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董 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零醫(yī)院消化科, 遼寧 丹東 118000)
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再出血影響的因素
張 麗, 董 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零醫(yī)院消化科, 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對胃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再出血的因素。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的96例胃潰瘍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將其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患者實施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四聯(lián)療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分析兩組患者再出血情況以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觀察組采用聯(lián)合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3.75%(45/48),對照組采用單獨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08%(37/48),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5.354,P<0.05);經治療后觀察組有4例患者出現(xiàn)再出血情況,對照組有17例患者出現(xiàn)再出血;經過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未聯(lián)合內鏡治療、潰瘍A1期以及血紅蛋白含量低等均是誘發(fā)再出血的危險因素。結論:采用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且治療后再出血發(fā)生率較低。而低血紅蛋白含量、潰瘍A1期等均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再出血的危險因素。
胃潰瘍出血; 消化內鏡; 四聯(lián)療法
胃潰瘍是內科臨床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誘發(fā)該病發(fā)病的因素較多,主要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颊吲R床特征主要為泛酸、飽食噯氣、腹部疼痛等,通常情況下伴隨有出血以及穿孔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1]。胃潰瘍出血屬于臨床常見急腹癥,習慣療法為藥物治療。隨著近年來醫(yī)學技術水平的發(fā)展,消化內鏡被廣泛用于該病的治療中,止血效果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治療后再次出血的發(fā)生率仍較高[2]。臨床資料顯示,再次出血后的止血率極低,患者的病死率顯著增加[3]。因此,分析研究胃潰瘍再出血的危險因素至關重要。對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胃潰瘍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對該病的效果,同時對再出血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調查?,F(xiàn)對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胃潰瘍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患者實施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四聯(lián)療法治療。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7:21;患者年齡為32~73歲,平均年齡為(49.58±6.72)歲;胃潰瘍病程為1~15年,平均為(5.12±1.03)年。觀察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6:22例;患者年齡為33~74歲,平均年齡為(50.92±6.18)歲;胃潰瘍病程為2~15年,平均為(5.31±1.47)年。兩組性別比例、年齡構成、胃潰瘍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納入標準為:所有患者均符合胃潰瘍出血的診斷標準,臨床特征主要為噯氣、泛酸、嘔血等;排除標準為:排除其他因素導致出血患者和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單獨采用四聯(lián)療法進行治療,主要內容為:蘭索拉唑腸溶膠囊(北京紅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23070,規(guī)格:30mg/粒)口服給藥,每次30mg,每日1次;阿莫西林分散片(北京優(yōu)你特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03562,規(guī)格:0.25g/片)口服給藥,每次0.5g,每日3次;左氧氟沙星(第一三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091,規(guī)格:0.5g)口服給藥,每次200mg,每日2次;枸櫞酸鉍鉀(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20098)口服給藥,每次220mg,每日2次。根據患者術后再出血情況進食,無出血患者手術結束之后24h開始進食流食,48h之后給予半流食,一周之后給予普食。觀察組患者在四聯(lián)療法的基礎上給予消化內鏡進行治療。主要內容為,采用消化內鏡透視,觀察患者的出血部位,并給予預冷的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將出血點充分的暴露,并采用套環(huán)套扎的方法止血,或者注射給予1:10000腎上腺素1~2mL于潰瘍周圍進行止血,當患者的局部的組織變白之后手術停止。術后禁食處理24h。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4]: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治療3d之后,出血現(xiàn)象消失;有效:患者治療5d之后,出血現(xiàn)象消失;無效:患者經過治療之后出血現(xiàn)象未有改善,甚至加重。臨床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shù)×100%?;颊咧委熀笤俪鲅u判標準:治療后2周之內,患者有再次出血現(xiàn)象,且經過再次止血治療后2d內患者的出血量超過1000mL者?;颊叱鲅V古袛鄻藴剩褐委熀蠡颊呒S常規(guī)隱血實驗檢測為陰性,且無嘔血、進行性出血以及黑便的現(xiàn)象。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采用聯(lián)合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3.75%(45/48),對照組采用單獨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08%(37/48),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54,P<0.05)。具體數(shù)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再出血發(fā)生情況及再出血的單因素分析:經治療后觀察組有4例(8.33%)患者出現(xiàn)再出血情況,對照組有17例(35.42%)患者出現(xiàn)再出血,兩組相比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301,P<0.05)。將再出血的21例患者設置為再出血組,未出血的75例患者設置為未出血組,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分析相關因素。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單因素分析患者再出血的因素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單因素分析:結果中P<0.05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其中自變量為潰瘍分期、血紅蛋白含量和事后聯(lián)合內鏡治療,因變量為患者再出血情況。