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占軍
摘 要: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的結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等內容的自然科學。初中物理研究的主要是物理學科的基礎性內容,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小組教學的模式,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小組合作模式教學有很多優(yōu)勢,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得失;措施
初中物理,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化地接受有關物理學的知識,雖然小學階段的自然科學會涉及一些物理學科的知識和內容,但是和化學、生物混雜在一起,沒有明確的分科界定。并且小學階段通過自然科學接觸的物理知識也只是停留在現象的認知以及簡單探討層面上。初二年級開始的物理學習更加深入,也更加具體,可以說是學生第一次真正走進物理學科的大門。因此初中階段,學好物理,是從現階段的物理知識出發(fā)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物理學科形成的印象和思維方式,會一直伴隨著學生日后的物理學習。因此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是很重要的,如何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和學科愛好,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實際的教學例子,討論一下小組合作模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得失以及具體的改進措施。
一、小組合作模式教學的內容及意義
小組合作模式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班級總體的情況,將班級上的學生分成2~3人或者是3~4人的小組,來進行探究學習。通常來說,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這樣在物理課堂中,學生才能更方便地觀察、實驗和討論。作為小組合作,顧名思義,強調的是小組合作學習,因此小組合作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使其樹立團隊意識。小組合作模式下的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為主,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或者大家一起討論,來得出最后的實驗結果和討論結果。這個過程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物理學科學習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
二、小組合作模式教學的誤區(qū)
小組合作模式于學生而言、于課堂教學而言都有很多方面的提高和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小組合作模式下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或是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會導致小組合作模式作用不大或是教學效率不高。不改變傳統的老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課被動思考的模式,只是將學生分組,換湯不換藥,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稱之為小組合作模式教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放任學生,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會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和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其次,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生合而不學、合而不做,或者只是小組內部分成員在學習。老師會發(fā)現,小組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小組內分工不均,導致一些同學完成了所有同學的任務,一些惰性比較強的同學找到機會放松學習。或者小組內全部成員都只是合在一個組內,探討重點卻不在課堂內容上。下面我會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改進措施。
三、小組合作模式教學的改進措施
首先是小組成員的分配問題。有的老師會在分組過程中選擇物理思維比較強的同學和弱一些的同學在一起,起到互相幫助的作用。我認為這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由于整個組對同一個問題的思考能力不同,會導致討論上或者合作過程中的障礙。在成員選擇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組合,然后再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做相應調整,在組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看法。
其次,要明確學生合作在課堂中的定位,掌握好小組合作在整個教學中的比重,嚴格掌控教學進度。比如,在學習串聯和并聯時,老師可以安排兩個課時,一個課時由老師講解基本的內容,一個課時讓學生做實驗,觀察并總結串聯和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
并完成實驗報告。小組合作模式教學之下,并不是說要完全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取長補短,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最后,老師要給學生布置明確的任務分工。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制力方面開始出現兩極分化,因此為了使每一個人都參與到實驗和思考中,必須有明確的任務分配,以及嚴格的檢查機制。
比如測量小電燈泡的功率時,要求每一個同學至少做一次,
在匯報成果時,老師以小組為單位,隨機抽取一名同學來匯報實驗結果以及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或者疑問。
綜上,小組合作模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但是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制力兩極分化嚴重,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不足以實現課堂完全自主。因此,老師要做好小組分配,控制好課堂進程,嚴格檢查小組合作情況。
參考文獻:
[1]嚴冬梅.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8):13.
[2]李素麗.試論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考試周刊,2015(72):13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