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苑】
泊秦灘
[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這是一首即景感懷的詩。金陵曾是六朝古城,繁華一時。但詩人在目睹唐朝國勢日衰,當權(quán)者昏庸荒淫后,對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的悲劇而感到無比感傷。全詩僅28個字,就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且典型地表現(xiàn)了晚唐的時代氣氛,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及對現(xiàn)實的深切憂思。
詩歌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了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灑脫:又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了“不知亡國恨”,抨擊了豪紳權(quán)貴沉溺于聲色的現(xiàn)狀:最后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diào),借陳后主之詩鞭笞權(quán)貴的荒淫,深刻犀利。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出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且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晚唐現(xiàn)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cè)面的寫照。
想象中的秦淮河,兩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軟軟的吳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艷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個酒家門前肯定也飄搖著一方旌旗或是幾枚燈籠,打著誘人的“秦淮人家”字樣,吸引著天下來客。臨河的窗邊最好有一扇窗開著,窗臺上吊一盞小燈,供著一盆蘭花或茶花,或倚著一個婉約的江南女子,如果沒有女子倚窗,則要有吳歌從窗里飄出來,迷得游船上的才子、公子們頻頻探頭,引頸尋覓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見底的,甚至可見魚蝦追逐。船從如鏡的水面劃過,劃出一道清波,在逶迤的燈光下閃爍著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輪孤月隨著船走,船窗里有兩三個知己男女,或撫琴或輕歌,或飲酒或品茗,或敘情或抒懷,盡說些風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則要有一爐暖炭煮著黃酒:如果是夏天,則要有一把絹絲的扇搖著涼風:如果是春天,就遐想“無風自婀娜”的王獻之詩中的桃葉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戲說來江南貢院考試的才子唐伯虎的風流韻事……
后來,我讀大學時,讀到了朱自清、俞平伯兩位散文大師的同題美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對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這時的秦淮河,已然沒了六朝的歷史古韻,但仍有商女的歌聲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地發(fā)出”。于是,秦淮河的風月在我心中演變成了“汩——汩的槳聲”。
21世紀的市場經(jīng)濟運作于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濃郁得像黏稠的蜜,現(xiàn)代、時尚的霓虹燈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調(diào)的人語,蠱惑得秦淮河的清韻了無蹤影?;蛟S,秦淮河唐詩宋詞的妙韻全部回到詩卷中去,回到歷史中去了。這日,天寒地凍,我四處尋覓,也沒有尋覓到曾經(jīng)載過朱、俞的那種帶槳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棄了船游的想法。
其實,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終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層層疊疊的歷史,流逝了年年歲歲的時光,而且,還將繼續(xù)把歷史沉淀,把時光溶解,直到永遠。秦淮河始終是靜謐的,她歷經(jīng)千秋歲月,早已看慣了風花雪月、刀光劍影,看慣了朝野更迭、聚合離散,看慣了春風楊柳、冰霜殘梅……秦淮河始終是自然的,她為城市承載了過多的奢侈,包容了過多的繁華,可這奢侈與繁華是人類給予她的呀,應該返樸的是人類,是攪了秦淮河清韻的人類!
(節(jié)選自龔文瑞《自秦淮河上尋槳聲》)
【杏壇風采】
秦淮河上 何茂勇
這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江面已有一絲寒意,一輪皎潔的月亮早已悄悄地爬上岸邊的樹梢。再看看這一入夜的江面,如紗的月光傾瀉而下,籠罩著這煙霧繚繞的江面。遠處生滿蘆葦?shù)纳碁┥想鼥V朧一片,寂靜的像睡熟了般。偶爾會聽到“撲棱”一聲,幾只水鳥從里面飛出,打破了這片沉寂。
一路走來,李商隱看到了太多民間疾苦。此時,雖然離安史之亂已經(jīng)過去了若干年,但繁鎮(zhèn)割據(jù)猶在,牛李之爭猶在,杜甫在《憶昔》一詩中描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的盛唐景象在他眼中只是書上描繪的一個夢。李商隱很想知道,這樣的景象真的發(fā)生過嗎?
也許是因公出差,也許是私人旅游,也許是口渴饞酒,也許……至于真正的緣由,還是讓他人去考證吧。但無論怎樣,在這樣一個凄清的夜晚,李商隱所乘的小船最終停泊在了這個“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的秦淮河畔,那個青蓮居土曾經(jīng)喝過酒的“孫楚酒樓”。夜?jié)u深。但燈火依舊通明。達官貴族們觥籌交錯。紙醉金迷。昔日的繁華依舊,遙想當年太白先生所見到的景致也會是如此吧?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zhì)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tài)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ㄩ_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此時,不知是哪位歌女唱的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清晰地傳入了李商隱的耳中,它深深敲擊著李商隱的耳鼓。王公貴族們,難道你們忘了后主是怎么把自己的社稷玩完的嗎?歌女們不了解亡國之人的感受。那你們呢?看看老百姓過的日子吧!
“哎,算了,還是走吧!”李商隱返回自己的小船。不一會兒,小船消失在一片茫茫月色中……
【小荷尖尖】
不眠之夜 何昕
深秋時節(jié),秦淮河畔煙霧迷茫,行船和旅人都籠罩在月光下,像披上了一層輕紗般,看上去如夢似幻。月光透過薄薄的云層,照射在岸邊的沙灘上,李商隱的行船在河畔的一酒家門前停靠下來??礃幼?,他今夜要投宿到這里了。奔波一天的詩人從船上走下來,借著酒家高挑的防風燈籠的燈光,可以看到詩人滿臉的倦意。不知道是他是賑災歸來路過此地,還是考察民風奔波到此,但此時。他滿臉灰塵。
不知從何處隱約傳來《玉樹后庭花》的歌聲,李商隱冷不丁地打了一個寒戰(zhàn)。是天冷嗎?可能吧,但他仿佛看到了陳叔寶與寵妾張貴妃、孔貴人飲酒嬉戲、作詩唱和的情景。當然,還有他們被隋軍從枯井中俘獲的狼狽樣子。
民間的疾苦,朱門子弟又有幾人能懂。這靡靡之音。直接擊中了李商隱心靈的痛處:歌女尚且不知國之危難,那王公貴族們,難道你們也不知道嗎?難道真是大唐氣數(shù)已盡?想到這里。他真的不甘心。雖然自己因“牛李之爭”而備受排擠,但報國之心猶在,愛國之情未死。那么,就把此時的心情記錄下來吧,但愿能警醒那些只知玩樂而缺少后顧之憂的王公貴族們。于是,他提起筆,寫下了這首《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僅僅二十八個字,他一揮而就。但他的心正在滴血。
多年的戰(zhàn)亂始終沒有平息,人民依然流離失所。在這個被脂粉浸泡著的秦淮河上,依然歌舞升平。李商隱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他知道。這可能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征集令
請將下面這首詩擴寫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照抄翻譯。答題紙自備。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