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太祖長拳
——黃治武演示
少林太祖長拳,相傳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結(jié)合自己多年征戰(zhàn)沙場與敵搏斗的經(jīng)驗所創(chuàng),后經(jīng)少林高僧反復提煉升華,形成一套經(jīng)典拳術,其拳法有崩、撩、砍、抓、拿等特點,呼吸吞吐開合,身法前后呼應,一氣呵成。
預備式:
動作一:身體以立正姿勢,面向南(此為凡例,假定面南)站立,頭部端正,雙手垂于兩腿外側(cè)。目平視前方(如圖1)。
圖1
第一段
第一式:海底撈沙
動作二:接上式。開左步與肩同寬,同時雙手握拳置于腰間,腳尖里關,目光不變(如圖2)。
圖2
動作三:接上式。提左腳向左跳步,跟右步,身體稍轉(zhuǎn)為左側(cè)身,下蹲成丁步,重心在左腿,右腳尖點地置于左腳腰。同時左手屈肘握拳,拳心向內(nèi),緊貼左胸。右手成虎爪形,掌心向下。轉(zhuǎn)身下蹲時右手向右腳前側(cè)下抓,目斜視右上方(如圖3)。
圖3
第二式:迎面扳手
動作四:接上式。全身向西(右)方轉(zhuǎn)成橫身,向右側(cè)上右腳成弓步,左拳下壓至腰間,右掌從內(nèi)向上向外撩掌,位置與肩齊平,掌心朝內(nèi),目視右掌(如圖4)。
圖4
第三式:撩陰截把錘
動作五:接上式。右手握拳收于腰間,拳心向上,左拳變覆蓋掌向前向上穿掌,左右對拉,前后規(guī)整,左掌有攻其咽喉一擊致命之勢。目視左掌(如圖5)。
圖5
動作六:接上式。移重心至左腿,收右步腳尖點地,身體下蹲成虛步。同時左掌變?nèi)狭檬沼谟倚厍?,右拳由外向下砸,落于右膝外?cè),退步縮身,捶打護膝,撩陰錘把,顧名思義。目視右拳上方(如圖6)。
圖6
第四式:撐膀
動作七:接上式。右腳向前跨出一步成右虛步,左腳橫開步成左弓步。左臂撐于左腿上,左掌外翻變陰手成覆蓋掌,再變成握拳下拉。右拳從腰起由下向上摔動一圈,至右耳旁,左拳右肘,雙膀互撐,目視左肩(如圖7)。
圖7
第五式:合身
動作八:接上式。重心移至腰胯之間,雙腿成正馬步。同時兩拳收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正前方(如圖8)。
圖8
第六式:提地擎天
動作九:接上式。身體微下蹲,腿腳不動,兩肩下砸,雙拳變掌向下成虎爪掌,置于兩膝外下側(cè),是為提地。目光不變(如圖9)。
圖9
動作十:接上式。雙虎爪掌變?yōu)殡p撩陰手,同起與腰齊,再變雙拳,兩臂微抬,腰往后撐,雙拳經(jīng)兩肩旁同時上沖與頭齊,拳心向后,是為擎天。目光不變(如圖10)。
圖10
第七式:撂手,恨腳擠手炮
動作十一:撂手(又名摟手)。右拳收于腰間,上身微向左側(cè)扭轉(zhuǎn),左掌向外撩掌于左膝上方,掌心朝下,撩手擊打,目隨左手巡視一圈后,仍平視前方(如圖11)。
圖11
動作十二:恨腳擠手炮(又名震腳擠手炮)。左掌外翻,掌心朝上。同時重心左移,跟右步至左腳平行,右拳從下向外向上掄起一周,下砸至左掌,注意右腳跟步恨腳,恨腳砸拳。目視前方(如圖12)。
圖12
第八式:撩手單沖拳
動作十三:撂手。接上式。撤右步成馬步,右拳變陰掌向右側(cè)撂一圈,變握拳置于腰間,拳心向上。左掌變?nèi)沼谘g,重心偏左。目視左方(如圖13)。
圖13
動作十四:單沖拳。接上式。重心右移成右弓步,上身微向右方前傾,擊后將拳收回置于腰間,拳心向內(nèi)。收左掌,目視右拳(如圖14)。
圖14
第九式:右二起飛腳
動作十五:接上式。跟左步提左膝,左腳向前彈踢,離地二尺余高,右腳快速蹬地向上跳躍彈踢,同時右掌變陽拳伸出,再快速變覆蓋掌與右腳面相擊。左腳落地后,雙手握拳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如圖15)。
圖15
第十式:雙括
動作十六:接上動作,右腳向前落地成右弓步,雙拳由陽拳變楞拳,從腰部向前括擊,上身微向前撲,擊中點與兩肋齊,雙拳拳心相對,面向右,目視右前方(如圖16)。
圖16
第十一式:束身雙抱拳
動作十七:由右弓步轉(zhuǎn)身變左弓步,左拳收回置于腹左側(cè)。
右手握拳,從右膝外側(cè)下拳,上身隨手下傾,向前兜擊于膝前上方與腰齊,左右兩拳相互纏繞一圈后,左拳在前,右拳在后,兩拳距離約五寸,沉肘,拳置于胸前。在雙拳纏繞的同時,急收左腳變成虛步,目視左前方(如圖17)。
圖17
第二段
第十二式:左橛楔捶
動作十八:出左腳成左弓步,身變成順身,面向左方,上身向左前方下傾,左手成陰拳下沖,拳心向里,右手成楞拳上沖,拳心向前,兩拳成一斜直線,面微仰,目視前方(如圖18)。
圖18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