拜、依賴、適應大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因此在磁州窯中普遍出現(xiàn)動物紋飾、植物紋飾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元代磁州窯瓷器的紋樣中出現(xiàn)了鷹的元素,老鷹是游牧民族十分重要的捕獵工具,元代貴族將老鷹當作寵物一樣非常重視它的繁育,因此鷹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形象,如在元代磁州窯瓷器上出現(xiàn)的鳳鳥頭就具有鷹的兇猛特征, 此外,還出現(xiàn)了飛鷹捕兔等裝飾紋樣,這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游牧民族以狩獵為主的生存方式。
(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對伊斯蘭國家的征服,使元代擁有了精美的手工藝品和優(yōu)秀的穆斯林工匠,蒙元時期政府還專設作坊,依靠回回工匠生產(chǎn)伊斯蘭世界的傳統(tǒng)工藝品。此時,西域的原材料、裝飾風格也在中國普遍采用[1]。在元代回回民族遍布天下的情況下,促進了這個民族自身的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在元代的傳播,對元代多元文化的形成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元代磁州窯瓷器的紋樣受到了伊斯蘭文化很大的影響。例如,元代磁州窯紋飾中變形連綴的植物花紋,還有曲折宛轉(zhuǎn)的連珠紋和纏枝花紋等均是模仿伊斯蘭的織錦紋飾,其中紋樣密布于整個瓷器的裝飾風格,也是受到波斯細密畫和織錦風格的影響。
(三)漢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元代統(tǒng)治集團仍然要面對中國的封建政治,生存環(huán)境等方面的因素使他們不能與漢族傳統(tǒng)文化隔絕,漢族傳統(tǒng)的造型、裝飾和工藝方法都被保持和發(fā)展。
元代在蒙古游牧民族統(tǒng)治下,科舉制度被取消,漢族知識分子流入民間,地位卑下,為了宣泄失意的情緒,他們便通過嘲諷風月的戲劇文化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排遣心中的苦悶,在他們的主導下,元代成為雜劇的時代,對磁州窯的裝飾紋樣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在戲劇故事上,如三顧茅廬、西廂記、太白醉酒等戲劇,在磁州窯的裝飾紋樣上也有所展現(xiàn)。例如現(xiàn)珍藏在美國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磁州窯彩繪人物紋大罐,以黑紅兩色自上而下的繪有六層紋飾, 紋飾中就繪有人物醉酒圖,筆法簡練,人物形神兼?zhèn)?;其次是受到戲臺彩棚式樣的影響,戲臺彩棚式樣是通過人物、花窗、欄桿、陳設等在瓷枕上展現(xiàn)[4]。
除以上這些之外,元代磁州窯的民俗特征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xiàn),這里暫且從略。
三、結(jié)語
受到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因素的影響,任何裝飾紋樣在特定的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形態(tài)。元代磁州窯作為我國著名的民窯,紋樣中諸多因素的形成與元代的社會背景及生活習俗是分不開的,因而具有了其獨特的特點。
磁州窯文化不僅僅是陶瓷文化,它滲透到人們?nèi)粘I畹母鱾€方面,磁州窯匠師把當時人們?nèi)粘I钪械氖虑檫M行概括,再以純熟簡練的筆法描繪在瓷器上,構(gòu)成了磁州窯特有的藝術風采。元代磁州窯的文化不僅受到當時人們社會生活、民俗的影響,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從這些作品中進一步地了解元代的文化生活,對磁州窯文化的全面認識,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促進當代民間文化的發(fā)展,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尚剛.古代工藝美術天工開物[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
[2]任雙何,楊建國.磁州窯畫譜[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3]秦大樹.磁州窯的研究史[J].文物春秋,1990.
[4]鄒安怡.元代的文化政治對元代陶瓷藝術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2014.
[5]胡敏麗.宋元磁州窯、吉州窯、雷州窯釉下彩繪瓷器比較研究[J].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3.
[6]許婷婷.古磁州境內(nèi)宋元時期磁州窯系瓷器繪畫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
作者簡介:謝宛鹿,女(1991.07-),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設計,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建筑與景觀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