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鮮艷+曹美琴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藝術類高職讀者閱讀行為的一些共性,以期通過他們的閱讀行為分析他們的閱讀需求、閱讀趨勢、閱讀中產生的困惑、閱讀方式的轉變。圖書館根據這些分析改進服務手段、服務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好的資源體驗。
關鍵詞: 藝術類高職 讀者閱讀行為 共性
21世紀以來,大學生的閱讀行為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向多元化的閱讀方式轉變;紙質閱讀向網絡閱讀、多媒體閱讀方式轉變;單一的閱讀力式向互動式、個性化的閱讀方式轉變;習慣性的閱讀方式向新型的閱讀方式轉變,出現(xiàn)了全開放、多元化、多層次的閱讀格局。這些變化極大地影響了閱讀群體的閱讀內容、閱讀個性、閱讀習慣、閱讀心理和閱讀傾向等諸多方面[1]。他們在學習和掌握信息的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將大量時間花在閱讀厚重的紙質圖書上,而是更加愿意使用方便快捷的電子化載體。隨著讀者閱讀功利性的不斷增強,他們花費在經典讀物上的時間不斷減少,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為例,讀者的閱讀主要內容集中在藝術專業(yè)類、軟件類、文學類等方面。搜索式閱讀、標題式閱讀、跳躍式閱讀成了大學生網絡閱讀時的主要形式。
不少科研機構及專家學者都面向大學生群體進行了閱讀傾向與閱讀偏好的調查,盡管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不同,但調查結果基本上都反映了這種閱讀傾向的變化。由此可見,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具有一定的共性。
1.大學生的閱讀量大
當今社會對于復合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從單一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發(fā)展。要成為復合型人才,對于知識的需求就必須是多方面的。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本專業(yè)的知識之外,還會研習其他專業(yè)的課程。比如在我校學習服裝設計的會兼修平面設計,學習室內的同學對軟裝設計、床品設計極感興趣。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擴大知識面的需求,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除了這樣的動機外,大學生還會自覺閱讀許多所謂“閑書”,這種閱讀不一定都是紙質閱讀,有的是網絡閱讀,不論哪一種閱讀,都能夠幫助大學生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
1.1閱讀的認知度普遍較高,閱讀需求多樣。
在各類調查結果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認為閱讀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并認可在大學期間閱讀是非常重要的。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于閱讀重要性是有一定認識的,這與大學生多種多樣的閱讀需求是相吻合的。大學生的閱讀需求綜合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四大基本類型。
一是學習型閱讀需求。這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以獲取各種信息和知識為特征的一種閱讀需求,專業(yè)學習、知識擴展、素質擴展等需求部可以劃分在這個類別中。其特點是閱讀過程長、功效慢但效果持久。藝術類學生以美術專業(yè)圖書為主,輔以文化類的圖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二是研究型閱讀需求。高職學院的學生對這類閱讀的需求較少,出現(xiàn)這種需求多以學生參加主題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設計或是畢業(yè)設計需要就其創(chuàng)作的對象進行深入研究時組織相應的閱讀活動,尤為重視在前人的原有研究成果的傳承上進行素材的提取、挖掘、創(chuàng)新。
三是實用型閱讀需求。在我院,實用型閱讀需求尤為明顯,學生為了職業(yè)資格考試、專業(yè)軟件學習、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突擊性的閱讀。期望讀物最好能通俗淺顯、詳細具體、著重應用性、富有時代感[2]。
四是娛樂消遣型閱讀需求。為休閑消遣,豐富精神生活而產生的閱讀需求,在大學生中十分普遍。以文學作品和時尚雜志為主要對象,讀者沒有明確計劃和要求,只為放松身心,在閱讀中享受時光和感官刺激。
1.2在閱讀選擇上存在困惑。
各類調查結果均顯示學生在閱讀中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讀什么書與不知道怎么讀。這與當今社會發(fā)展狀況是相吻合的。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進步與深入滲透,對大學生的閱讀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大學生的閱讀對象由傳統(tǒng)的紙質載體轉變?yōu)榫W絡媒體?!白x屏”成了大學生的閱讀趨勢。在這種前提下,大學生可以選擇的閱讀對象呈幾何級數(shù)增加。因此,學生在選樣閱讀對象時,勢必會產生困難,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方式閱讀何種信息資源。因此,不少大學生都希望能夠有專家對他們的閱讀進行指導,對圖書資訊進行交流與導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1.3閱讀動機十分明確,精讀與泛讀相結合。
閱讀動機是在閱讀需求的基礎上產生的,直接推動讀者進行能夠達到一定目標閱讀的內在動力,對閱讀行為有指引與激勵作用,閱讀動機與閱讀需求之間存在大體上的對應。大學生的閱讀動機非常明確,主要有興趣動機、學習動機、成就動機、解疑動機等。
