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玲
(福建省龍海市榜山鎮(zhèn)田邊小學)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已不止拘泥于課本基礎知識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把握。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占有很大的比重。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快速搜索信息,提高寫作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操,可謂一舉數(shù)得。因此,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成為當前教師的首要之重。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分析研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教版;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
一、小學語文關于閱讀理解的教授現(xiàn)狀
1.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參與為輔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涉及閱讀理解方面的內容總是出現(xiàn)教師主講的現(xiàn)象,學生只是間或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種形式無法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相反,學生長期被動思考,頭腦處于懶散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整體學習??赡苡捎跁r間關系,或者文章內容學生難以理解等原因,教師經常會帶領學生學習閱讀理解,學生因而產生惰性思維,更加缺乏主動練習閱讀理解的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生更容易產生厭煩心理。
2.對閱讀理解的要求不夠詳細、具體
很多教師會開展有關閱讀的知識訓練以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與機會,但是并沒有就閱讀強化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就出現(xiàn)隨意閱讀、濫讀、喜歡才讀的現(xiàn)象,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會因為不知道具體要求而自由懶散,使得練習失去了原本意義,學生對閱讀不能提起足夠重視。
3.教師教授方法過于單一,形式枯燥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普遍采用“我講你聽”的教授形式,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沒有積極動腦思考。這種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xiàn)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形式枯燥,抑制了學生個人個性的發(fā)展,學生自然更加不愿意聽講。
二、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方法策略
1.強調學生參與為主
教師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注意態(tài)度的轉變,強調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參與的角色。預留出必要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并尋求問題的答案。教師還可根據(jù)閱讀內容設置相關問題,問題形式除短文要求外,還可設置寫作技巧等問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以人教版課文《觸摸春天》為例,全篇都在描述小女孩感知春天的過程:用手觸摸、用腦想象已是最大的享受,這源于小女孩雙目失明,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jié),小女孩雖身有殘疾卻還是積極面對人生,笑看生活,正是學生應該學習的榜樣。在進行解讀文章時,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所感悟的春天的特色,與文中小女孩比較異同,從而感受小女孩堅韌不拔的生活態(tài)度。時刻以學生的主體性作為出發(fā)點,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
2.教學設計多樣化,備課不流于形式
由于上課時間有限,使得學生聽講理解總是不夠深刻,不能完全把握文章精髓?!皶x百遍,其義自見”自有一定道理,教師可安排學生在課下進行朗誦閱讀,為了提升學生的積極參與度,教師需要設立明確閱讀目標:閱讀到語句通順,有感情的程度。此外,教師還需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設計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關注,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月光曲》是由貝多芬在經歷情感波折后進行創(chuàng)作的鋼琴奏鳴曲。是月光的柔和造就了曲子的誕生,還是曲子的美妙成全了月亮的夸姣?學生朗讀課文后,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月光與鋼琴交融的語句描寫,欣賞月光曲的意境效果。
3.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授課時,除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外,還應多注意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融入其中,加深對文章人物的理解。比如《開國大典》這一文章,作為小學人教版中的重點篇目,如果單以文字敘述此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恐難以理解,不知所云。此時我們借助多媒體形式播放相關視頻,將學生的情感融入其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再理解文章內容也就非常容易了。
4.注重閱讀訓練,形成閱讀習慣
要想真正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必須采取訓練模式,集中練習。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加強語言、文字的基礎,從而進化到文章的閱讀。先從優(yōu)秀作文、優(yōu)秀詩篇開始,進而上升到名家篇章賞析。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可以根據(jù)閱讀的文章進行讀后感的寫作練習,使學生在閱讀創(chuàng)作中動腦思考,分析文章中人物心理,感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閱讀訓練的養(yǎng)成,貴在堅持,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能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甚至于人生方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學生語言的表達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習慣,這樣在保持學生個性的同時,提升了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
參考文獻:
[1]于井鳳.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5).
[2]黃靜.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15(12).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