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順德區(qū)實驗中學 王育群
淺析美術教育的心育功能
文佛山市順德區(qū)實驗中學 王育群
中學生處于青少年身心發(fā)育的黃金時期,正是人生發(fā)展中充滿著朝氣和活力的階段。但據(jù)相關調查表明,由于社會環(huán)境、家庭情況和朋輩交友等因素影響,目前在校中學生中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為性格孤僻、脾氣浮躁、情感脆弱、依賴性強,甚至是偏執(zhí)等。由此極容易因一些小事引發(fā)出偏激的行為,諸如離家出走、校園暴力、違法犯罪甚至輕生等。作為一線教師,每每看到此類新聞都會感到痛心疾首,我時常反思:美術既然能夠陶冶人的性情,能否把美術教育作為心育的途徑,在學生心理素質培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作為呢?
中國南朝時期的繪畫理論家謝赫在其 《古畫品序》中就已明確提出 “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美學觀點。中國古人已充分認識到美術繪畫具備 “明勸戒”即教誨人民的功用。英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 (HerbertSpencer)曾經(jīng)說過: “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便失去了一半,這就會給各種疾病的入侵洞開了門戶。”可見美術教育是人類醫(yī)治心理疾病,引導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手段。既然學習美具有提升人心理素質的功能,那么在中學階段則以美術教育作為契機,教師在美術課堂中引領學生去學習美。
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對美術產(chǎn)生興趣?在美術課堂中,學生參與一次愉悅的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或是教師對他們作品的一句鼓勵的言語、由衷的評價,都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作為美術老師,美術課不僅僅是單純的美術技能教學,而是可以通過學習美來引導學生克服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以達到培養(yǎng)提升其耐心、細致和自信的心理素質的目的。
在教習靜物素描繪畫技能的時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描繪的主題進行自主擇取、擺放靜物。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展開繪畫立題活動,讓學生闡述擺放靜物的想法,使其各抒己見,表達各自對于主題的真實感受,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為了確保每位學生的美術作品可以順利完成,進行素描繪畫之前教師會要求學生依據(jù)自己的想法書寫相應的創(chuàng)作流程。通過讓學生們梳理創(chuàng)作思路,以達到控制自己的浮躁心理的目的。
有一位學生給我的印象相當深刻。當年還是高一學生的小亮,脾氣暴躁,性急,和同學的關系緊張,從來無法堅持完成一件事情,從小到大,在很多老師眼里他都是一個 “刺頭”。在美術課上要求他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一幅畫面,對于他來說簡直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情。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缺乏耐性等問題,經(jīng)常發(fā)脾氣、摔筆、撕畫、擾亂課堂等。我通過課上的觀察指導,課下的溝通交流,逐步得到了小亮的信任。我耐心引導他思考分析造成作品失敗的真實原因——心理因素造成畫面效果不理想。我給予了他解決、提高畫面效果的方案,并一步步教給他提高畫面的方法,協(xié)助他完成畫面。終于,他克服了困難完成了繪畫創(chuàng)作。用他的話來說, “在認識作品的同時,也開始認識自己,審視自我”。他開始解到真實的自己,并且真正愛上了美術。他在繪畫中宣泄了情感,感受到美,享受到創(chuàng)作帶來的樂趣,同時也感受到克服困難,沖破障礙以后得到的愉悅的心情。
經(jīng)過了三年的訓練,在多位教師教育下學習美,在不斷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中,他的心理問題得到很大的改善,心理素質得到很好的鍛煉,通過他自身的不斷努力,他終于考上了美術學院。小亮在學習美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調整了心理狀態(tài),克服困難后獲得最終成功的愉悅感,從而使那些曾經(jīng)自卑自棄的學生重新萌發(fā)積極向上的信念。
學習美,對于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美術技能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立意識,使其養(yǎng)成有條不紊的處事風格,具備勇于排除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達到消除其浮躁心理、依賴心理和經(jīng)不住風雨的懦弱心理,從而達到 “心育”的功能。
這或許正如我國著名藝術家徐冰先生所言: “素描訓練不是讓你學會畫像一個東西,而是通過這種訓練,讓你從一個粗糙的人變?yōu)橐粋€精致的人,一個訓練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中明察秋毫的人?!?/p>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教師不要用顯而易見的刺激去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是應在更深的層次上,讓他們通過發(fā)現(xiàn)自己 ‘才能’的過程,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p>
欣賞美,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美術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之上,也不能僅停留在課程之中;不能只停留在專業(yè)技法的學習,也不能只單純追求畫面效果。新時期的美術教育應該要有更高的追求,課堂形式應更為多樣化,授課形式應該更開放。本人所在的學校就經(jīng)常開設多樣化的美術展評活動,如美術展覽、美術競賽、美術講座、美術墻報、美術興趣小組等。學生在相互欣賞作品、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也促進了心理健康。
教師通過組織美術展評活動捕捉和發(fā)掘學生自身的 “亮點”。有的構思新穎,表現(xiàn)獨特;有的一絲不茍,作品精巧;有的用色大膽,畫面絢麗;有的造型準確,塑造豐富……教師及時表揚、鼓勵,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和付出,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豐富多樣的美術展評活動還為不同班級和年級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交流、碰撞、交融協(xié)作的平臺,可以有效培育學生群體意識。群體意識的形成能有效克服和矯治學生個體的固執(zhí)、孤獨甚至封閉心理,以實現(xiàn)培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心育功用。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心理、進取心理、相容心理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小雯剛入學時,表現(xiàn)得很不自信,對很多事情都無所適從。她在文化學習上非常用功,但成績總是不理想,因此在與同學的相處中她總是把自己定位很低,總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美術學習,在老師的輔導下,她的美術成績穩(wěn)定提高,自信心逐步增強。在老師的引領下,小雯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斷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在美術展覽活動中屢屢受到表揚。她逐步打開了她的心扉,突破了心理障礙,樹立了自信,不但文化課成績逐步提升,與同學的關系也越來越好,還積極參與學校學生會的工作。她在給老師的感謝信中寫到: “我曾經(jīng)是一個那么懦弱沒自信的女孩子,是老師您帶領我走入了美術的殿堂,我看到美,欣賞美,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找到了自信,感謝老師!”
美術展評是一種最為直觀有效的激勵機制,從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形式,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學生在展覽過程中收獲了滿足感和成就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舞學生美術的創(chuàng)作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育素養(yǎng),使學生萌發(fā)積極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養(yǎng)進取心,克服自卑心理。所以,美術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經(jīng)過多年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我深深感受到通過引導學生學習美、欣賞美,可以讓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得到很大的提高與改善。他們在美術學習中慢慢地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身存在價值和出路。我們可以有目的地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升華其審美心理;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美術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調理,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人文素養(yǎng),逐步培養(yǎng)高尚的靈魂與品質,才能達到真正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合格人才的目的。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