大部分大學生在閱讀時會采用泛讀與精讀相結合的閱讀方式。大學生處在增長知識與才干的重要時期,有目的地瀏覽與精讀是大學生首選的閱讀力式,當然,無目的地瀏覽并非全無益處。在閱讀過程中,開始時,學生的閱讀或許是泛讀性質的無目的瀏覽,而在瀏覽過程中,會觸發(fā)學習的興趣點,而將泛讀轉為就某一點上的精讀,這對于學生獲取知識是非常有益的。當然,這種方式會造成時間的浪費與精力的消耗,但只要是對學生有益處的閱讀,就應該是被認可的。
2.大學生的閱讀時間少
大學生課時較多,上課期間非常繁忙,以我院學生為例:一周要上40節(jié)課,除此之外,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例如:社團活動、班級活動、學院活動等,這些都導致大學生并沒有太多空余時間閱讀,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淺閱讀”逐漸成了大學生最主要的閱讀方式。
通過圖書館流通部的統(tǒng)計不難看出,借閱量遙遙領先的圖書主要為藝術類專業(yè)圖書,而在讀者這一塊,年均閱讀量達到30冊以上的學生只占全校學生的20%,甚至有30%的學生全年沒有借閱過一冊圖書。
3.大學生的閱讀方式眾多
網絡數(shù)字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如今已經到了傳統(tǒng)閱讀與網絡閱讀并存的時代,數(shù)字閱讀、網絡閱讀已經成了閱讀的一場革命。在這種閱讀的浪潮下,大學生的閱讀方式已不再局限于手捧書本這一種方式,而是變得更加多樣化與多元化。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變得越來越忙碌,大多數(shù)人沒有太多時間安靜地坐住書房里,沒有太多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大學生身處在這個時代,也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一些全新的閱讀方式,如網絡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等應運而生。這些閱讀方式帶來了閱讀的大眾化,使閱讀變得更加便捷與廉價。在大學生中,電子閱讀已逐步取代了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大學生更樂于使用電子閱讀的方式獲取知識。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二是數(shù)字化閱讀具有使捷性;三是電子閱讀的方式繁多;四是紙本資料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更新速度慢。正因為如此,學生更加偏愛電子閱讀的方式,逐漸遠離紙質資料。
4.大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仍不盡如人意
隨著這些年高職學院的發(fā)展,圖書館相應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館舍面積、硬件設施、圖書采購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各圖書館在營造圖書館的學習氛因與閱讀環(huán)境上也下了很大力氣。但不可否認高職類大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仍不盡如人意。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圖書館似乎仍存在一定的疏離感,大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并不能令人十分滿意,主要表現(xiàn)在利用圖書館的頻率較低、閱讀地點不固定、文獻資源不足與閱讀輔導缺失、紙質文獻服務與即時交流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等。
事實上,大學生對閱讀知識、閱讀技巧掌握得不夠。他們有著強烈的與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的愿望,并對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有著比較高的期望值。因此,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需要增強服務意識,開展全方位的服務項目,制定符合大學生需求的服務策略。
首先,圖書館要加大導讀工作的開展力度,指導學生解決讀什么與怎么讀的困惑,將學生從淺閱讀的狀態(tài)引至深層次的閱讀,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從“閱讀”走向“悅讀”。
其次,在溝通與交流方面,圖書館館員應轉換角色,將自己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員,大力開展各類即時通訊服務。通過電話、E-mail、微信、QQ、虛擬聯(lián)合參考咨詢系統(tǒng)等多種咨詢途徑,達到與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的目的。在進行即時交流的過程中,圖書館館員需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與語言技巧,盡力營造輕松的氣氛,以拉近館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為下一步開展閱讀指導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
最后,圖書館需要加強館藏資源建設與軟環(huán)境的建設。針對大學生讀者的實際需求,加強對于專業(yè)類圖書的采購,對于讀者急需的、復本需求大的、效用性強的及內容要求快速更新的文獻需要特別予以重視。同時,在圖書館軟環(huán)境建設中應注重與校園文化相統(tǒng)一,通過墻面布置、綠植布置、家具的設計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營造出統(tǒng)一的文化氛圍與輕松的閱讀環(huán)境,以吸引更多的學生走進圖書館。
參考文獻:
[1]董一凡.大學生的“淺閱讀”現(xiàn)狀與高校圖書館的導讀工作[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1.
[2]徐靜.大學生讀者閱讀行為研究[D].鎮(zhèn)江:江蘇大學,2012.
此文系課題《湖南省高職高專校園閱讀文化建設“一本四化”模式研究》(課題編號:XJK016CZY071)研究成果。