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雪
(單縣中心醫(yī)院,山東 單縣 274300)
開展品管圈活動 降低靜脈留置針意外拔管率
徐紅雪
(單縣中心醫(yī)院,山東 單縣 274300)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對降低靜脈留置針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 對住院并使用靜脈留置針的50例患者開展品管圈活動,調(diào)查并分析使用靜脈留置針而出現(xiàn)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預(yù)。結(jié)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靜脈留置針的意外拔管率由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的70%下降至18%(P<0.05);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圈員各項能力得分均較開展品管圈活動前高(P<0.05)。結(jié)論 開展品管圈活動有利于降低靜脈留置針的意外拔管率。
品管圈;靜脈留置針;意外拔管率
靜脈留置針被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護理中,它能有效保護患者血管,提高護士工作效率[1]。但在臨床中,常因皮下血腫、留置針脫落、留置針堵塞、靜脈炎、液體滲出而提前拔除留置針,常常達不到《靜脈治療護理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規(guī)定的72~96小時的留置時間,可以說大大降低了留置針的留置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使用留置針的依從性。為此,我科開展品管圈活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5年5月2日至5月30日開展品管圈活動前使用靜脈留置針的50名患者和2015年7月4日至7月30日開展品管圈活動后使用靜脈留置針的5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呼吸科疾病,均按“七步法”進行靜脈留置針操作。(1)向患者解釋,評估血管;(2)選擇合適的留置針型號;(3)穿刺成功;(4)用無菌透明貼以穿刺點為中心做密閉式固定;(5)用膠布固定延長管及頭皮針;(6)告知注意事項;(7)輸液完畢,正壓封管。
1.2 方法
1.2.1 計劃階段 全體圈員針對靜脈留置針患者容易出現(xiàn)的5個問題,分別為提高住院患者佩戴腕帶信息的正確率、降低住院患者錯誤記賬的發(fā)生率、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發(fā)生率、降低靜脈留置針意外拔管率、提高患者出入量記錄的準確率,從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4個方面進行主題評價,共9人參與選題過程,最終確定降低靜脈留置針意外拔管率為本次活動主題。
1.2.2 實施階段(1)針對患者知識缺乏這個情況,我們制訂的主要對策為相關(guān)知識宣教,加強效果評價。首先由圈員代表制作成人靜脈留置針相關(guān)知識的宣傳材料,并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2]。然后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guān)知識宣教。在使用過程中加強效果評價,加深患者對相關(guān)知識的印象。主要宣教內(nèi)容為靜脈留置針的好處,如靜脈留置針可以保護血管、減少穿刺次數(shù);可以減輕因多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且輸液過程中可使患者更舒適,不用擔心血管被刺破。同時安排合理用藥時間,提高藥效。在整個對策的實施過程中,護士宣教到位,患者相關(guān)知識知曉率達90%。
(2)針對固定措施不當、患者活動頻繁這個問題,我們制訂的主要對策為統(tǒng)一留置針的固定方法,并實施網(wǎng)帽外固定法。首先做好宣教,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以免被汗液、水漬浸濕,并制作宣教手冊,告知患者正確的活動方法;然后統(tǒng)一固定方法,并對新護士進行培訓,即U型固定+3條輸液貼固定+網(wǎng)帽外固定。在整個對策的實施過程中,患者對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方法的掌握率達98%,對如何正確活動的知曉率達95%以上,且留置針不易脫出,同時科室規(guī)范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使護理人員的掌握率達到100%。
(3)針對操作方式不統(tǒng)一這個問題,我們制訂的主要對策為改善操作流程,操作模式標準化。首先制訂操作流程,并對圈員護士進行培訓。改善后的操作流程為“備齊用物,向患者解釋—評估血管,選擇血管(以前臂腕上為主)—選擇合適的留置針,連接輸液器,排盡空氣—消毒皮膚,穿刺成功—無菌透明貼由內(nèi)向外緊貼皮膚—輸液貼交叉固定頭皮針與肝素帽—尾端輸液貼注明穿刺日期,網(wǎng)帽固定—告知注意事項—輸液中巡視指導—輸液完畢,生理鹽水封管—網(wǎng)帽固定包嚴,尾端無外露—發(fā)放宣傳手冊,交代注意事項—每班交接,留置期間巡視”。在整個對策的實施過程中,護士培訓率、掌握率均達到100%。
(4)針對護士不重視巡視這個問題,我們制訂的主要對策為每班重點交接,輸液過程中加強觀察。首先召開護士例會,強調(diào)每班重點交接,一般15~20分鐘巡視一次;然后責任護士在輸液過程中加強觀察,評價靜脈留置針的有效性。在整個對策的實施過程中,每班重點交接,使得護士對靜脈留置針的重視度提高,護士對靜脈留置針的有效評價達99%。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靜脈留置針的意外拔管率由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的70%(35/50)下降到18%(9/35),開展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通過品管圈活動,圈員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工作積極性、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自信心、團隊凝聚力、團隊和諧度,見表1。
3.1 重新制作靜脈留置針操作流程圖,降低靜脈留置針意外拔管率
重新制作的靜脈留置針操作流程圖包括備齊用物,向患者解釋—評估血管,選擇血管—選擇合適的留置針,連接輸液器,排盡空氣—消毒皮膚,穿刺成功—無菌透明貼由內(nèi)向外緊貼皮膚—輸液貼交叉固定頭皮針與肝素帽—尾端輸液貼注明穿刺日期,網(wǎng)帽固定—告知注意事項—輸液中巡視指導—輸液完畢,生理鹽水封管—網(wǎng)帽固定包嚴,尾端無外漏—發(fā)放宣傳手冊,交代注意事項—每班交接,留置期間巡視。同時加強跟蹤檢查,查看護士的標準化執(zhí)行情況,并擴大培訓范圍,包括輪轉(zhuǎn)護士、實習學生。
3.2 建立長效機制,增強品管圈活動的效果
隨機抽查護士執(zhí)行流程的情況;輸液中由責任護士加強巡視,輸液完畢做好交接班,床旁檢查無遺漏[3];利用宣教手冊,加強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宣傳;減少靜脈留置針相關(guān)收費項目。
3.3 查缺補漏,發(fā)揮品管圈的作用
雖然通過品管圈活動提高了圈員的各項綜合能力[4],但仍有不足之處,如缺少活動經(jīng)驗,考慮的對策有重復;分析工具應(yīng)用不熟練;溝通能力有待提高等。為更好地發(fā)揮品管圈的作用,今后在選題時要考慮目標的達成力度,不盲目選題;對現(xiàn)況的把握力求更全面,多方面收集資料,目標設(shè)定更加科學、可行、有效;加強對分析工具知識的學習,分析問題要更加準確,保證對策持續(xù)有效;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思考能力,安排品管圈活動的時間要更加靈活。
表1 品管圈開展前后圈員各項能力得分比較
[1]侯雪琴,環(huán)曉鋒,朱紅娟,等.品管圈在靜脈留置針規(guī)范使用中的應(yīng)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5(24):109-111.
[2]王宏秀,譚蕾,葛梅秀,等.品管圈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6(11):75-77.
[3]陳艷.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兒科患兒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中的應(yīng)用[J].當代護士,2016(1):171-174.
[4]陳琰.品管圈在護理質(zhì)量管理中的應(yīng)用[J].當代護士,2016(1):156-157.
R195
B
1671-1246(2017)16-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