將潰瘍A1期、血紅蛋白含量低、未聯(lián)合內鏡治療均賦值為1。結果表明,未聯(lián)合內鏡治療、潰瘍A1期以及血紅蛋白含量低等均是誘發(fā)再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具體數(shù)據見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等均發(fā)生了變化,生活節(jié)奏變化,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等,導致胃潰瘍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分析其主要發(fā)病原因可能是由于以下幾點:①幽門螺桿菌感染[5];②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進而導致患者的胃粘膜受到損傷[6];③機體內黏膜以及黏液的保護作用降低等[7]。目前臨床上針對于胃潰瘍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清除機體內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抑制機體內胃酸的分泌以及保護胃粘膜等機制進行預防和治療[8]。胃潰瘍出血是內科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急癥,該病的發(fā)病率占消化道出血的1/3以上[9]。發(fā)病前期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當患者的出血量較大時,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黑便、嘔血、頭暈、四肢冰涼、氣促以及血壓下降等。
早期臨床上對于胃潰瘍出血患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隨著腔鏡技術的發(fā)展,消化內鏡治療逐漸成為臨床上治療胃潰瘍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10]。消化內鏡治療可以有效的檢查患者出血的因素,且在鏡下治療時,視野更加清晰,在鏡下進行止血時,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效率,進而減少外科手術止血的次數(shù),減輕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痛苦。藥物治療主要是以四聯(lián)療法治療為主,其中,蘭索拉唑主要是用于抑制胃酸的分泌,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是抗生素,而枸櫞酸鉍鉀主要是用于保護機體的胃粘膜,四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發(fā)揮促進患者胃潰瘍愈合的效果[11,12]。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胃潰瘍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比較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以及單獨采用四聯(lián)療法對患者的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采用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單獨采用四聯(lián)療法治療的有效率,兩組相比差異顯著(χ2=5.354,P<0.05);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χ2=10.301,P<0.05)。對胃潰瘍出血患者治療后再出血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出血量、潰瘍A1期、血紅蛋白含量、血小板水平以及聯(lián)合內鏡治療等均是有可能導致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影響因素(P<0.05);對單因素結果顯示P<0.05的上述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患者潰瘍A1期、血紅蛋白含量較低以及未聯(lián)合消化內鏡進行治療均是導致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患者的年齡并不是導致胃潰瘍出血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危險因素,但是相關研究報道,高齡胃潰瘍出血患者治療后再出血和死亡的概率均較高。本次研究與這一觀點有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與本次研究的樣本量較小有關。
綜上所述,胃潰瘍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且治療后的再出血發(fā)生率較低。胃潰瘍出血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危險因素包括患者潰瘍A1期以及低血紅蛋白含量等,臨床治療過程中需對上述指標給予重視,進而降低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發(fā)生率。
[1] 阮桂珍,董正永.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再出血的因素[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31):3409~3412.
[2] 陳智成.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方案治療胃潰瘍出血的效果及再出血因素探討[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8):40.
[3] 方潔,陳軍,嚴進紅,等.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再出血的因素[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24):65~67.
[4] Hideki Bou,Tetsutaka Toyoda,Kyouji Kondou,et al.A case of gastric cancer diagnosed by endoscopy performed for bleeding from a coexisting gastric ulcer[J].Nihon Ika Daigaku Igakkai Zasshi,2009,5(1):.
[5] 張婭.四聯(lián)療法聯(lián)合消化內鏡治療62例胃潰瘍出血的效果分析[J].健康導報:醫(yī)學版,2015,20(10):76.
[6] 阮桂珍,董正永.消化內鏡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再出血的因素[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31):3409~3412.
[7] Trap R,Skarbye M,Rosenberg J. Planned second look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 duodenal or gastric ulcers[J].Danish medical bulletin,2000,47(3):.
[8] 孟杰,趙淑芹,尹玲.老年胃潰瘍合并胃出血50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4040~4041.
[9] Min-Po Ho,Kaung-Chau Tsai,Wen-Han Chang. Gastric ulcer bleeding caused by press-through package mis-swallowing[J].Am Geriatr Soc,2012,60(7):.
[10] 蔣傳林,宋佳.胃潰瘍合并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循證治療[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11):1263~1267.
[11] 李坤,馬有偉,韓曉鵬.胃結核并胃潰瘍形成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6,32(10):1190~1191.
[12] Curcio Gabriele,Traina Mario,Panarello Giovanna,et al. Refractory gastric ulcer bleeding treated with new endoloop/clips technique[J].Digestive Endoscopy,2011,23(2):
1006-6233(2017)07-1180-04
遼寧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編號:2014265016)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