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日
【摘要】本文通過闡述學校的一些實踐經(jīng)驗表達了在德育工作中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在普及“生活的小常識”中滲透“教育的大道理”,這樣才能在培養(yǎng)熏陶小學生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適合其一生發(fā)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教養(yǎng)。
【關(guān)鍵詞】德育工作 教育的大道理 生活的小常識 普及 滲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246-01
我們知道:最有價值的教育,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適合其一生發(fā)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教養(yǎng)。可是,這樣一個常識性的觀點在實踐中卻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落實,甚至很大程度上還會被曲解。回望現(xiàn)實中的德育工作,我感觸很深:大、空、表面化的東西多而觸及青少年心靈的事物少,導致影響效果不大。而作為學校教育,我們應該更多的反思“我們應該獻給學生怎樣的校園生活?”“我們應該為學生構(gòu)建怎樣的習得通道?”我認為,在小學校園里,在培養(yǎng)熏陶小學生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就是要把滲透“教育的大道理”回歸到普及“小常識”。
因為,我們的教育從來都不缺乏說教??墒俏覀冇滞诂F(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一些舉手就能夠做到的事情沒有做好,很多淺顯的道理我們花費了很大的精力還不能讓學生接受。這不是我們不想做,也不是做不到,而是平時的教育似乎更多的注重大處著眼,宏觀分析,少了一些實實在在的看似簡單的具體要求和反復強化。比如:我們要求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卻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盲目崇拜日韓服飾卻不知道祖國服飾的變遷甚至認為我國的漢服是照搬韓國的傳統(tǒng)服飾而來;我們鼓勵學生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卻發(fā)現(xiàn)傾聽的學生隨意起哄,不尊重別人的表達等等。這樣的現(xiàn)象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德育的缺失。所以,我們應該提倡簡單明了的普及“常識”,做人與做事的常識。
下面列舉一些我縣學校的做法以之探討:
一、實行學生行為習慣考級制度
把生活中、學習中需要養(yǎng)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分條羅列,層層深入,分等級過關(guān)。
有人說,我們的德育是一壺燒不開的水。燒開一壺水需要水溫達到100℃,我們的許多德育只燒到前50℃(只重視學生的道德認知和行為),更為艱巨的后50℃(行為習慣)尚未燒開。加上多采用簡單說教,強硬灌輸,所以收效甚微。學校德育實效性不大,可能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忽視了細節(jié)。比如,在學生行為習慣考級方案中,設(shè)計了生活習慣、做人習慣和學習習慣三部分。其中,生活習慣包括睡覺穿衣、刷牙漱口、清掃房間等健康行為;做人習慣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悅納同伴、餐桌禮儀等待人接物的行為規(guī)范;學習習慣包括課前準備、課中聽講、課后鞏固、讀書習慣等。同時,還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將上述內(nèi)容從低到高細化為不同的具體行為,學生養(yǎng)成習慣后,可根據(jù)自身實際逐級申請,由同學、老師和家長共同評定,并定期評出星級少年。
二、征集升旗誓詞,班級輪流升旗及做國旗下的講話
幾年來,我們的升旗誓詞一直是:忠于祖國,為祖國服務。可是我們感覺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句話非常抽象也很空洞。為了使升旗誓詞讓孩子們聽起來更加倍感親切,做起來更感心知肚明,我縣在全體小學生中廣泛征集“國旗下的誓詞”。于是,國旗下成了孩子們傾吐心聲的地方。如:“養(yǎng)成好習慣、做好每件事”;“我是一小人、我誠信、我友善、我自強”;“做了不起的中國人、做了不起的融水人、做了不起的一小人”、“我是一小人,我熱愛我的學校,我是中國人,我熱愛我的祖國”等。每月?lián)Q一次誓詞。還把征集到的一些誓詞用鏡框裝好懸掛在教學樓的走廊上。而班級輪流升旗及做國旗下的講話不僅讓更多的同學都參與到升旗儀式中來,更激發(fā)了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也使他們對祖國的情感在不斷的體驗中升華。這些活動的開展,讓所有孩子都有發(fā)言的機會,讓所有孩子的情感都有傾瀉表達的舞臺,這是最深刻的尊重和最有價值的培養(yǎng),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自我的成長。
三、班級制度大家定
班級文化是開發(fā)學生潛能的軟環(huán)境,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教育往往會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shè),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已成為學校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進而優(yōu)化學校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學校班級的制度由同學們自己制定,成為大家的約定。比如:紀律要求:不在教室大聲喧嘩,不追逐打鬧……;學習方面:作業(yè)不拖拉,不在早晨到校后做家庭作業(yè)……;衛(wèi)生要求:不隨地扔雜物,見到垃圾主動拾起等等。在制定班級約定中體現(xiàn)“常識”的強化,而不是把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貼在墻上了事。通過師生共同制定班級公約形成“我的制度我遵守”的共識。
四、布置親情作業(y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家長抱怨孩子情感冷漠,不會關(guān)心人??墒俏覀儾唤此迹何覀儎?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學會表達他們的愛了嗎?使孩子學會感恩,不能單靠說教,更重要的應該是通過體驗來觸動孩子的心靈。于是我們倡議在班級中布置親情作業(yè)。比如“擁抱一下父母”“為父母捶一次背”“為媽媽梳一次頭”“為爸爸沏一杯茶”等等。這樣的情感互動就是心靈的溝通。它喚醒的不僅是親子間純美的感情,更教會了孩子健康的情感表達。隨著“親情作業(yè)”的越來越多,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就日漸增多,理解就會日益加深,心與心就會貼得越來越緊。同樣,這樣的親情作業(yè),還可延伸到社區(qū)中、學校里,讓學生在社會上、校園里感受到“大愛無痕”的魅力,不斷完善健康的人格。
綜上所述,在德育工作中通過抓基礎(chǔ),做小事,細節(jié)之中見大道,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小常識,大道理”“小事情,大理念”。努力實現(xiàn)“教育的本源就是為人的發(fā)展服務”這個常識。這樣才能在培養(yǎng)熏陶小學生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適合其一生發(fā)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