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
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識字、寫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能幫助小學生更好的認識客觀事物。然而在寫字的過程中學生錯別字的“發(fā)病率”(特別是中低年級)特別高。錯別字現(xiàn)象影響了小學生的書面表達、交流和更好的認識客觀事物。它也使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響。
這不,改卷子,學生的錯字又接二連三地蹦出來,“饑寒交迫”寫成“饑賽交迫”,“壯觀”寫成“狀觀”等。唉,這些小家伙真讓人不省心。瞧,這個粗心的家伙,將“分類垃圾筒”寫成“分糞垃圾筒”,真是哭笑不得。平時就經(jīng)常注意把容易寫錯的字拎出來強調(diào),可是事到臨頭,還是經(jīng)常有人寫錯。該怎樣幫助學生,讓他們少寫錯別字,與錯別字說“再見”呢?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該怎么辦呢?
講評試卷之前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識字不多,花錢買了個縣官,升上公堂審問案子時,管文書的小官送上來名單,上面開列著原告、被告、證人的名字,原告叫郁工耒,被告叫齊卞丟,證人叫新釜。當官的拿起筆來點著郁工耒的名字卻錯喊成“都上來”!聽了這一聲,原告、被告、證人三個一起走上堂來。當官的生氣了,說:“縣太爺我只叫原告一人,為什么你們?nèi)黄鹱呱咸脕??”管文書的小官不好直說縣官念錯了字,只得上前報告說:“原告的名字,另有別的念法,他叫郁工耒,不叫都上來?!笨h官于是再叫被告齊卞丟,卻又喊錯成“齊下去!”聽了這一聲喊,原告、被告、證人三個又一塊走下堂去了??h官更生氣了,說:“縣太爺我叫被告一人上堂,為什么三個人一同下去了?”文書又上前報告說:“被告的名字,也另有念法,他叫齊卞丟,不叫齊下去?!笨h官說:“既然是這樣,證人的名字,你倒說說看,該念個什么?”文書說:“他叫新釜。” 縣官聽了,剛才滿肚子不高興一下子全沒了,歡喜地說:“我估量他的名字一定也得另有念法,不然的話,我就要叫他‘親爹了?!?/p>
學生們聽了都哈哈大笑了,紛紛議論開,說那個縣官真是“別字縣官”,連字都認不得,鬧出笑話,還當父母官呢?!澳悄銈兡兀俊蔽野言谠嚲碇械腻e別字連同詞句板書在黑板上,霎時,教室里安靜下來。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語。
我輕輕地問:“我們該怎樣做才不會當‘別字縣官呢?”
幾只小手舉了起來。先是一兩聲,繼而就是七嘴八舌了:“平時,我們要仔細觀察字形結(jié)構,認真分析筆畫。”“我們要讀準音,記清形?!薄安徽J識的字要多去查查字典?!贝蠹叶颊J識到正確識字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該怎樣減少錯別字的方法。
以后的課堂,我注意積累教學中的前饋信息,在識字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如發(fā)現(xiàn)以前的學生容易把“叼”寫成“叨”,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讓學生主動地將“叼”與“叨”區(qū)分清楚,在腦中形成“叼”字的正確表象。這樣,能有效地防止先入為主,變消極定勢為積極定勢,提高識字效果。
在班級里,我們建立了“錯別字醫(yī)院”,每個學生準備一本“錯別字病例”,讓學生將自己在作業(yè)、考試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及時收集,并進行“初診”,分析自己的字錯在哪里。每個星期定一個時間,大家來當“醫(yī)生”,共同“會診”,指派學生將“會診”結(jié)果記錄。當前,學生總結(jié)出錯字有當前四種情況:①增添筆畫。如把“紙”寫成“”;②刪減筆畫。如把“植”寫成“”。③改變形近部件。如把“襯”寫成“”。④改變字形結(jié)構。如把“蓮”寫成“ ”。學生別字中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①同音致誤。如“屏幕”寫成“屏目”。②形近致誤。如“欺騙”寫成“期騙”。學生們對錯字的病因明了,在學習中不由得提高防范寫錯別字的意識。每個月評出最佳“醫(yī)生”,看看誰“妙手回春”,治好的“病人”“出院率”高,寫的錯別字少。將出現(xiàn)頻率高的“傷病員”專門“請”出來與大家見面,減少它的“發(fā)病率”。
在班級里開展“比比誰最不會寫錯別字”活動,在組詞造句中,在寫作中進行。采用榜樣法對于不寫錯別字的同學進行表揚,把它作一個替代強化物來對學生進行強化,從而來矯正小學生的錯別字現(xiàn)象。
課后,我組織學生開展“找錯別字”、“與錯別字說‘再見”等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上街頭,尋找宣傳板報、宣傳標語、店牌名、廣告詞中的錯別字,并將改正前后的字進行比較,制成表格。然后開展“與錯別字說‘再見”的活動。
我想,錯別字并非一朝一夕產(chǎn)生的,幫助學生糾正錯別字是一向極為艱巨的工作。這不僅僅是語文學科該重視的問題,其他各學科也應該引起重視。寫正確每一個字,是對每個學生的基本要求。必須從“我”做起,認真識寫,這樣才能有效降低錯別字的“發(fā)病率”,與錯別字說“再見”,可不要當“別字縣官”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