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志兵
摘要: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生物作為高中學習的重要學科,更要求教師能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就針對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論述,希望通過這些論述,能夠給廣大高中生物教師帶來一些幫助,共同為生物教學事業(yè)做出努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主要是學生自發(fā)的學習的行為,是目前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著名的學者齊莫曼首先提出。一般情況下,自主學習的過程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要發(fā)現問題,然后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最后解決問題,通過一步步的探究,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基于自主學習來說,自主學習能力是建立在興趣和自我驅動的基礎上的,是學生自我選擇和自我監(jiān)控等能力的綜合體現。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中,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并完成相關學習,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是自主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個體成長與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對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行預習,自己單獨找尋問題的答案,在老師的指導下,調試學習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解答問題得到成就感,從而形成克服困難的自信心。自主學習恰恰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方面的不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第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迎合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當下已經進入學習型社會,自主學習迎合了時代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對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策略
1、加強興趣指導,激發(fā)學習動機
傳統(tǒng)教授式教學方法,學生常常會游離課堂,缺乏思考,由于生物學科是理科性質的學科,教師講述,讓學生感覺過于抽象化,難以理解。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采取新的教學方法,比如說例舉生活實例,表述生活中所看到的現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仔細觀察樹木、果實等一些生活中的教學案例。還可以開展一些調查活動項目,或者讓學生用照相機或者文字記錄生物的成長過程,獨立完成生物報告并在課堂上展示,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充分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2、設計自主學習活動,提高學習主動性
教師在實施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時,應該注重課程教學的過程設計。生物科學內容不僅包括大量的科學知識,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領會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生物學原理去論證生物知識,例如植物細胞是滲透系統(tǒng)的論證,學生可以作為主體參與探究發(fā)現活動,找到根細胞的呼吸作用與其吸收礦質離子過程內在聯系的建立,同源染色體分離與染色體數目減半之間因果關系等相關知識。自主學習活動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并不是意味著學生一個人去做,而是要求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合作過程,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彌補,同時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使自主學習活動更有效率。不同背景的成員優(yōu)勢互補,在合作中不斷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相互借鑒,使得小組合作能夠提高主體參與的效率。還有一些生物原理和概念,都可以運用到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設計的自主學習活動要求富有啟發(fā)性,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一定難度,并且有信心去完成。
3、教師轉變課堂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師應該轉變角色,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引導者,改變以往的威嚴形象,重塑師生關系,以期待、寬容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根據生物學科特點,教師提問應該針對簡單的問題深人思考,以科學的方式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覺地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自己的生物學習過程,使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順利達到設定的培養(yǎng)目標。借鑒了國外的一些教學方法,我們可以讓我們學生在查閱資料后,學生做報告,講生物學概念關系,其他同學點評。最后老師以簡潔的語言做總結,既要肯定學生的成果,又要根據報告內容予以修正。高中生物課堂面對的是心智成熟的高中生,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他們能夠完成生物課堂報告,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肯定、鼓勵和期待。
4、問題驅動式教學,提問方式靈活
教師在課堂上提出驅動性問題,能夠促使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比如說生物細胞結構的學習,學生在實驗室里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就會思考老師的問題,帶著問題需求答案。當學生解決一個問題時,老師可以拋出另一個問題讓學生去解答,使學生不斷地解答問題,探索知識。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設定驅動型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慢慢尋找問題答案。在生物課的每一章節(jié)前面都有問題探討,教師都可以將其作為背景,結合最新的生物研究技術,對學生提出思考性質的問題。如果學生對問題的答案尋找方向上出現偏差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加以指導,讓學生朝著教師的引導方向,及時調整自我得出滿意的答案。
5、幫助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學生如果僅是學習,而不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那最終的學習效果必將不如人意。所謂歸納總結,就是對平時所學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整合,使其變得更有條理。這對學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歸納總結之后的知識點,其網絡更加系統(tǒng)化,更有助于學生對其進行記憶。歸納總結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夠將很繁瑣的知識變得簡單化,利于學生記憶。所以,想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其最終的歸納能力必不可少。
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已經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本文基于高中生物教學中自主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出發(fā),進行探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希冀能夠對生物教學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慕改枝.高中生物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及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趙銘邦.試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4(07):209.
[3]劉瑞平.中物理課堂教學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方略[D].山東師范大學,2010
[4]張敏青.生物教師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考試周C,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