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云計算因自身的鮮明優(yōu)勢和顯著特色,獲得了日益廣泛的運用,在教育、教學與培訓活動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我國長時間以來開展對外漢語教學,但是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為此可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充分地運用云計算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提升教學效果。筆者論述了云計算在對外漢語教學聽力模式中的優(yōu)勢,以云計算為基礎,構建了相應的對外漢語聽力教學模式。
關鍵詞:對外漢語 聽力教學模式 云計算 應用
一、云計算及其應用模式
云計算是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的若干服務的使用、增加與相關的交付模式,一般情況下要借助互聯(lián)網,向用戶提供擴展性強、動態(tài)化的、虛擬化的相關服務和資源。從它的本質來看,它的核心理念是非常統(tǒng)一的,也就是構建集約型的彈性服務,表現(xiàn)為統(tǒng)籌相關的服務和資源,聚合相關的軟件、硬件與網絡等在內的多種資源,將這些資源整合為一個龐大的有機資源地。它采取服務定制的方式,能夠為用戶定制彈性服務并提供極大的便利;再者,它的管理高度透明,它主要是面向服務和資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就其技術發(fā)展而言,云計算為社會提供的相關服務涵蓋了下列特征: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可伸縮性以及高可靠性。就云計算的發(fā)展而言,它以服務為自身的發(fā)展導向,涵蓋了從高層軟件到硬件設施的諸多服務。
通常情況下,以功能差異以及服務對象的相關差異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服務。國內騰訊開放平臺、阿里云、淘寶開放平臺等均是云計算的代表。它的主要優(yōu)勢是為了更好地聚合市場經濟活動的相關參與者,如個人、中小企業(yè)與組織資源。這些豐富多彩的資源池的社會化為特定領域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互聯(lián)網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
二、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現(xiàn)狀
原先開設的對外漢語課程,并不涵蓋這方面的教學內容,所以它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課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期初的“四小門”到后來獨立發(fā)展的全新課程。眼下對外漢語的聽力教學的教材建設、理論研究以及教學發(fā)展等領域,都獲得了巨大進步。然而從實際的課堂教學來看,并沒有獲得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對外漢語的過程中,不具備較好的聽力水平。司馬麟的相關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學生覺得聽力能力比較重要,僅僅低于眾所周知的“說”的能力,然而學生對口語課以及聽力課堂教學的評價卻是最低的,他們認為只有通過課外的口語練習和聽力訓練,才能穩(wěn)步增強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構建以云計算為框架的對外漢語聽力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指的是運用相關的教學理念和理論基礎,面向特定的教學主體,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運用恰當?shù)恼n堂教學措施和策略,實施可操作性強、完整的、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化的教學活動的一種范式。在此過程中,可以發(fā)揮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的優(yōu)勢,構建良好的對外漢語聽力教學模式,充分借助云計算,打造科學合理的云計算聽力教學機制,有效地完成對外漢語的聽力教學目標。
(一)建立云計算聽力教學系統(tǒng)的設想
基于云計算的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系統(tǒng)立足于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師生共同借助該系統(tǒng)的最終執(zhí)行模塊,通過平板電腦、手機以及臺式電腦等在內的多種終端,通過無線網絡訪問相應的接口,云計算聽力教學系統(tǒng)相互連通,合理地使用該系統(tǒng)提供的教學服務。按照實際的教學需求,涵蓋了學生信息、學習資源、教學信息、教學現(xiàn)場、習得測試、學習報告、軟件支持、拓展學習、交流討論的話等多個組成部分,教師、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前與后的任何時段,借助云平臺開展聽力教學和多渠道的交互學習,從而獲得個性十足的“云云計算”教學服務。
(二)課前教學模式
