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浪
(貴州陸通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隧道工程中新奧法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吳 浪
(貴州陸通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新奧法作為當前公路隧道工程中常見施工技術,但其應用效果還待提升。對此,若要提高新奧法應用效果,可從公路隧道實際情況的角度出發(fā),將圍巖結構作為新奧法施工核心,結合工程經(jīng)驗的運用,以此促進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首先以工程案例為切入點,其次探討新奧法工作原理與施工技術,最后闡述新奧法施工技術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公路;隧道工程;新奧法;施工技術
1963年,基于巖體力學理論,對新奧法(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進行闡述,說明量測、噴混凝土與錨桿屬于新奧法三項基本要素?,F(xiàn)階段,新奧法已成為公路隧道工程建設新起點,其主要利用對隧道結構的明確,分析圍巖核心承載力基準點;利用圍巖開挖與加固的手段,對其卸載位移給予有效控制;針對整體隧道支護項目,在受力圍巖區(qū)域內,可在較小空間內出現(xiàn)圍巖結構變形,但應對圍巖位移幅度進行抑制,避免發(fā)生圍巖結構松散的狀況;圍巖首次支護工作的開展,需以圍巖自身承載力為標準,通過對支護最佳時間、效果的判斷,降低圍巖變形的危險;公路隧道工程開挖前,應對圍巖周邊地質條件進行勘測,在確保無任何遺漏的前提下,計算圍巖位移變形參數(shù)。總之,因受到噴射混凝土圍巖密貼、受力快特點的影響,促使新奧法在公路隧道工程得到廣泛應用。
新奧法是以隧道工程、巖體力學理論為基準點,通過對噴射混凝土、錨桿與量測手段的運用,在公路隧道工程支護項目應用、控制與檢測中得到有效利用,并以圍巖核心承載力為前提,判斷其是否存在變形的可能。針對公路隧道工程建設,新奧法施工技術的應用存在較多優(yōu)勢,如經(jīng)濟快速、安全、適應性強、可控性、靈活性以及可制作防水層,例如:將面積X定義為100 m2,利用爆破與柔性薄襯砌的方式,判斷襯砌量Y、超挖量面積Z。通過對傳統(tǒng)方法和新奧法優(yōu)勢的對比,可知新奧法的運用,可有效降低圍巖支護成本,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傳統(tǒng)方法和新奧法優(yōu)勢對比
3.1 圍巖支護
基于隧道工程開挖工作的開展,圍巖自身應力會隨之變化,為避免圍巖強度、穩(wěn)定性的降低,則需采用圍巖支護的方式,實現(xiàn)圍巖結構加固的目的。在此期間,為了有效對圍巖結構承載力進行控制,則可利用曲面開挖技術,促使圍巖產(chǎn)生拱膜效應,從而出現(xiàn)圍巖小范圍內變形或位移。若要預防圍巖結構松散的問題,還需對圍巖位移產(chǎn)量參量進行標準化控制。然而,隨著新奧法施工技術在圍巖支護工作中的運用,可降低圍巖位移或變形對施工現(xiàn)場、施工人員的威脅,其原因在于:在圍巖支護階段,采用錨噴的方式,對圍巖實施初次襯砌,而錨噴材料的選擇主要以噴射混凝土、錨桿與鋼筋網(wǎng)噴混凝土為主,通過三者間混合作用,形成特定圍巖支護結構;隨后速凝劑、高壓水的填加,基于混凝土噴射機的運作,使其在圍巖表面形成凝結固層,從而實現(xiàn)圍巖支護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若圍巖地質條件良好,則噴射混凝土屬于圍巖支護最佳手段,而錨桿僅通過輔助作用的方式,針對圍巖特殊部位實施加固工作;若圍巖地質條件較差,需將錨桿作為首選支護方式,并加以對噴射混凝土和鋼筋網(wǎng)噴射混凝土的混合運用。在實際的圍巖支護過程中,通過新奧法的運用,將圍巖作為隧道承載力重要組成核心,利用二次襯砌手段,通過對圍巖飾面力與壓力向錨桿的轉移,降低圍巖承載力。另外,在此期間,初期支護、永久支護均需采用柔性支護結構,從而避免圍巖出現(xiàn)撓曲斷裂狀況。
3.2 隧道監(jiān)測
從整體上來看,隧道監(jiān)測工作屬于新奧法隧道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采用監(jiān)控測量的方式,為圍巖穩(wěn)定系數(shù)、支護結構受力與變形問題進行分析,最終結合科學運算法則,對最佳支護時間、襯砌時間進行判斷,以此滿足隧道工程安全、質量需求。針對此,關于公路隧道工程開挖工作,施工單位在對新奧法施工技術應用的同時,還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針對結構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的圍巖,則應采用及時支護的方式;穩(wěn)定性良好的圍巖,需確定最佳支護時間,通過對噴射混凝土的運用,逐漸加厚噴射層,以鋼筋網(wǎng)、錨桿添加為基礎,對圍巖變形問題進行精準監(jiān)測。其次,在圍巖初次支護工作結束后,則應依據(jù)變形實際情況,對其實施模板架設工作,并完成混凝土二次襯砌。然而,在此過程中,新奧法的作用與優(yōu)勢為:將力學計算、經(jīng)驗總結、施工監(jiān)測等工作融合為一體,利用勘測和設計、施工與監(jiān)測的交叉運用,對圍巖支護參數(shù)進行詳細確定。
3.3 隧道開挖
在進行公路隧道開挖項目中,優(yōu)先對光面爆破技術進行選用,如掘進法、礦山法與盾構法等,但無論采用何種爆破技術,均應對爆破參數(shù)、圍巖抗劈裂性、周邊眼間距與方向、彈藥量、爆破點與起爆順序等數(shù)據(jù)進行準確判斷,以此降低對圍巖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從而達到隧道開挖預期效果。從本質上來講,光面爆破技術具有施工進度與成本控制的優(yōu)勢,可降低出渣量、襯砌量的運用,從而還可對超欠挖問題給予嚴格控制。隨著新奧法在隧道爆破工作的應用,可在光面爆破原有基礎上,降低對圍巖擾動問題,使其開挖表面呈現(xiàn)規(guī)則、平滑的特點。
[1] 冉衛(wèi).公路隧道新奧法施工技術探討[J].江西建材,2016,(5):191-192.
[2] 涂穎霞.楊正仁.試論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新奧法的運用[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7):238-238.
[3] 姜光利.隧道開挖方法的選擇及新奧法施工技術分析[J].交通世界:建養(yǎng),2013,(17):214-215.
2017-06-12
吳浪(1975-),男,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隧道橋梁。
U455
:C
:1008-3383(2017)06-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