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育中愈加重視對教學方式的使用,其中,教學語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因素,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得當,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诖?,本文就對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教學語言運用進行研究分析。
關(guān)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語言運用;研究分析
前言:在教學中,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是提高教學效率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對教學語言的使用,使用豐富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使用形象的主體動作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影響,加深記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地理課堂語言的科學、規(guī)范運用
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嚴謹性和現(xiàn)實性,在使用地理語言時,要重視言語的科學、準確和規(guī)范,這樣才能保證地理知識的精準表述,真正實現(xiàn)對知識的傳遞,對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要將教材作為教學的根本,嚴格按照教材的內(nèi)容對地理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描述。比如“太陽輻射是太陽源源不斷的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現(xiàn)象”,其中“放射”不能表述為“泄露”,這兩個詞在內(nèi)容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上極其相似,但實際表述的內(nèi)容卻不同,如果為了方便學生理解使用后者,這樣會造成言語表述不準確,影響地理概念的表達[1]。
其次,需要重視對模糊詞句的表達。比如地理語言中的“和”、“或”,“減少”、“減少了”等,在遇到這一類情況時,必須要注意用詞和用字的準確定,就如“太陽活動的類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這里的“和”就不可以使用“或”,一旦使用了就會導(dǎo)致語句發(fā)生錯誤。
最后,教學語言要符合實際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一些地理用語在使用時,要和新時期的教材內(nèi)容一致,表述要符合實際需要,否則學生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將難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影響知識的實用性,比如在舊版教材中的“影響工業(yè)布局的因素”,在新教材中已經(jīng)別改為“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如果在教學中,不重視對新教材語言的使用,反而繼續(xù)使用舊教材語言,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而且還會使學生難以理解教師講述的內(nèi)容,或者是不理解教材中的內(nèi)容。
二、精練、簡明地理語言的運用
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學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導(dǎo)致學生難以理解教學的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課堂內(nèi)容的講解分寸,避免隨意發(fā)揮,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思路。在課堂中由于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性,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這就要求教師使用的語言具有一定的精練性和簡明性,盡可能做到字字實用,這樣才有助于增加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另外,還需要注重適當?shù)闹貜?fù),如果僅僅講述一次,對于部分學生而言不僅難以理解,還會快速以往,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在講述地理概念時,要重視其中的科學性,比如“副熱帶高氣壓帶”,不能為了使語言更加簡潔精練,就簡稱為“副高”,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的地理課堂中,為了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要在堅持地理語言科學性的基礎(chǔ)上,提高語言的精明、簡練程度。
三、形象、生動的表述地理知識
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zhuǎn)變的過程中,但學生還會對一些抽象性的地理概念和規(guī)律等,存在理解片面和不準確等問題。因此,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對地理語言的形象直觀和通熟易懂的表達,也就是在地理語言使用具有一定的科學規(guī)范性的基礎(chǔ)上,使用合理的比喻和對比等方式,用學生可以理解的典型事例和文字等,對地理進行抽象或復(fù)雜的知識講解,增加學生對學科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比如“黃道平面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就可以使用具體的模式讓學生清楚的指導(dǎo)何為黃道平面,這樣可以更加形象的讓學生理解講述的內(nèi)容。
四、運用風趣、幽默的地理語言
在教學中,學習興趣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至關(guān)重要。因此,地理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幽默風趣地理語言的使用,使用這一類似語言,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改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比如:在地理課堂中,講述我國居于世界首位的礦產(chǎn):鎢、銻、稀土、鋅、鈦、釩時,教師為了使學生加深記憶,就可以讓學生使用“五弟吸毒心太煩”的記憶方式進行記憶,這樣的語言不僅風趣幽默,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加深記憶,提升學習效率。
五、使用具有藝術(shù)感和節(jié)奏感的語言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意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藝術(shù)感的提升,使用的言語不可以太過于嚴謹、平淡,這樣會使得學生感覺教學內(nèi)容枯燥乏味,難以提升學習興起,甚至還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利于教學內(nèi)容的傳授。因此,教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注意教學的節(jié)奏和語調(diào),使教學的語言強弱適宜,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求知欲望的增加,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六、贊美和表揚語言的合理運用
語言作為一種承載了知識內(nèi)容和情緒的表達形式,在使用中因其內(nèi)容和語氣等因素的不同,會給每個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而心理因素對學習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僅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而且還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贊美和表揚性語言的使用,將批評原語轉(zhuǎn)換為激勵語言,這樣就會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心情愉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七、肢體語言、聲音和情緒的有效運用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的肢體語言、華美的語言和高昂的情緒,都是帶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課堂氣氛的調(diào)節(jié)。比如使用肢體語言“手勢法”,對學生是情緒進行調(diào)動時,就可以用手勢進行演示,以地球和太陽的運動軌跡為例,可以將雙手握成拳狀,以此來代表地球和太陽,然后用雙手來演示二者的運動關(guān)系,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講述知識的印象,更加容易記憶[2]。
八、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重視對地理教學語言的有效運用,提高學生對探索地理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對自身在語言運用方面的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增加地理課堂的教學魅力,使學生可以在語言的影響下,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科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東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要讓語言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J].考試周刊,2016,(56):150.
[2]張紅玉.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語言策略的研究[J].人間,2016,(28):105-105.
作者簡介
(陶世福1996—),男,吉林長春人,民 族:漢 職稱:學生,學歷:在讀博士研究生。單位:長春科技學院,工商管理系。
(作者單位:長春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