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怡君
摘 要:有效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提高語文學科素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師都在紛紛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師通過課堂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及當堂練習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層層推進的方式來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情景;自主探究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課堂上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課程目標,精選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積極探究,通過自己的思考來逐步獲得知識,提高理解能力,進而獲得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積極思考,活躍思維,在探究中感受到語文的樂趣和快樂,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創(chuàng)設引生入勝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王國維說:“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痹诔踔姓Z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關注課堂,在課堂伊始就可以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起來,產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又來了興趣自然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思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杜甫詩三首》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共同玩一個“詩句對對碰”的游戲,教師將學生學習過的詩句制作成卡片,上面寫上一句詩,如“兩個黃鸝鳴翠柳”“黃四娘家花滿蹊”“岐王宅里尋常見”“好雨知時節(jié)”等等,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回答詩句的下一句,答對的為小組加一分。這些詩句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通過這種“詩句對對碰”的游戲形式來熱身,激發(fā)了學生對詩句背誦的欲望和學習的主動性,也是學生產生了學習欲望,他們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充滿了期待。這時候教師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望岳》《春望》《石壕吏》會使學生帶著主動性去學習,在快樂的心情中主動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形成自己初步理解
在學生走進課堂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進行自主探究,聽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獲得知識,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疤骄繉W習”主要是通過學生實踐、感悟、體驗等方式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與“接受學習”——主要是學生通過聽老師講的方式進行學習完全不同。探究學習需要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只有學生參與了課堂才能夠使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認識。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文章所展現的形象就是紫藤蘿花,但是作者如何通過這種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人生的感悟是需要學生探索和思考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學生會認真閱讀文章,深刻理解每一個句子,學生通過對于文章中的閱讀就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形象認識,感受到紫藤蘿的美好形象,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進而感悟生命的真諦,思考人生的問題。這正是文章的內涵,也是文章的魅力所在。學生要學會透過文章中的形象形成自己的理解,這種理解只有學生的自主探究才能夠實現。自主學習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放飛心靈的天地。教師的重要任務,就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放飛心靈的園地,把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fā)展、情感的升華、個性的張揚盡可能地融于精神活動之中。
三、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共同討論提高認識
當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形成對文章的初步理解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共同討論的方式來進一步理解文章,提高認識,這時候,合作探究就顯得尤其重要。通過集體的力量進行交流、研討,再探究,再深入,再反復,學生的認識會變得更加深刻,理解也會更上一層樓。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會比教師講授的效果更好,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干得都是同的努力能夠給出最為合理的結論,形成更深刻的感悟。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共同討論《皇帝的新裝》的劇本內容,將這個故事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式的再現。在這種任務驅動下,學生就會對這個故事產生和發(fā)展有著較大的興趣,同時也能通過自我鉆研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對課文內容有著更多的熟悉。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交流中可以紛紛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認識和理解是學生一個人所不能達到的,它會使學生站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理解,通過多樣的形式來表演,更好地展現出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內容。
四、提供當堂練習任務,實現學生素養(yǎng)提高
當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恰當的任務,使學生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練習和鞏固,達到強化理解的目的,進而實現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問題也要關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注重問題的難度和梯度,使學生可以在探究中感受到樂趣,逐步提高能力。練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學習步驟,它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使用方法,達到靈活應用的程度。例如在學習《核舟記》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重要的句子:罔不因勢象形;孔子云:“何陋之有?”;蓋大蘇泛赤壁云;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每一字皆有數?。恢榭闪A狄驳鹊茸寣W生去辨析詞義。練習使學生明確了文言詞語的使用方法和要點,進而提高了自己的語言基礎能力。為了使學生可以主動進行練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競爭的方式,看看哪組學生說得又多又快。競爭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了互動的實現。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都會積極思考,主動探索。
總之,教學作為一門“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的藝術,不但具有與一般藝術相似的功能和形象性、情感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而且是一門復雜、高超、具有特殊性的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關注層層推進,絲絲入扣,使學生可以逐步地理解知識,感受到知識習得的快樂和樂趣,進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海濤.淺談初中語文如何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J].中學生閱讀,2013,08.
[2]李紅霞.如何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課堂學習氛圍[J].中國教師,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