通過云計算的方式開展聽力課堂教學,可以在課堂教學前進行必要的課程預熱與掃除障礙等多個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率先登錄相關的云學習平臺,按照本身的學習時間、智能特點、有效模式以及愛好和興趣等,選擇針對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借助引導式、自主式、探究式、協(xié)作式等多種學習模式,開展必不可少的學習活動,完成相應的教學測試,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知識背景和教學情景,有效地完成聽力教學前的“預熱掃障”。教師應該在云平臺上和其他教師集體設計學習活動,傳輸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源,查看學生的測試結果與課前學習,有效地分析和調整教學過程中的難點與重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三)云計算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通過前一環(huán)節(jié)的“課前預熱”,有效地掃除可能出現(xiàn)的聽力障礙,收集和掌握學生在聽力理解方面的實際水平,尤其要了解學生的聽力能力、發(fā)展水平和學習潛力,確定他們在聽力方面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再逐步推進課堂活動和學習活動、借助教學引導,使學生逐步過渡到更高水平的聽力水平。要借助云計算中的聽力練習,合理地統(tǒng)計、整合以及分析學生的實際答題結果,教師應該準確、實時掌握學生的聽力習得狀況,促進他們從當前的聽力水平過渡到更高水平的聽力水平。必須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調整進度和內容,采取示范講解、探究偏誤原因、互幫互學等措施,幫助那些暫時還沒有達到更高水平聽力能力的學生。在此過程中,要持續(xù)鞏固和提升學生的聽力發(fā)展水平,使他們形成更新、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他們借助各種聽力材料,循序漸進地完成相應環(huán)節(jié)的聽力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穩(wěn)扎穩(wěn)打,循序漸進地開展聽力教學活動,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千方百計增強學生的聽力能力。
(四)課后學習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觀指出,學習應該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體系,知識的掌握不是由教師傳遞完成的,而是來自于學生轉換和處理相關的學習情境和信息,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能力。教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和提供者,他們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和意義,促進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學生通過加工和學習信息,主動地建構相應的意義和知識,絕非被動地接收知識和信息。
建構主義理論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社會性、主動性與情境性。以云計算為媒介的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充分發(fā)揮建構教學的優(yōu)勢,優(yōu)化課前、課堂、課后聽力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課后教學能夠讓學生內化加工新知識,對其進行整合和鞏固。從這個過程來看,學生登錄到相關的云平臺頁面,完成和查看課堂練習的相關結果,分析練習中的錯誤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正,開展學習評估以及相應的測驗,健全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效地鞏固自己的聽力學習成果。最后,還要在真實情景中運用構建而來的諸多學習結果,將生活中與此相關的詞匯、語句或者話題錄制成精彩的視頻、音頻,搜索聽不懂的語言片段的相關語音信息,將其上傳到相關的云平臺頁面,觀看、收聽其他同學或者教師上傳的自制音頻、視頻、生活隨拍以及語音搜索內容等。這樣一來,既可以有效地遷移與拓展相關的知識,也能夠讓學生從課堂的聽力水平過渡到真實情景中的聽力任務和目標,增強他們學好對外漢語聽力的成就感與主動性,更好地完成聽力教學的目標。
結語
眼下,在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國才剛剛開始探索以云計算為基礎的聽力教學模式,然而它的優(yōu)勢非常顯著,在其他領域的成功運用,也預示著會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運用。從上述分析能夠看出,以云計算為基礎的對外漢語聽力教學方式可以破除傳統(tǒng)的對外聽力教學的諸多劣勢,既要領會和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而且要善于運用云計算,這樣一來便可以隨時隨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多元化、自由化、個性化的聽力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
(基金項目:本文系漢江師范學院2016年校級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C05]。)
參考文獻:
[1]黎家厚.云計算輔助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建卓.云計算及其發(fā)展綜述[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72-75.
[3]劉頌浩.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研究評述[J].世界漢語教學,2001,(1):93-107.
[4]鐘鋒.云計算輔助教學的協(xié)作式教學環(huán)境設計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1):63-66.
(丁翠葉 湖北十堰 漢江師范學院中文系 4420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